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晓书生
编辑 | 文晓书生
«——【 ·前言· 】——»
在南宋初年,有一支非常强大的军队,叫做岳家军。金人都因为这支军队的强大而感到头疼,他们说:“想要撼动山很容易,但要撼动岳家军可不简单。”
岳家军曾在郾城和颍昌的战役中取得了一场巨大的胜利,这让他们信心百倍,觉得可以乘胜追击,把失去的领土重新夺回来。胜利的光芒让岳家军看到了收复中原的希望。
可是,令人惋惜的是,南宋朝廷却在这个关键时刻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他们没有善加利用岳家军的胜利,相反,却做出了让人费解的决策,彻底破坏了这一有利的局势。
这种错误的决策让本可以收获更大成功的岳家军的努力付诸东流,错失了一个重要的机会。
«——【 ·李若虚矫诏· 】——»
在绍兴十年,金兵大举南侵,南宋的顺昌陷入紧急情况。宋高宗赵构紧急下令,要求淮河流域的驻军前去增援。
岳飞是当时一位杰出的将领,他所在的防区距离顺昌最近,面对紧急情况,岳飞立即下令他的部下张宪和姚政,带领军队迅速赶往顺昌,成为先头部队。
岳飞的指挥让军队以最快的速度驰援,为解救顺昌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他的决断和行动展现了南宋面对敌军入侵时的紧急应对能力。
这次迅速的增援行动显示了岳飞在军事领域的卓越才能,也彰显了南宋朝廷对保卫国土的决心。
当时,宋廷发布了一道诏书,鼓励岳飞趁机恢复中原失地。诏书中说:“向东争取收复东京,向西尝试增援关陕一带的军队,同时联络河北义军,现在正是中兴的大好时机。”
就在这个时候,金兀术领导的大军被刘锜成功阻挡在顺昌城下,在东线,岳飞麾下的将领王德和韩世忠英勇作战,逼得敌军节节败退,与此同时,吴玠成功击败了西线由完颜杲统率的金军,迫使他们退守凤翔。
这个时刻,正是南宋恢复失地的绝佳机会。通过联合东、西线的努力,加上河北义军的协同作战,南宋有望收复中原,重新夺回失去的领土。
岳飞和他的部下在战场上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军事才华,为南宋重建雄图立下了显赫的战功。
六月初,岳飞带领军队从襄阳和鄂州出发,展开了一场有计划的行动,他派遣李宝、梁兴、赵云、董荣等领导的游击部队,绕道袭扰金军的后方。
同时,他还命令武赳、郝义等带领轻装步兵向西推进,与吴琦、吴玠等部队建立联系,确保主力军的侧翼得到支援。而岳飞本人则亲率主力军,直奔东京,以对金军进行直接打击。
这个计划真是聪明绝顶!岳飞采取了巧妙的策略,首先,他派出了游击部队,这些军队不走直路,而是绕到金军的背后,制造了一片混乱。
同时,岳飞还让一支轻装步兵向西推进,与其他友军建立了默契的合作。这样一来,金军就陷入了两面夹击的危险局面。
岳飞自己亲率主力军,直接冲向金军的东京。这样一来,金军就被夹在中间,前有主力军的猛攻,后有游击部队的骚扰,形成了十分有利的夹击态势。
这不仅增加了南宋取得胜利的机会,也让金军感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岳飞的明智决策和英勇领导为南宋在这场争夺中创造了极好的胜利条件。
在这个时候,刘锜已经在顺昌大胜金兀术,金军主力被迫撤退回开封。然而,南宋朝廷得知这个消息后却误以为危机已过,急忙要求前线各军采取守势,以便再次和金朝谈判。
到了六月下旬,司农少卿李若虚赶到德安,传达了赵构的命令:“军队不要轻举妄动,应该立即撤退。”
岳飞听了这个消息后,认为正是最好的时机,士气正高涨,如果现在撤军,想要再夺回中原就会变得异常艰难,岳飞坚决不肯退却。
李若虚也感到义愤填膺,毫不犹豫地说:“好吧,我来承担假传圣旨的罪责,你就说我来到军中,只是催促你进攻,没提撤退的事情。请你鼓起勇气,勇往直前,夺回中原,为国家做出伟大贡献吧!”
