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公、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如果上朝,谁应该排在第一位?

2023年09月23日20:08:03 历史 1477

清代大臣上朝,一等公、大学士、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以及各部院堂官如何排班,谁应该站在首位?这是一个比较冷门的知识点,在清代宫廷影视剧中我们是难以发现的,就是在文献史料中也很少有记载。

一等公、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如果上朝,谁应该排在第一位? - 天天要闻

近来御史在翻阅《清稗类钞·爵秩类》的时候,发现了相关的描述。借着这个机会,御史就与诸位好好聊聊清代大臣班次的话题。

清代的朝会制度

清代的皇帝素以勤政闻名,每天都有固定的起床时间,基本上天不亮就要视朝。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视朝与上朝还是有所区别的。

明代时,按照制度规定,皇帝是必须每天都要上朝的,朱元璋朱棣两位皇帝,也都十分勤政,基本上能做到每天上朝。自宣宗以后,皇帝已经做不到每天上朝,到了嘉靖以后,皇帝不临朝已经成为常态。

上朝是一个很严谨的事情,平常的日子皇帝是在乾清宫临朝,重大的节日则在太和殿

一等公、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如果上朝,谁应该排在第一位? - 天天要闻

清代皇帝勤政不假,但制度层面并没有规定皇帝每天要在乾清宫视朝。从康熙皇帝开始举行了御门听政制度,一年365天几乎是雷打不动。但御门听政相对比较随意,隆重程度不及乾清宫。

雍正时期,皇帝移居养心殿,此后皇帝每天早上都会按时召见军机大臣以及各部院堂官。所以从雍正以后,上朝制度演变为范围较小的召见。在京的中下级官员,非重大节日庆典例不早朝。

关于清代得到朝会制度,御史只是简单做个介绍,讲得不够细致,难免有遗漏的地方,但基本上就是调子。

大臣班次如何排定

正式的朝会当然还是免不了的,那么在正式的场合下,各级大臣又是如何站班的呢?

一等公、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如果上朝,谁应该排在第一位? - 天天要闻

理论上来讲,在官本位的专制时代,爵位和品级是决定大臣站班的主要依据,明代时大臣上朝,首先衡量的是爵位,国公的位置肯定排在前面,然后才是品官。

清代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宗室王公不像明代那样都分封在外地,这些王公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在朝担任要职。在这种情况下,宗室王公的地位显然是最高的。

那么排在第一位的选手似乎已经出炉了,即亲王、郡王。不过诸王是否要上朝还要根据情况而定,因为自乾隆以后就出台了政策,宗室王公不得在朝中担任要职,既不入军机处,不分管部务。

而且亲王、郡王的数量很多,除了皇帝登基、大婚、万寿等最重要的庆典之外,常朝时规定诸王如果没有兼任差事,就无须上朝。所以,从乾隆朝开始一直到道光朝,排在第一位的不一定就是诸王。

一等公、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如果上朝,谁应该排在第一位? - 天天要闻

异姓的公侯伯等高级爵位按例排在第二位,但也要分情况,如果公爵仅是拿俸禄而不当差的(此类基本上都是承袭公爵),也不必上朝;如果是身兼大学士、军机大臣的公爵,按例排在诸王之后,即第二位。

公爵之下,才是品官排班。康熙时期对品官的位次就出台了相关的制度,正常情况下,领侍卫内大臣排第一,其次是内阁大学士,再次是六部尚书。

军机大臣不是品官,只不过担任军机大臣者其原职一般都是大学士或六部尚书。

按定例,兼任军机大臣之大学士排班较普通大学士前,兼任军机大臣之尚书较普通尚书前。

雍正九年,倒是出现了一个特例。当时傅尔丹很受雍正的器重,是重点培养的旗人人才。他当时的爵位是三等公,职务是领侍卫内大臣兼吏部尚书。

一等公、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如果上朝,谁应该排在第一位? - 天天要闻

按照惯例,傅尔丹的班次应该排在大学士、军机大臣、吏部尚书张廷玉之前。傅尔丹这个人比较谦逊,以资历威望来说,他深知远不如张廷玉。

在一次朝会中,傅尔丹不敢排在张廷玉之前,而张廷玉深知朝廷体制,也是推辞不就。最后还是雍正下了旨,命张廷玉居前。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大臣朝会排班虽然有定制,但是个别的大臣由于资历威望以及皇帝宠信程度的不同,其站班往往也会发生改变。

