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初三杰中,为什么只有韩信,最后没有获得好结果?

2023年12月07日21:52:06 历史 1304

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时候,他的身边有三个重要的人物,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刘邦可能很难建立汉朝。这三个人分别是萧何张良韩信

在汉初三杰中,为什么只有韩信,最后没有获得好结果? - 天天要闻

然而在这三个人中,萧何与张良,都得到了善终,唯独韩信没有得到一个好结果,那么为什么偏偏是韩信没有获得一个好结果呢?

萧何是刘邦创建汉朝的第一大功臣,他在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期间,负责刘邦的后勤补给,正是因为萧何给刘邦营造了一个安全稳定的大后方,才能让刘邦能够全力与项羽争天下。

萧何与刘邦是老乡,在刘邦还只是一个平民的时候,萧何就在县里面做官,而且那个时候萧何就对刘邦非常照顾。

在汉初三杰中,为什么只有韩信,最后没有获得好结果? - 天天要闻

在刘邦造反后,萧何就一直追随在刘邦的身边。在这期间,刘邦也怀疑过萧何的忠诚度,但是都被萧何一一化解了。

楚汉相争期间,刘邦率领汉军在前线与项羽率领的楚军对战,萧何负责在后方为刘邦筹集粮草和兵源。

但是刘邦却担心萧何会背叛自己,就多次派人慰劳萧何。在这种情况之下,有人劝说萧何,刘邦应该是不信任萧何,如果萧何能将自己家族里面能打仗的人,都派去前线,就能消除刘邦的顾虑。

然后刘邦就照做了。刘邦在见到萧何把自己的族人送到前线打仗,就不再怀疑萧何。

再就是在韩信被杀后,刘邦怀疑萧何也有可能会谋反,于是就安排了许多士兵保护萧何,还大加封赏萧何。

在汉初三杰中,为什么只有韩信,最后没有获得好结果? - 天天要闻

然后又有人劝说萧何即将大难临头。然后萧何又将自己的钱财全部捐出,才获得了刘邦的信任。

后来在淮南王黥布谋反的时候,带兵出征的刘邦又怀疑萧何会造自己的反,并多次派人回京城打探萧何的消息。

萧何为了自保,就故意强买老百姓的田宅,还有放高利贷等,通过败坏自己的名声,获得了刘邦的信任。

萧何之所以能善终,在于他能够审时度势,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够避免被刘邦杀害。

然后就是汉初三杰中的张良。张良原本是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宰相。

在汉初三杰中,为什么只有韩信,最后没有获得好结果? - 天天要闻

秦朝灭亡六国后,张良就一心投入到了反秦事业中。张良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为韩国的灭亡报仇,然后封万户侯。

张良在秦末的反秦起义中,认识了刘邦,然后成为了刘邦的谋士,刘邦对张良也是言听计从。

因为张良常常在刘邦身边出谋划策,刘邦也深知张良的为人,所以刘邦自始至终,都没有怀疑过张良。

等到汉朝建立后,刘邦想要给张良封一个万户侯,但是却被张良主动拒绝了,张良只向刘邦要了当初与刘邦相遇时的留地(今江苏沛县)。

在汉初三杰中,为什么只有韩信,最后没有获得好结果? - 天天要闻

张良除了淡泊名利外,他身上的病痛也不少,身体非常虚弱,所以张良对刘邦的统治,构不成一丝的威胁,所以张良也得到了善终。

与萧何、张良比起来,韩信打仗虽然厉害,但是在为人处事方面,就不如萧何与张良了。

韩信一开始是在项羽身边担任执戟郎中,因为得不到项羽的重用,才叛逃去刘邦阵营。

而刘邦一开始也没有看上韩信,后来是害怕萧何跟着韩信跑了,刘邦才在萧何的建议下,重用韩信。

韩信成为刘邦的大将军后,虽然帮刘邦立下了不少功劳,但是韩信却犯了大忌,就是要挟刘邦。

公元前203年,刘邦被项羽围困在了荥阳。刘邦命令韩信前来救援自己,而韩信却趁机向刘邦索要齐王的封号。

在汉初三杰中,为什么只有韩信,最后没有获得好结果? - 天天要闻

也正是这件事,就让刘邦非常记恨韩信了。

然而韩信在受封齐王之后,还是不愿意出兵帮助刘邦,韩信当时有种坐山观虎斗的心理,他既不反叛刘邦,也不救援刘邦,他可能是想与刘邦和项羽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后来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又给韩信划分了大量封地后,韩信才出兵与刘邦汇合。

