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进京赶考的书生,路途遥远带有大量盘缠,为何山贼不抢他们?

2023年12月05日17:46:06 历史 1938

古时进京赶考的书生,路途遥远带有大量盘缠,为何山贼不抢他们? - 天天要闻

古时进京赶考的书生,路途遥远带有大量盘缠,为何山贼不抢他们? - 天天要闻

文 |三楼的猫头鹰

编辑 | 三楼的猫头鹰

进京赶考的考生,身世都会携带银两,对于堵路打劫的强盗而言是一个稳定的财源,然而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关于他们遇盗抢劫的记载。[玫瑰][微风]

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从古代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01

艰难的科考之路

古代想要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的读书人,必须先在乡试中考取举人身份,然后才能进入京城参加殿试,为此清朝以前的考生往往需要历尽千辛万苦,踏上一段漫漫征程。

起初家人会给予鼓励和支持,有钱人会馈赠银两当盘缠,普通人家也会送些鸡鸭鸡蛋或干粮当补给。

古时进京赶考的书生,路途遥远带有大量盘缠,为何山贼不抢他们? - 天天要闻

这些东西虽价值不高,但却代表着家人的用心良苦和鼓励,考生们欣然接受,出发前母亲或妻子往往亲手为丈夫修补或赠送新衣物,父亲为儿子邮寄学用品和书信,兄长托付妹妹为弟弟准备上路食物,一家老小都在期盼考生高中后获得荣华富贵。

此后考生要带上简单行装,踏上漫长旅途,有钱人还会带上自己的书童相伴,而大多数普通举人则会结伴而行,彼此照应。

他们或步行,或乘坐牛车,有时幸运时还可以搭便车,为避免迷路,他们会选择官道前行,沿途询问路人确认方向,官道驿站为他们提供简陋食宿,供应稀粥恶水,考生们也只能忍气吞声。

驿站内往往挤满了千里迢迢赶考的举人,讨论声、打呼噜声此起彼伏,举人们秉烛夜读,准备来日考试,有时运气好,还可乘坐驿站的马车一部分路程,这对他们是莫大的便利。

古时进京赶考的书生,路途遥远带有大量盘缠,为何山贼不抢他们? - 天天要闻

虽路途遥远,千里迢迢,举人身份使他们受到各方优待,地方官不敢刁难,百姓也给予礼遇,他们还会悬挂标明身份的黄旗,因侵犯举人会遭严惩,盗贼便不敢拦路打劫。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有些举人还是难免遭遇不测,有的在暴风雨中迷路摔伤,有的遇匪陷入绝境等待救援,还有的在路途中突发重病不治身亡。

这些磨难并没有击倒举人们,大多仍然咬牙支持下去,最终到达终点京城。

对于南方像福建、湖北等地考生,路途中的艰辛尤其惨重,他们必须翻山越岭,水陆并进,才能达到京城应试。

古时进京赶考的书生,路途遥远带有大量盘缠,为何山贼不抢他们? - 天天要闻

这些地区多是山地,考生只能走无名小径,路上崎岖难行,没有驿站安歇,举人们靠判断方向、沿途打探才勉强确定路线。

许多考生连续跋涉几日后体力透支,只能小憩一番继续赶路,偶有善心村民发现饥渴交加的举人,解下水囊解其饥渴,也有村民主动提供自家草垫让疲惫不堪的举人们歇脚。

社会上一片欣欣向荣之态,甚至连山贼都不敢抢劫,究竟是为什么呢?

02

对读书人的敬仰

古代社会,读书人地位崇高,备受敬重,这一点最能体现在强盗山贼的态度上,或讲究名分,不敢对读书人无礼。

古时进京赶考的书生,路途遥远带有大量盘缠,为何山贼不抢他们? - 天天要闻

种种迹象表明,在古代社会的底层,仍蕴藏着对读书人莫名的崇拜与畏惧。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读书识字是稀缺技能,我们很难想象,在没有电灯的年代,一家村要办喜事,写封信,都必须东奔西走,四处邀请才子佳人。

故而读书人出现在村中,往往预示盛大场面。村民们也因此对读书人怀着崇高敬意与羡慕,不敢有丝毫僭越。

这种敬意,还源自读书高的社会定位。在古代士农工商的等级体系里,读书人坐拥统治阶层,一旦高中,前途无量。

古时进京赶考的书生,路途遥远带有大量盘缠,为何山贼不抢他们? - 天天要闻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谚语,深深植根人心,成为当时千百年来的共识,即使对草莽山贼来说,也难以轻视这让人向往的门第与地位。

更不可忽视的是,古人深信读书人具有神性,他们视读书人为文曲星的化身,这种迷信在民间广泛流传,也影响了劫匪的行为。

他们不敢招惹读书人,生怕触犯其权威、遭报应不测,甚至一些山贼还希望留下读书人充当护身符,这反过来彰显了读书人在古代社会的超然地位。

当然,政治清明时,富贵人家的强盗也较少,大部分山贼还是出身草根,自己都无法吃饱饭。

古时进京赶考的书生,路途遥远带有大量盘缠,为何山贼不抢他们? - 天天要闻

他们理解一个穷苦家庭的孩子想读书进京不易,也就知趣地不去打扰。这种殷勤背后,仍然是对读书人身份的敬畏。

古语有云,读书人是车前之马,舟中之舵,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读书人在古代的举足轻重。

