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冯立鳌
孙登和孙和前后两位太子都没有能接替孙权的皇位,反而是他们两位最小的弟弟孙亮和孙休相继做了孙权之后的两任皇帝,太子的两位皇弟之外尚有三位同父兄弟,《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及其引注记述了皇子孙虑、孙霸、孙奋一生的活动轨迹,表现了吴国后期朝政斗争的某些情景,从中能够窥见个人品格心性与人生命运的某种联系。
——英年早逝的孙虑
孙虑,字子智,是孙权的第三子。他从小机敏聪慧,多才艺,受到孙权的器重和喜爱。228年三月,十六岁的孙虑被封为建昌侯 。孙权迁都建业,留下孙登孙虑等皇子及宗室公子在武昌,安排陆逊至武昌管理留守事务,把皇子委托给他。当时孙虑喜好斗鸭,在正厅门口作斗鸭栏,陆逊严厉地说:“君侯应当勤读经典,增加自己的新知,玩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孙虑听从建议,当即就拆毁了斗鸭栏 ,他是一位喜纳忠言、闻善而从的年轻人。
230年,丞相顾雍上奏说,孙虑生性聪明通达,才识日日增新,按照汉朝的前例应该晋爵称王,孙权没有答应。尚书仆射徐存上疏说:“帝王家的兴盛,都需要推崇宗族至亲。”他列举了历史上周、汉两朝的例子,进而认为吴国的兴盛也应该如此,建议任命孙虑为镇军大将军。孙权认可了这一建议,并下诏说:“世态扰乱,凶邪肆虐,需要刑罚规范秩序,武器显扬威风。以孙虑的气质修养和武略才智,必能为国家成就大业,现在授予上将之位,以显示特别的尊荣,交给强劲的军队,委以一方重任。对外应威震敌虏,镇服万里;对内应震抚远近,慰恤将士,这确实是孙虑建功立业、竭命效忠之时。孙虑应该内修文德,外经武训,谦逊为人,满而不溢,保持内心的恭敬和慎重,不要有负所承受的重任。”孙权任命十八岁的孙虑为镇军大将军,给了他特定的行事自主权,孙虑于是督领军队,开府治半州(今江西九江西),成了独立镇抚一方的将帅。
孙虑以皇子的尊贵身份,加之年纪又轻,远近的人们都担心他不能留心政事。他上任就职后,始终遵奉法度,恭侍师友,实际上超过了众人对他的期望。232年正月,孙虑去世,时年二十岁,因没有儿子,封邑遂被废除。当时孙权悲痛哭泣,为之减少膳食,身在武昌的孙登专程来到建业对父皇作劝慰开导。
——争夺太子的孙霸
孙霸,字子威,是孙和的弟弟。孙和242年被立太子不久,孙霸受封为鲁王,以尚书仆射是仪兼任鲁王傅,孙权对孙霸的宠爱和优厚对待与太子孙和没有两样。后来群臣议论认为太子与藩王应该上下有别,于是为二人各设宫殿和幕僚,孙霸自此开始怨恨孙和。孙霸结交知名人士,朝中的“官二代”全寄、吴安、孙奇、诸葛绰、杨竺等年轻人争相依附。这些人与孙和的亲信随从互相诋毁,最终蔓延到朝堂上,许多大臣被卷入纷争中(参见3.2.26《内政之乱》)。孙权在244年听到孙霸孙和两子不和的消息,于是禁止他们与官员往来,让他们专心向学,但孙霸仍然不断暗中结交大臣党羽。
后来孙和因为王夫人被全公主所诬而致太子地位危机,孙霸一党更加觊觎储君之位,他们借机中伤孙和及其亲信,当时孙权的潘夫人和少子孙亮正在得宠,孙权于是在250年废黜了太子孙和。在处置了孙和后,孙权为儿子间的意气纷争非常气愤,为了给孙亮的执政扫清障碍吧,不久将孙霸赐死,随后又诛杀了全寄、吴安、孙奇、杨竺等人。孙霸以争夺太子之位开始,又以自取灭亡而告终。