«——【 ·金兀术袭击郾城· 】——»
金兀术在被刘锜击败后,马上派遣大将韩常守备颍昌,翟将军守备淮宁,三路都统阿鲁补守备应天府,构筑了坚固的开封外围防线。金兀术本人则和龙虎大王合兵,充当总预备队,留在开封备战。
这样的部署可谓是谨慎有加,金兀术在顺昌的失利并没有让他气馁。相反,他迅速调动兵力,布置了强有力的外围防线,以确保金军在开封的安全。
与此同时,金兀术本人也留在开封,与龙虎大王一同组成了一支强大的预备队,为应对可能的挑战做好了准备。这显示了他在军事策略上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在绍兴十年的闰六月十九日,岳家军的勇将张宪带领军队推进到离颍昌四十里的地方,韩常率领军队迎战,结果被张宪打得大败,不得已放弃颍昌而逃。
张宪随即与牛皋、徐庆等部队汇合,接着又成功夺取了淮宁。但是,韩常在二十五日得到金兀术派来的增援后,发起反攻,试图夺回颍昌,然而岳家军的踏白军由统制董先和马军统制姚政分兵出击,再次打败了韩常,他只能再次溃逃。
韩常一直是金兀术的得力将领,勇猛无比,但在这一战中,他也感到了岳家军的强大。他曾私下里抱怨说:“岳家军真的是无法战胜的对手,我是不是应该考虑投降呢?”这让金兀术非常害怕,因为连韩常都感到无法抵挡岳家军的威胁。
在开封外围的三个重要防线中,岳家军迅速夺取了两个,只剩下一个应天府,原本是张俊的战区。岳飞多次写信给张俊和刘锜,希望两军一起北上,一同协力进攻。
由于顺昌之战后,张俊已经接到朝廷的命令要求撤军,而刘锜虽然没有全面退兵,但停留在顺昌,不敢违背朝廷的命令前进。
面对这样的情况,岳飞只能分路展开进攻。在二十五日成功攻克郑州,七月一日再次夺取了洛阳。
尽管岳家军屡战屡胜,但战线却变得越来越长,而且侧翼没有友军的保护,这为金兀术提供了可乘之机。岳家军虽然取得胜利,但也面临着越战越勇的敌军和日益危险的境地。
七月初八,金兀术得到了盖天大王赛里等率领的新兵增援,于是召集众将进行会议。他对大家说:“南朝的各部队都好对付,唯独岳家军勇猛无比,我们必须小心应对。眼下的计划就是直接攻击他们的核心,摧毁他们的指挥部,这样岳家军自然也就会溃散了。”
得知岳飞亲自领兵驻扎在郾城,他随即挑选了一支一万五千名精锐骑兵,直奔郾城发动进攻。
这次金兀术的计划很明确,他认为直击岳家军的核心是最有效的策略。通过消灭岳家军的统帅部,他希望削弱敌军的指挥力量,使其失去组织,从而取得胜利。
为此,他亲自挑选了一支庞大而精锐的骑兵队伍,准备对岳家军进行一场决定性的打击。
«——【 ·郾城大捷· 】——»
当金兀术的大军来袭时,岳家军的各支队伍都在外线进行作战,而岳飞的麾下只有背嵬亲军和游奕马军的一部分。
面对金军主力的压境,很多士兵心生恐惧,但岳飞却笑着说:“敌人已经使尽浑身解数了。”他一方面调遣各支队伍迅速回援,一方面派遣自己的儿子岳云率领先锋出战,并严令说:“如果不能获胜,我将亲自斩首示众!”他还命令士兵们手持麻札刀,不抬头,只专注于砍击敌军马腿,这让战场上的敌骑兵陷入混乱。
随后,岳飞亲自率领四十名骑兵冲入敌阵,左右射箭,箭无虚发,金军全线崩溃。这一战,金兀术的拐子马战阵再次溃败,令他悲痛欲绝:“从发动海上之盟开始,一直依赖这支部队获胜,今天却全军覆没了!”