正因为社会各阶层都在致力弘扬读书的风气,这种文化自信才能代代相承,成就中华文明的长盛不衰。

03

富家子弟难以下手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自隋唐时期设立以来,成为了一种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并且一直持续到了清朝末年,然而在科举考试期间,却鲜有关于土匪袭击考生的故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古时进京赶考的书生,路途遥远带有大量盘缠,为何山贼不抢他们? - 天天要闻

古代中国的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大多数百姓都能够过着平静的生活,虽然也有部分地方存在着盗匪活动,但是在国家权力机构的严密控制下,他们的势力范围非常有限,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攻击普通人或者官方人员。

再加之,科举考试的考生大多来自较为富裕的家庭,他们或多或少会带着一定的随从护卫。因此,这些考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防卫能力,盗匪也就更不敢轻举妄动。

科举考试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涉及到大量的考生和监考官,朝廷对此也非常重视,由于考试时间通常会在每年固定的时间内举行,而且各个地区的考场都由当地的官员负责管理,这些都会大大增加对考生的安全保障力度。

同时,朝廷还会派出军队巡逻和保护考试场地,以防万一发生意外情况,考官本身也拥有指挥武力的权力,能够组织考生进行自卫,这无疑也对盗匪形成了很大的威慑力。


古时进京赶考的书生,路途遥远带有大量盘缠,为何山贼不抢他们? - 天天要闻

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很多都是有一定实力的家庭子弟,他们往往会有一定的财产和社会地位,不太容易受到土匪的威胁。

即使是贫困的家庭也会请一些亲戚朋友前来帮忙,确保安全出行,富裕家庭的举人带着的随从甚至比盗匪的人数还要多,使得盗匪很难下手。

至于家境贫寒的举人,他们身上也没有太多值钱的东西,盗匪打劫的收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古代科举考试期间之所以少有土匪袭击的原因有很多,社会稳定、朝廷高度重视以及考生自身具备一定实力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有助于保障考试的安全性。

古时进京赶考的书生,路途遥远带有大量盘缠,为何山贼不抢他们? - 天天要闻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可能会导致事件的发生,但这毕竟只是极少数的情况,总参加科举考试是一种比较安全的事情。

04

怕来日报复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传统,那就是每逢国子监招生考试的时候,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前往京城参加考试,成为“天之骄子”。

然而,在那个年代里,走这条路线的风险非常高,因为不仅路途遥远,还有许多危险和艰难等待着人们。

尽管如此,勇敢无畏的学子仍然选择踏上这段艰辛的道路,而在他们行程中,最令人担忧的事情就是可能会遭遇到山贼的袭击。

古时进京赶考的书生,路途遥远带有大量盘缠,为何山贼不抢他们? - 天天要闻

虽然山贼主要以掠夺钱财为目标,但是也会伤害无辜的生命,而对于那些即将迈进朝廷大门的人来说,一场意外事故甚至可能意味着前功尽弃,失去自己的前途和未来。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人进京赶考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渐进入朝廷或者官场担任职务,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在整个社会群体的地位和影响力。

这样一来,原本默默无闻的山贼也开始意识到这些人的重要性,并对他们表示出一定的敬畏之情。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山贼胆敢挑战这些科举学生的话,无疑会导致双方之间爆发激烈的冲突,最终只会让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化。

古时进京赶考的书生,路途遥远带有大量盘缠,为何山贼不抢他们? - 天天要闻

无论是出于敬仰文化人士的态度,还是为了防止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山贼都不会随意侵害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可以享受到相对安宁和自由的不行体验,不必过于担心任何潜在的安全问题。

然而尽管取得了这种良好的局面,他们也不能忽视保护自身权益以及预防各种风险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他们的路途更加顺利、平安。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毁灭战士:黑暗时代》IGN9分GS8分:战斗依然爽翻天 - 天天要闻

《毁灭战士:黑暗时代》IGN9分GS8分:战斗依然爽翻天

《毁灭战士:黑暗时代》媒体评测公布,IGN给出9分的好评。短评中提到,《毁灭战士:黑暗时代》或许摒弃了《毁灭战士:永恒》的机动性核心,却以系列前所未有的厚重战斗风格取而代之。这种充满力量感的全新玩法,以其独特的方式带来了同样令人血脉偾张的极致体验。总评中提到,《毁灭战士:黑暗纪元》绝非简单的"更多毁灭战...
漳州芗城:抗战老兵后人捐赠红色传家宝 - 天天要闻

漳州芗城:抗战老兵后人捐赠红色传家宝

闽南网5月9日讯(通讯员 沈思虹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在抗战老兵许俊科家中,陈列着金光闪闪的徽章及牌匾,一枚“长江支队南下福建60周年纪念章”镌刻太行太岳精神在八闽绽放的铁血征程,一副“优秀共产党员”牌匾辉映使命荣光。
红场阅兵推动历史的车轮,有遗憾的和平胜利更珍贵 - 天天要闻

红场阅兵推动历史的车轮,有遗憾的和平胜利更珍贵

5月9日,莫斯科红场上的胜利日大阅兵,举世关注。莫斯科红场的阅兵式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军事表演。当铁甲洪流碾过克里姆林宫墙下的方石,当军靴铿锵声,震荡着圣瓦西里大教堂的穹顶,这场跨越时空的军事仪式,总在....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 天天要闻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双江口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高大坝。据相关媒体报道,该水电站已于5月1日开始蓄水,其开发商称,这距离正式投入运行又近了一步。这座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耗资360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已耗时近十年,主要用于发电和防洪。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 天天要闻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曹魏后期,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控曹魏大权,从此时起,司马氏开始夺政专权,此举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他们分别是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诸葛诞之叛。这三次叛乱都是被司马氏平定的,同时也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