孙霸有孙基、孙壹两个儿子,孙亮在位时封孙基为吴侯、孙壹为宛陵侯。孙基在朝中担任内侍,他因偷乘御马,在257年被关进了监狱。少帝孙亮问侍中刁玄说:“盗乘御马会如何判罪?”刁玄回答说:“按法律应该处死。然而鲁王孙霸死得早,恳请陛下原谅孙基的过错。”孙亮说:“法律是天下人共同遵守的,怎么能因为亲戚关系就随意放弃呢?应该想个另外的办法宽恕他,不必以感情为理由宽恕他。”刁玄说:“古代的赦令有大小之分,可以遍及全天下,也可以在千里五百里范围内。”孙亮于是宣布宫内大赦,孙基被免罪。
264年后孙皓即位为帝,他追溯孙霸与他父亲孙和生前的矛盾纷争,于是削去了孙基、孙壹的封地,将两人与他们的祖母谢姬(孙权的谢夫人)一同迁往会稽乌伤县(治今浙江义乌),他在堂兄弟身上来实现对叔父孙霸的报复。
——不甘其位的孙奋
孙奋,字子扬,孙权的第五子,他是孙权的仲姬所生,252年受封为齐王,迁居武昌。同年父皇孙权去世后少弟孙亮继位,太傅诸葛恪掌权,诸葛恪不想让诸王处在长江沿岸的战略要地,就将孙奋转迁到豫章郡。孙奋十分气愤,不服从命令,而且多次越出法度行事。
诸葛恪给他写了一封长信进行劝谏,其中应用了正反方面的历史事实,说明了帝王之家的人遵守制度法规的重要性,严肃指出了孙奋本人在这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希望他牢记先帝(指孙权)教诲,汲取鲁王孙霸的教训,改正自己的过失以避免可能的灾祸。诸葛恪的书信所言既是对孙奋身份的提醒和引导,也是国家掌政者对孙奋的警告。孙奋收到书信后十分恐惧,于是移居南昌,但他游玩狩猎更加频繁,官员部属都无法忍受他的命令差遣。
253年诸葛恪被孙峻诛杀后,孙奋到下游住在芜湖,他想到建业观察事态变化。傅相谢慈等人对他劝谏,孙奋却杀死了谢慈等人,朝廷因此将他废为平民,流放到章安县(治今浙江临海东南章安镇)。258年孙亮为孙奋的处置而下诏,《江表传》记录了诏书内容,其中说:“齐王孙奋前面因犯有妄杀官吏罪,被废为庶人,后来有几次大赦令,唯独没有宽赦他,即便不能恢复王位,为何不能为侯呢?”有关部门表示同意,于是拜孙奋为章安侯。
孙皓在位期间,他宫中左夫人王氏270年去世。孙皓悲伤思念,日夜哭泣,一连数月不出门,于是民间有人传言孙皓已死,并谣传章安侯孙奋与上虞侯孙奉两人中会有一人成为皇帝。孙奋母亲仲姬的坟墓在豫章,豫章太守张俊猜测此事或许为真,于是给仲姬前去扫祭坟茔。孙皓听说此事后,决定将张俊车裂并夷灭三族。据《江表传》中所记,当时豫章官吏十多人请求代替张俊赴死,孙皓没有同意。大概觉得张俊是主动向孙奋讨好,由此更加怀疑和忌恨他的叔父孙奋。
孙奋本在章安,孙皓将其家族迁徙到吴城禁锢起来,使男女不得通婚,有的年龄到了三十、四十多岁尚不得嫁娶。孙奋上表请求使男女得到配偶。孙皓大怒,派遣朝中使者送药赐给孙奋,孙奋不接受赐药,叩头千下请求说:“老臣自己带儿子找医生治疗,与国家无关,乞盼赐给余年。”孙皓不同意他的请求,最后孙奋和他的五个儿子全部饮药而死。因为暴君孙皓的忌恨迫害,孙奋的结局更为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