长征,是无目的溃逃,还是有计划转移?新答案来自共产国际

2024年07月09日05:53:11 历史 1778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老军官新史记 今年7月份,是中国工农红军最早长征出发的90周年,一些铁子们在学习中提问:红军长征,到底是第5次反“围剿”失败之后无目的的溃逃,还是事先有计划的实施战略转移?这个问题问的好!因为在很久以来,一些研究成果和文学作品的确有两种看法,且不深入研究就会觉得两种说法都似乎很有道理。

长征,是无目的溃逃,还是有计划转移?新答案来自共产国际 - 天天要闻

红军在突围前的战场情境画

一些海外学者经常讲到,随着苏区第5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踏上“逃亡之路”,究竟目的地在哪?几乎“谁也不知”。这种观点颇在前些年颇有市场。但有对立的观点认为,长征是事先有计划的一次战略大转移,只是不成功才使战略行动变得持久。后一种观念把当时的历史背景带了进去。老军观发现前苏联解体后公布的档案亦对此提供了支持。

第一,没有反“围剿”失败,是不是就没有战略转移

众所周知,蒋介石组织的第4、5次“围剿”,是在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的情况下,以“安外必须壤内”为国策,组织发动的对中国革命血腥的扑杀。特别是第5次“围剿”,蒋介石大举国债,筹集百万军队和两百架飞机进攻苏区,中共只有一面组织反击,一面为民族前途组织对日寇的反抗。

此事口不为凭。早在1931年日本发动“9·18事变”后,中共就在半个月内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和《二次宣言》等。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正式发表《对日战争宣言》,公开对日宣战。所以,红军当时一面是同政府军作战,一方面肩负起民族使命。这一点的确比蒋介石看得远。

长征,是无目的溃逃,还是有计划转移?新答案来自共产国际 - 天天要闻

长征到陕北的毛主席周恩来和博古

苏区的战争正酣。一方面为了战略调动,一方面为了打出抗日的旗帜。中共直接在东北等地组织抗日同盟军的同时,在1933年10月就与李济深的福建人民联合政府签订《反日反蒋初步协定》。1934年7月,中央和中革军委就从主力部队中抽出主力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发深入闽浙赣皖,而红军主力在同四方面军会师之后,也是公开打出“北上抗日”的旗帜。

小结:一直以来,由于受众都在关注长征艰苦卓绝之本身,而忽视当时的红军战略行动之意义。包括国内学者也迎合西方反华学者的观点,都是一味强调红军长征是反“围剿”失败后走向逃亡之路。如果我我们用马克思的观点,特别是用事物的结果重新进行溯源,就会发现红军西征的长征策略,是在中共和苏维埃政府“抗日总方针”下的一部分战略行动。

第二,没有国际背景,是不是工农红军就不会西征

不可否认,如果没有第5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苏区会不会丢失?这个回答应当是肯定的。但围绕“抗日总方针”的战略,即使苏区保存或者是蒋介石再不进攻苏区,红军主力会不会有一次类似长征一样的行动大转移?这个结果在今天来看也应当是可能的。因为在这其中还有一个国际背景。

长征,是无目的溃逃,还是有计划转移?新答案来自共产国际 - 天天要闻

真正的共产国际驻中共军事总顾问弗雷德

1933年,共产国际给中共派来了军事总顾问弗雷德,也就是苏共后来的施特恩上将。这位乌克兰人到上海之后,就制定了一份第4次反“围剿”的行动方案,主要内容是:“中央苏区红军基本力量湖南西部和西北部地区突破,以打击北面进攻的中央苏区的国民党部队的侧翼和后方行动计划”。说白了,就是把红军主力向北方拖。

若干年后已经找不到这份计划的原文,但他报备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政治书记处政治委员会的电报批复,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丛书》十四卷可见。署名“政治委员会”的电报的确认这个方案的存在:“绝密!致弗雷德。抄送代表。你(1933年)12月21日关于(中共)中央质咨你11月27日计划的电报,因为电文不清楚。”云云。

这些电报的碎片虽不完全,但可以看到弗雷德还是一个履职的顾问。他的错误就在于他在电报中共要求中共“必须按此方案执行”。而当时是在第4次反“围剿”时,“毛泽东军事思想”已经初步形成,人们认为有条件有能力打退蒋介石的进攻,所以中共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状告他“瞎指挥”。殊不知,弗雷德是按照苏共针对日军的威胁调动红军向北转移。

长征,是无目的溃逃,还是有计划转移?新答案来自共产国际 - 天天要闻

后来的结果,是博古所邀的李德在第5次反“围剿”的后期,从废纸篓将这个计划捡起来。中共向共产国际请示长征的电报如是:“中央苏区的军事形势与此相联系的所有其他问题,在最近几个月大大尖锐化了,没有希望在最近争取有利于我们的根本变化。否则我们只能保卫中央苏区到最后,同时准备我们的主力撤到另外一个战场。”这个战场就是湘西