大学士以下各部尚书的班次就更头痛了,因为清代的各部尚书都是满汉皆设,除了民族成分不同之外,各部尚书中还有部分是大学士、军机大臣兼任的。

一等公、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如果上朝,谁应该排在第一位? - 天天要闻

普通的尚书,按照满在前、汉在后的基本原则,同时朝会站班中,也严格按照吏、户、礼、兵、刑、工的顺序。

以大学士管部者,虽是汉臣但也列在满尚书之前;如果满汉尚书都是大学士管部,那么满大学士在前,汉大学士在后。

再往下的都察院、各部侍郎、以及其他部院堂官就很简单了,按照满在前汉在后的原则排班即可。在京的武职官员,以八旗居多,不像文官那么复杂,站班以品级高低而定。

皇帝如果在乾清宫举行一般性的朝会,那么品级达到几品才有资格参与呢?关于这方面的规定文献中没有记载。

一等公、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如果上朝,谁应该排在第一位? - 天天要闻

不过到过故宫的读者应该是知道的,乾清宫正殿的面积十分有限,在京的文武官员不可能全部到场。御史大致推测,文官最少是在四品以上,武官则三品以上。至于人数众多的郎中、员外郎,应该是没有资格参与一般朝会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广州一棵千年荔枝树时隔4年再次结果!预估树龄1024岁 - 天天要闻

广州一棵千年荔枝树时隔4年再次结果!预估树龄1024岁

随着气温攀升,岭南大地处处荔枝飘香。这几天,广州一棵千年古荔为广州最古老的荔枝树,时隔数年后再结硕果,这一罕见的景象吸引了周边村民前来拍照观赏。千年古荔位于广州黄埔玉岩书院,为一级古树,据估测迄今有1024岁,这个年龄对于具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广州来说,可谓见证了城市半部的历史,承载着市民对岭南佳果的记...
长知识!古代中国的“计程车”如何工作? - 天天要闻

长知识!古代中国的“计程车”如何工作?

原标题:古代中国的“计程车”如何工作?(文物有话说)中国科学技术馆展出的记里鼓车复原模型。中国科学技术馆供图张荫麟复原《宋史》记载的记里鼓车齿轮装置图。中国科学技术馆供图出租车是现代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主要通过记录行车里程计算费用,因此也
3个被史书隐藏的真相:夏侯惇0胜仗却成曹魏第一大将? - 天天要闻

3个被史书隐藏的真相:夏侯惇0胜仗却成曹魏第一大将?

在三国群雄逐鹿的璀璨星河中,夏侯惇的名字似乎总带着一丝微妙的光芒。当五子良将驰骋沙场、威震敌胆时,这位曹魏元勋的军事履历上却难觅耀眼的胜绩。史书冷峻的笔墨下,一个令人费解的谜题浮出水面:一位鲜有战功的将领,为何能登上曹魏权力之巅,成为曹操时
明朝张七姐:一代皇后被废,满朝文武无一人为她发声 - 天天要闻

明朝张七姐:一代皇后被废,满朝文武无一人为她发声

作者:青灯虽然说皇帝后宫那些事,都是皇帝自己的家务事,可是自古以来,都是天下大事,都要放在朝堂上辨一辩。特别是在明朝,皇帝娶什么样的嫔妃,立后还是废后,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势必要闹上一场。可偏偏有这么一位皇后,她被废黜的时候,满朝文武无一人说
杨六郎与肃宁地名的传说 - 天天要闻

杨六郎与肃宁地名的传说

地名故事:杨六郎与肃宁 不少人听说过“刘秀夜走三阳”的传说。三阳指的是饶阳、宰阳、高阳三座县城。饶阳、高阳人们都知道,宰阳在现在的地图上找不到了。其实宰阳就是现在的肃宁。 相传杨六郎与辽国交战在宰阳东扎下营寨,每日亲自监督训练牤牛,准备用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