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2024年06月11日16:33:07 历史 1995

清朝时期,一知县总被上级打压,根本无法出头。

不仅如此,他还总是被人陷害。但即便被人欺压,他也从没有屈服过。

乾隆得知这背后的真相后,直接“出击”,将这名被“欺负”的官员连升数级。直接高过了曾经欺负他的官员。实在解气!

这名官员为何总是被欺负?他又是如何被皇帝注意到的呢?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仕途困顿难行

乾隆末年,四川省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他虽出生平凡,却注定有一个不平凡的将来。

不久之后,孩子的父亲给孩子取名刘清,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当大官、清官。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但是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他们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户,想让这样一个家庭的孩子去当大官,何其艰难?

但是这一家人依然没有放弃,他们满怀期望地期待着这个孩子飞黄腾达的那一天。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父亲一人照顾着那几亩农田,而母亲则去给人家做一些手工活补贴家用。尽管条件如此恶劣,他们还是供着刘清进了私塾。

俗话说得好:寒门出贵子。刘清进入私塾之后勤奋好学,成绩永远名列前茅。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刘清的父亲和母亲非常欣慰,刘清也成了邻居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刘清的天赋真的很高,私塾的老先生来过刘清家好几次,只为了告诉刘家夫妇:“你们家的孩子天赋极高,我觉得你们可以把他送到县学里去了。”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但是刘氏夫妇又何尝不想呢?县学的学费高得吓人,他们家就算是不吃不喝也供不起啊。

渐渐地,随着刘清年龄的增长,他在村子的私塾里显得越来越格格不入。

在一群不到十岁的小孩子中间坐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刘清,显得非常滑稽。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村里人奇异的目光让刘清感觉难堪,他不想去上学了。他试着帮父亲下地干活,但是却被父亲给打了回来。刘清没有办法,只好再次来到私塾。

但是私塾里教的那几本幼儿启蒙读物,刘清早就背得滚瓜烂熟,有时候老先生甚至让他给学生们讲课。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这私塾里的老先生见刘清实在是可怜,于是把刘清叫到了家里,并将自己收藏起来的几本书交给了刘清。老先生告诉他,等你在家把这几本书都看懂了,你就可以去考秀才了!

十三岁的刘清激动不已,跪在地上给老先生磕了几个响头。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在之后的日子里,刘清便进入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

除了有时候要去私塾那里问老先生一些问题之外,根本就不出门。

而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了五年,刘清在十八岁那年独自前往了县城参加童试。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而刘清的童试作答十分精彩,他一举便考上了秀才。但这并不是噩梦的结束,这只是噩梦的开始。

刘清用着考上秀才之后的补助,买了考举人用的书籍和一些杂物,想要为考举人做准备。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但是这一次刘清却无法静下心来了,外界的各种事务不停地在打扰着他。

这种情况下,刘清的学习效率太低了,他根本无法像之前一样学习。

在二十二岁时,刘清第一次参加了乡试,但是并没有中举。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刘清的父亲和母亲已两鬓斑白,但是依旧在劝他不要放弃:考一次就成功的都是凤毛麟角,我们还有很多机会呢!

而刘清也没有打算放弃,但是人还是要吃饭的啊。

刘清在考到三十岁时,其他人家的孩子都已经在上私塾了,但是刘清还没有成家。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刘清的父母如今已经老得几乎无法下地了,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刘清将私塾老先生借给自己的书包了起来,想要将他们还给老先生。

但是老先生早就已经不在了,只有老先生的女儿在家。老先生的女儿抱着书哭了起来,然后讲述了一个让刘清震惊的消息。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老先生告诉自己的女儿:如果他在三十岁之前就把书换了过来,你把书留下然后就赶他走。如果他在三十岁之后才来,你就带上书跟他回家。

刘清一时语塞,明明有许多想说的话,但是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刘清听从了老先生的安排,也为了不让等自己十几年的姑娘伤心,便将老先生的女儿娶回了家。随后刘清接过了老先生的责任,带着妻子把村子里的私塾给重新办了起来。

在刘清的儿子出生之后,刘清的父母接连去世。

两位老人累了一辈子,是笑着走的。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官场混沌难走

在刘清的母亲去世那天,刘清看着老先生留给自己的书,心里突然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他的心里又燃起了一些希望的火苗。

于是他一边教书一边学习乡试的内容,居然在四十二岁这一年考中了举人,他还以为自己这辈子已经没有机会了呢。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而刘清在考中举人之后,就当了一个小官。于是县太爷将他请去做了县丞,平时主要管理县里的政事。

而刘清在村里当了十几年的私塾老师,在面对县里的政事时也得心应手,百姓们也非常敬重他。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不久之后,由于刘清的光辉政绩,将刘清招来的县令升迁去州里当了州官,而空出来的县令的位置则由刘清填补。