小结:由于反“围剿”失败,中共准备有计划组织红军转移湘西。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斯大林曾经讲过“四川盆地是一个发展的好地方!”而此后日军进攻东北三省,苏联感觉这是一个战略威胁。于是,无论是国际军事总顾问弗雷德,还是博古请来的中共“太上皇”李德,都在围绕调动红军靠长江以北转移“保卫苏联”,无论反“围剿”胜利与否这个战略意图都存在。

第三,红军长征的结果,是不是和终极战略相一致

1934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先队已经出发。与此同时,在红一方面军配合反“围剿”的红六军团也在主系列中失去踪影。以在苏区中央局担任过要职的任弼时为主席的军政委员会和肖克为首的军团首长,正带领军团日夜兼程开赴湘西同在那里的贺龙部会合。组织抗日先遣军和肖克先遣军团,都是为了抗日出发和掩护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做准备。

长征,是无目的溃逃,还是有计划转移?新答案来自共产国际 - 天天要闻

曾经担任过“太上皇”李德的翻译伍修权将军是权威的记述者,他在给美国作家协会前主席舒尔茨·伯里介绍长征的时候说:“1934年4月,广昌战役失败后,李德就和博古考虑转移的问题。最初的准备工作只有博古、张闻天、周恩来、朱德和王稼祥几个人知道,其他的人确实不知道要准备长征。”伍老的谈话再一次证明,这是有计划的战略转移,只是知道的人少。

中国工农红军是实行战略大转移?还是像国民党的报纸当初那样宣传的“朱毛红军溃逃”?这完全是两个概念。一般的说,我们讲的“溃逃”或者“逃亡”,是没有预期的情况突然袭来,就如同国民党军队后来在东北、华北和华东战场上一样,几乎像无头苍蝇一样盲目逃窜,或者说只是为活命而溃散跑路,但在红军战略转移的起初并非如此。

抗日先遣队在那个夏日里顶着炎热突击,红军主力在秋天连续突破四道封锁线,按照预定的目标开辟“另一个战场”。但天有不测风云,蒋介石不顾民族战争危险加剧,几乎调动南中国的部队要在湘江置红军于死地。在这种情况下红军主力在通道转兵,改向红四方面军的根据地开进。面对敌人围追堵截,中央和中央红军排除万难终于在草地又踏上北上抗日的征途。

小结回眸中国工农红军在90年前的万里长征,正如新时代国家最高领导人所总结: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还特别强调,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一次开创新局面的伟大远征。这4条的概括基本上已经回答所谓“无目的的逃亡”,长征的确是和共产党人总目标一致的战略大转移。也进一步论述了毛主席所讲的: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君以为呢?

长征,是无目的溃逃,还是有计划转移?新答案来自共产国际 - 天天要闻

“老军观”,军事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以30多年媒体编审经验讲述新史记。所有文章坚持原创,主要聚焦军队统帅人物,主推 《跟朱德学修身》,同时兼顾《跟毛主席学谋略》《跟踪林彪生命线》等栏目频道,从周一至周五交替轮值。按照平台规则,只有您加关注之后才能义务推送!相信专业的视角会带给你不一样的认知,您的支持就是我们不断更新的动力!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南京:为离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举行熄灯悼念仪式 - 天天要闻

南京:为离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举行熄灯悼念仪式

当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2025年离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刘贵祥、谢桂英举行熄灯悼念仪式,两盏灯箱逐渐熄灭,两位幸存者的照片从彩色变为黑白。截至目前,南京市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与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26人。7月2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代表和社会各界代表参加熄灯悼念...
徐向前元帅及黄杰同志生前物品捐赠仪式在山西举行 - 天天要闻

徐向前元帅及黄杰同志生前物品捐赠仪式在山西举行

中新网忻州7月2日电 (记者 胡健)记者2日从山西省文物局获悉,徐向前元帅及黄杰同志生前物品捐赠仪式1日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徐向前元帅纪念馆举行。7月1日,徐向前元帅及黄杰同志生前物品捐赠仪式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徐向前元帅纪念馆举行。山西省文物局 提供 这批捐赠物品包含徐向前及黄杰生前书籍文件、生活用品、历史照...
李登辉的最后时刻:因喝牛奶呛到,咳嗽不停,被紧急送医 - 天天要闻

李登辉的最后时刻:因喝牛奶呛到,咳嗽不停,被紧急送医

说到李登辉的离世,其实很多台湾人,包括不少大陆的朋友,最早听到的消息,都是一句挺荒诞的话——“喝牛奶呛到了,送医院半年没出来。”你要说这是哪位普通老人家,家人和朋友顶多是担心一下,圈子外人不大会关注。但这人叫“李登辉”,那就不是一般的小事。
安徽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推荐人公示 - 天天要闻

安徽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推荐人公示

大皖新闻讯 近日,安徽省教育厅发布《关于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候选人推荐对象(安徽)的公示》。具体如下: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宣传选树活动的通知》,经各地各单位推荐申报、安徽省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遴选推荐委员会评审,确定利辛县第一中学正高级教师侯纯广、合肥工业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