等到项羽被打败后,刘邦立刻就收回了韩信的兵权,然后将韩信改封为了楚王

韩信成为楚王后,每天出行的时候,身边都要带着一大批军队,所以就被人告到刘邦那里去了,说韩信想要谋反。

当时刘邦想要抓韩信,但是又不敢直接抓,因为刘邦也知道,自己打不过韩信。

因为韩信是打仗的奇才,然后当时在韩信身边,还聚集着一帮原来项羽手下的精兵。

可能正是因为韩信手下有很多楚兵的原因,才会被人告发到刘邦那里,说韩信想要造反。

于是刘邦就借口要巡游云梦泽,然后让诸侯前去楚国的西部边境会见。

韩信也知道刘邦的巡游是假,但是韩信想着自己并没有什么过错,所以就没有起兵反叛。

韩信去见刘邦后,就被刘邦命人抓了起来,将韩信抓回了洛阳。并且还削去了他的王位,被贬为淮阴侯

在汉初三杰中,为什么只有韩信,最后没有获得好结果? - 天天要闻

韩信被刘邦抓后,然后就对刘邦产生了怨恨,他后悔自己没有反叛刘邦。

韩信后来还煽动了陈豨发动叛乱,刘邦在领兵平定陈豨的叛乱之时,韩信准备在京城发动叛乱,还想袭击吕后和太子,因为韩信的一个家臣告密,吕后知道了韩信准备叛乱的企图,然后就与萧何联合起来,将韩信骗进宫,杀掉了韩信。

对于韩信的死,多少也有点是自找的,如果他真的能一心一意的效忠刘邦,就不会被刘邦剥夺兵权,也不会最终被吕后设计杀害。

如果他真的想反叛刘邦,就不该优柔寡断,在形势对自己最有利的时候,不去背叛刘邦,却在自己被剥夺兵权,被囚禁起来后,才想着谋反。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硝烟玫瑰:女少校单枪匹马逆转战局的生死72小时 - 天天要闻

硝烟玫瑰:女少校单枪匹马逆转战局的生死72小时

1944年湘西的雨像裹着铁锈,李洁攥着望远镜的手沁满冷汗。望远镜里,溃逃的士兵正像没头苍蝇般撞碎营区铁丝网,三八大盖的寒光已经刺破晨雾——日军追兵比预计的早到了整整两小时! "副营长!三连连长带着人要往南跑!"通信兵小顺子跌跌撞撞滚进战壕,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张天蔚病逝,享年71岁 - 天天要闻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张天蔚病逝,享年71岁

7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编委会主任、编审张天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6月29日21时19分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逝世,享年71周岁。张天蔚老师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潜心编审、躬耕出版工作,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出版事业,为上海交通大学出...
中方决定,制裁托伦蒂诺! - 天天要闻

中方决定,制裁托伦蒂诺!

据外交部网站7月1日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宣布中方对菲律宾前参议员托伦蒂诺实施制裁。一段时间以来,菲律宾个别反华政客出于一己私利,在涉华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恶意言行,损害中国利益,破坏中菲关系。中国政府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中方决定,对在涉华问题上表现恶劣的菲律宾前参议员托伦蒂诺实施制...
香港举行升旗仪式庆祝回归祖国28周年,聚焦拼经济、惠民生 - 天天要闻

香港举行升旗仪式庆祝回归祖国28周年,聚焦拼经济、惠民生

7月1日早上8时,香港湾仔金紫荆广场举行升旗仪式,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周霁、香港特区政府高级官员、香港行政会议成员、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及社会各界代表出席仪式。 在活动现场,香港警察管乐团奏乐,护旗方队用中式步操护送国旗和区旗入场。随后,现场全体肃立,国旗...
中共一大纪念馆喜纳“镇馆之宝”——《周恩来手书李公朴、闻一多悼词》 - 天天要闻

中共一大纪念馆喜纳“镇馆之宝”——《周恩来手书李公朴、闻一多悼词》

今晨8时许,伴随着一大广场国旗护卫队铿锵有力的步伐和整齐划一的动作,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人员肃立致敬。庄严肃穆的氛围中,中共一大纪念馆举办的“颂歌献给党”系列庆祝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融合了庄严仪式、文艺汇演、文物见证与红色体验等多种形式,深情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闻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代吴称帝建国,国号为齐。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驾崩,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