从此以后,南宋传唱起一首民谣:“金人有金金兀术,我有岳少保,金人有拐子马,我有麻札刀。”这讲述了岳飞勇猛无畏,战胜金兵的英勇事迹。
金兀术被迫撤退到临颍,继续组织军队,汇聚了十二万兵力,准备重新发动进攻。到了七月十三日,张宪等部队陆续抵达,岳飞见时机成熟,便挥军向前,希望找到与金兀术主力决战的机会。
岳家军前锋的三百名骑兵在抵达临颍城南的小商桥时,突然与金军相遇,猝不及防地被金军包围。
领兵将领杨再兴毫不畏惧,奋勇杀敌,竟然斩杀了金兵两千余人,击毙了万户撒八和千户将官百余人。尽管杨再兴最终中箭身亡,但他的英勇奋战令人钦佩。
随后,张宪等部队迅速赶到,岳家军士兵个个怀着悲愤之情,争相奋勇,最终在激烈的战斗中,击溃了金兀术的军队,迫使他溃逃了十五里才收拢残兵。
«——【 ·颍昌大捷· 】——»
岳家军大将、都统制王贵驻扎在颍昌,岳飞预料到金兀术定会再次夺取颍昌,于是急派岳云前去增援。
果然,金兀术集结了镇国大王、韩常和四个万户的军队,共三万骑兵,还有龙虎大王、盖天大王的十万步兵,气势汹汹地来到颍昌城西。同时,他还派遣五千骑兵在临颍东北地区牵制住张宪的军队。
七月十四日,王贵命令踏白军的董先、先锋军的胡清守城,自己则率领中军、游奕马军、背嵬军等出城迎战。
双方激战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中午,胜负未分。突然,守城的董先和胡清趁机出城,从外线冲向敌阵,金军在混乱中全面溃败。
这场战斗中,岳家军击毙了金国统军上将夏金吾及千户五人,活捉了大小首领七十八人,俘虏了两千余人,杀死了五千余人,缴获了三千余匹战马,而铠甲器械更是数不胜数。
在颍昌大捷后,金兀术的主力已经无力再战,而岳家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短时间内难以再次孤军深入。如果此时其他南宋的军队前来支援,那么攻下开封的时机近在眼前。
然而,南宋朝廷却依然坚持各军班师,甚至将驻守在顺昌的刘锜也调回了镇江。岳飞上奏表示:“眼下河东、河北等地的义军纷纷起义,而且我的部队士气高涨,时机、条件都对我们有利。敌弱我强的形势逐渐显现,如果此时撤退,那就是功败垂成,失去的机会将无法弥补。”然而,赵构仍然下诏,强烈命令“不得深入”。
岳飞眼见友军纷纷后撤,同时后方的粮草也逐渐中断供应,他仰天长叹道:“一旦失去已经夺回的诸郡,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再难有这样的机会!”
于是,他不得不将主力撤离曾经付出鲜血才夺回的地方,包括郾城、颍昌等地,只能退守淮中防区。这是一次艰难的抉择,岳飞深感机会失之交臂,但也为了保全实力和兵源。
岳飞率领军队南撤不久,却遭到奸臣秦桧的陷害,被罢免职务并投入监狱。绍兴十一年大年除夕,年仅三十九岁的岳飞以毫无根据的罪名被处死。
然而,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后,他恢复了岳飞的少保职务,并追复了两镇节度使的官职,同时也追复了岳飞的儿子岳云等人的官职。
在宋孝宗淳熙五年,岳飞被追谥为武穆。而在宋宁宗时期,他更被追封为鄂王。这一段千古冤狱终于在后来得到昭雪,岳飞和他的家族重新获得了应有的荣誉。
«——【 ·结语· 】——»
岳家军在南宋初年傲立疆场,以顺昌、郾城之战成就战功。然而,南宋朝廷却因政治短视,错失收复中原良机。颍昌大捷展现了岳家军的强大战力,但遗憾的是,朝廷的令令岳家军无法深入,失去继续攻势的机会。
尽管岳飞战胜金兀术,朝廷却不予支援,致使胜势化为虚无。历经颍昌大捷,岳家军壮志难酬,沉痛撤退。岳飞为国捐躯,留下永恒的遗憾。岁月流转,岳飞终于得到昭雪,但却无法抹去历史的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