刘清也没想到自己快五十的人了居然还能当上县太爷,像做梦一样。

而刘清当上县太爷之后,他因为清廉爱民的作风,更加受百姓们爱戴。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但是树大招风,刘清这政绩引来了不少人的觊觎,而他们不能明着抢,就打算暗着来。

当这些人气势汹汹地来欺负刘清时,他不卑不亢。面对那些官员提出的无理要求,他全都无视掉了。这些人有火没处发,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只能灰溜溜地跑了。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不久之后,白莲教运动兴起,而刘清作为县令,自然要保护自己的百姓们。

于是刘清招募乡勇,将冲进本县的白莲教徒都赶跑了,保护了县里的人们。

但是刘清的英勇行为并没有得到上级的表扬,他们反而是胡编乱造一通,将刘清说成了一个留下百姓自己跑了的昏官。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但是刘清并没有在意这些,只要上面不来处罚就行了,奖励什么的锦上添花之物,不要也罢。刘清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初心,不被金钱和政绩蒙蔽双眼。

只要他还在县令这个位子上,他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历经磨难,方能一步登天

某一年的秋天,四川总督勒保收到了朝廷下来一道旨意,告诉他某某地方有一个山贼,让他马上出兵剿灭。

勒保心想:不就是一个山贼吗?看我一次剿灭他。但是勒保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那伙山贼可不是一般的山贼。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山贼的首领名叫王三槐,他本是附近一个县里的捕头,身上有点武艺在的。

但是他们那个县的县令犯了事,要把他推出去抵罪。

这王三槐自然是不乐意的,我们非亲非故,为什么要用我的命换你一命?但是那县令不依不饶,还要拿王三槐的家人威胁他。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王三槐一气之下杀了那个县令,然后带着家人来到了一座山上生活。

但是后来来到这座山上的难民越来越多,居然形成了一个村子的规模。

王三槐琢磨着他们这样早晚会被朝廷发现,于是他发动这里的人,依山而建,盖了一座坚固的山寨。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而勒保那边多次攻打山寨都是大败而归,山寨没打下来不说,自己这边还折损了不少人,勒保只好另寻他法。

这时候勒保身边的一位官员出了个主意:听说有个县令名叫刘清,是个对付土匪的高手,要不让他来试试?勒保不管三七二十一,便派人把刘清带到了山寨下面。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王三槐见是一个老人,急忙让人们停手不要伤了他。

刘清进入山寨后,成功地将王三槐说动了,他同意跟刘清出去,但是要保证家人的安全。

刘清自然是答应了,但是勒保他们却骗了刘清。

刘清以为他们会将王三槐无罪释放,但没想到他们直接将王三槐绑起来,押送京城请功去了。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刘清大怒,他这辈子都没有这样生气过,他觉得自己非常对不起王三槐。

为了补偿王三槐,他只能用自己的身躯去阻挡他们攻打山寨。

那些人见刘清如此强硬,便放弃了攻打这座山寨,反正贼首已经被抓走了。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但是王三槐并没有像刘清想象的那样被杀,而是被嘉庆接见了。

王三槐对着嘉庆大肆夸奖刘清。王三槐表示如果我们的县令是这样的,我又怎么会落草为寇呢?

于是,嘉庆将刘清叫来了京城。嘉庆在一番考核后发现刘清果然是个人才。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最后,王三槐成为刘清的手下,而刘清则以六十多岁的年纪当了四川按察使,比原来的县令的职位直接高了八级!而且之后他还担任过多处要职,一直到八十多岁还在当官。

为官清廉者,不管到了哪里都会发光,只要坚持,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 天天要闻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点击收听:撰  稿:段  裕、叶  刚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从驻新疆的一兵团六军选调干部组建西北军区空军司令部,那个时候人民解放军进疆部队正准备集体就地转业,很多指战员对新组建的人民空军心驰神往。六军十七师四十九团政委赵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赵予征趁着赵予征来...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 天天要闻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国家博物馆日前举行唐末—五代、清、民国金银锭入藏仪式。左为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右上为清代“湖北盐厘局薛永升”五十两银锭,右下为民国时期官方造币厂生产的金锭。(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保留了船形锭的原始状态,使今人可以直观了解此历史阶段大宗商业交易的...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 天天要闻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新京报讯 据中国海警消息,作为海上禁毒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国海警局以“净海”“净边”“禁毒两打两控”等缉毒专项行动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为主攻方向,重拳打击惩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动。2019年6月至今,各级海警机构海上缴获毒品8.729吨(冰毒3.066吨、氯胺酮2.136吨、可卡因2.322吨、大麻0.778...
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 天天要闻

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董卓,作为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军事人物,其形象在后世的文学和历史记载中往往被赋予了诸多负面标签。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挖掘历史文献,尤其是《后汉书》和《三国志》等史书,可以发现董卓早年的形象与性格并非如《三国演义》中那般单一和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