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中国取一个霸气名字,历经2000多年从未更改,已沿用至今

2023年11月01日10:27:07 历史 1113

前言

人们常说,一个好的名字,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那么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一个响亮的名字又会起到什么作用呢?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在统一六国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为了彰显他的权威,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烧毁各国旧史书和典籍,并且开始了文字改革。在一系列举措中,秦始皇果断地为这个新兴的大一统帝国取名“中华”。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已超过两千年。

那么,秦始皇取名“中华”的用意又是什么呢?这个名字对中国的影响究竟有多深远?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

秦始皇为中国取一个霸气名字,历经2000多年从未更改,已沿用至今 - 天天要闻

秦始皇果断重命,取名“中华”的霸气心理

在秦始皇之前,我国一直被称为“华夏”。“华夏”一词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当时中原地区散落着许多部落,黄帝时期将这些部落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部落联盟,也就是“华夏”。

“华夏”这个称呼使用了很长时间,但是到了秦始皇这里,他显然不太满意。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心中膨胀起了极强的权力欲望,他要让全天下的人都臣服在他一个人的脚下。因此,他需要一个更加威严和霸气的国名,来彰显他的权威。

秦始皇为中国取一个霸气名字,历经2000多年从未更改,已沿用至今 - 天天要闻

于是,他决定重新为这个国家改名。在谋士的建议下,秦始皇取出了“华夏”的“华”字,又加上代表中原之意的“中”字,形成了“中华”这个名字。

“中华”二字一出,立刻显示出强大的霸气。“中”表示中原,“华”代表华夏,合在一起就是中原华夏的意思,标志着这个国家位于天下的中心,散发出“我就是天下共主”的强势气场。

和温和的“华夏”一词相比,“中华”明显更具攻击性,更能体现秦始皇一统天下的野心。取这样一个名字,秦始皇的用心可见一斑。他果断地抛弃了沿袭已久的“华夏”,标新立异,正显示出他强势的个性。

不过,这个名字显然取得了他想要的效果。在秦始皇统治下的吏民看来,“中华”二字无疑散发出强大的压迫感,让人不得不臣服。它成为了秦始皇权力的象征,也预示着这个国家的未来霸主地位。

秦始皇为中国取一个霸气名字,历经2000多年从未更改,已沿用至今 - 天天要闻

夏商“华夏”显不足,赋予文明内涵

尽管“中华”一名凸显了秦始皇的野心,但它并非完全是秦始皇的心血来潮。“中华”作为新的国名,相比“华夏”更具有文明的内涵。这一点,秦始皇在取名时也考虑在内。

根据古籍记载,“华夏”一词出现在夏商时期,它代表着当时初步形成的中原文明。“华”寓意礼仪之美,“夏”含义礼节之大。在那个时代,这已是非常高级的文明形态。

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原有的文明秩序被各诸侯国打破。在秦始皇眼中,夏商时期的“华夏”文明显然已经不足以应对形势,需要一个新的名字来代表新的文明内涵。

秦始皇为中国取一个霸气名字,历经2000多年从未更改,已沿用至今 - 天天要闻

“中华”这个名称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中”表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华”延续了华夏的文明概念。更重要的是,“中华”表明这一文明将会向四方辐射,成为天下共主。

可以说,秦始皇希望通过“中华”这一名称,来彰显这是一个崭新的文明形态,它将超越过去的“华夏”文明,拥有更加强大的辐射力和凝聚力,使天下归顺。

所以,尽管“中华”一名满足了秦始皇的权力欲望,但从更深层面看,它也在文明形态上,超越了旧有的“华夏”范畴,开创出一个崭新局面。这也成为了这一称号流传两千多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

秦始皇为中国取一个霸气名字,历经2000多年从未更改,已沿用至今 - 天天要闻

秦始皇暴虐之处遭吏民不满,也有功绩

说到秦始皇,不得不提的是,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励精图治,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他的某些作为也招致了人们的不满。

秦始皇为达到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实行了严苛的法家治国,压制百姓。他征调民众修筑长城,民力匮乏;他焚烧书籍,进行思想控制,让许多文人感到不快。这些举措招致了不小的民怨。

当时民间就有这样一句谚语:“不怕忠告,就怕愚谏;不怕直谏,就怕谄谀。”意思是说,秦始皇只想听从谄媚他的言论,接受忠告和直言的大臣都会遭到打击。这让许多臣民感到失望和不满。

秦始皇为中国取一个霸气名字,历经2000多年从未更改,已沿用至今 - 天天要闻

甚至有史书记载,当时就有人在宫墙上写下“元稹起事,王离反”的谶语,预言秦朝会被推翻。这反映出民间对秦始皇统治的强烈不满。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秦始皇的功绩是他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奠定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的基础。推行郡县制度,标准化度量衡、通用文字,也有一定积极意义。

作为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改革力度之大,势必会给人带来巨大冲击。一些行为难免招致不满。但纵观整个历史,他的功过得失还是需要放在历史的天平上权衡,不能做过于主观的判断。

秦始皇为中国取一个霸气名字,历经2000多年从未更改,已沿用至今 - 天天要闻

中华之下的文明源远流长,文明在于内敛

“中华”作为一个国名和文明概念,其内涵随着历史演变也在不断丰富。如果说秦始皇初衷是赋予它强大的权力内涵,那么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已代表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底蕴。

中国由来已久的传统美德,如仁、义、礼、智、信等,都蕴含在“中华”文明当中。这是我国先贤积淀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最美好的精神追求。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最为自豪的是自己“温良恭俭让”的民族美德。这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体现在处世之道的内敛包容。

秦始皇为中国取一个霸气名字,历经2000多年从未更改,已沿用至今 - 天天要闻

相比之下,一些所谓“先进文明国家”,喜欢以武力和经济手段向外扩张,强占别国资源,这与中华民族的文明理念大相径庭。可以说,一个好的文明,体现在内敛上,而不是外放的攻击性。

“中华”作为一个国名,承载了中华民族最美好的文化情怀。当我们提起“中华民族”的时候,心中涌起的骄傲与自豪,恰恰源自于这份厚重的文化底蕴。

秦始皇为中国取一个霸气名字,历经2000多年从未更改,已沿用至今 - 天天要闻

结语

“中华”这一国名和文明概念,虽由秦始皇所创,但其内容远远丰富于一人之私欲。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它已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是中国文明的精髓所在。

当我们传颂这个名字时,传承的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中华儿女世代积淀的智慧结晶。我们感到自豪与骄傲,正源自于民族这份深厚的文化底蕴。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在盐城举行 - 天天要闻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在盐城举行

中国日报7月7日电,以"本土根基与人类情怀"为主题的"水乡生态 文学点亮"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近日在盐城草房子文学馆举行,标志着"我心中的乐园——世界儿童文学草房子之旅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由生命树文化促进中心、中共盐城市盐都区委宣传部主办,江苏大纵湖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盐都,这片位于长三...
明明黄河比长江短,为何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 天天要闻

明明黄河比长江短,为何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明明比长江短,为何被称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像中国一样,独占两条河流究竟有多难?黄河vs长江数据显示,黄河全长5464公里,比6300公里的长江短了836公里,更扎心的是,长江年径流量9600亿立方米,是黄河574亿立方米的16.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天天要闻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不可一世的日军进逼山西“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出征抗日的第一仗,意义十分重大。1937年9月23日凌晨,八路军指挥部向115师下达了作战命令。于是,朱德电令第115师“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八路军第115师主力由红一军改编,在平型关战斗中投入...
“80后”县长戴吉国,主动投案!他曾要求下属不当反面案例“主角” - 天天要闻

“80后”县长戴吉国,主动投案!他曾要求下属不当反面案例“主角”

据云南玉溪市纪委监委7月7日消息:玉溪市华宁县委副书记、县长戴吉国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玉溪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戴吉国(资料图)公开简历显示,戴吉国,男,汉族,1982年8月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国共产党党员。戴吉国历任江川县委政研室主任,共青团江川县委副书记、书记、青联主席,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