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毛主席在北戴河看完一部京剧,连忙打听:剧中人物今何在

2023年01月26日21:53:03 历史 1458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是毛泽东在上世纪对于艺术行业确立的原则。在这样的号召下,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们为推动京剧现代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刷新了京剧的概念,唱腔、舞台和音乐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诞生了一批优秀的京剧作品,记录很多重要的人物和事实。

01

在这样的创作大背景下,邓华也在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组建了京剧团,为一线的战士们送去了很多的精神鼓舞,尤其是抗美援朝时期,冒着危险的炮火为志愿军演出。

京剧《奇袭白虎团》显得尤为突出,利用京剧传统的表演程式和身段将当时战场上我国战士们英勇善战的表现的淋漓尽致。

1964年,毛主席在北戴河看完一部京剧,连忙打听:剧中人物今何在 - 天天要闻

创作的起因源于志愿军团看到了一篇《杨育才带尖刀班深入敌伪军白虎团》的通讯,鼓舞人心的战事激发了创作的热情,准备把这个事迹编成了京戏,还找到了战斗英雄,详细了解了当时整个鲜活的战斗过程。

这场精彩的戏剧在展演的过程中,主角严伟才大放异彩,剧中拥有一流的武功,一流的唱功,而在现实中,主角的原型叫杨育才,是一位出生贫苦,后成为战斗英雄的人物。

杨育才,1926年出生,23岁才入伍,一年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侦察兵开始一路任职到副师长的职位。但这一路并不是特别顺利。

1964年,毛主席在北戴河看完一部京剧,连忙打听:剧中人物今何在 - 天天要闻

杨育才在朝鲜战争中,被朝鲜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的称号,并被志愿军总部授予“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这一切源于他在阵地防御、战术反击、巩固阵地等作战中打了很多漂亮仗。

尤其是在杨育才任607团侦察副排长的时候率领仅12名战士,利用化妆和奇袭的手段,仅仅用13分钟就将南朝鲜军首都师第一团团部,俘虏了军事科长等19人,击毙击伤团长以下97人,为战争的胜利转折做出了特殊贡献。

02

胜利凯旋回国后,杨育才也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被授予了金奖章、一级国旗勋章等。

奖章和勋章并没有给杨育才带来更多的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战斗英雄慢慢淡出了历史舞台。

1964年,毛主席在北戴河看完一部京剧,连忙打听:剧中人物今何在 - 天天要闻

但英雄不会被遗忘,机缘巧合下,杨育才又受到毛泽东的关心,成就了这位战斗英雄辉煌的后半生。

1964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观看了《奇袭白虎团》,主角严伟才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向陪同自己的肖华打听剧中的严伟才是不是真有其人?他现在在哪里?

肖华在演出结束后责成济南军区了解人物原型杨育才的情况。

而此时的杨育才,任职于203师侦察连副连长,带着连队在距离师部远在50多公里处一边生产一边训练。一位战斗英雄,按常理来说进步本不该这么缓慢,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1964年,毛主席在北戴河看完一部京剧,连忙打听:剧中人物今何在 - 天天要闻

就是因为杨育才在陕西汉中被国民党抓走后当过部队的传令兵,后在战场上被俘虏后加入的解放军。就是因为这样的历史原因,虽然杨育才是抗美援朝的英雄,却一直没有得到提拔,甚至还面临着被转业的境地。

调查组成员刘瑞年和吕连澄前去调查,最终发现杨育才是一位埋没在尘埃中的金子。他虽然担任了10年的连级干部,但事事处处都非常关心战士,与战士们一起过年过节。对自己要求也十分严格,每次开会都徒步到55公里外的师部,时刻记着锻炼自己的体魄保持行军能力。

03

杨育才多年的坚持,为国家奋斗的精神,再加上毛泽东同志的关心,终于得到了提拔,一路到203师的副师长。后又成为中央军委委员,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1975年担任中朝友好代表团团长,访问朝鲜。

1964年,毛主席在北戴河看完一部京剧,连忙打听:剧中人物今何在 - 天天要闻

杨育才的晚年也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解放军的赫赫战功,做了很多场传统报告,目的为了教育下一代要懂得感恩,知道如今的平安来之不易。获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的“全军先进离休干部”称号。

杨育才本人对于儿女教育要求十分严格,明确提出不能用自己的战功谋取私利,不能让自己的儿女得到特殊照顾,而是让他们服从统一安排。小女儿军校毕业后可以留在父母身边,但是杨育坚持让女儿听从组织的安排。

1964年,毛主席在北戴河看完一部京剧,连忙打听:剧中人物今何在 - 天天要闻

《奇袭白虎团》记录的是 20世纪 50年代中国人在世界格局中对于国家利益的集体记忆,其张扬的是中国捍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反击帝国强权的决心与力量。

剧中的英雄是国家的英雄,也是共产党中无数英雄中的一名,展示了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理想。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局势已经有太多变化,而中国也已今非昔比,任何外在的威胁都始终无法撼动中国人民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中国独立统一、对于人类和平正义的决心与力量,中国人蕴含在 56个民族的钢骨精神依然,中国向往并寻求家国安定、世界和平的格局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最痛恨三个人:中美苏三国各有一人 - 天天要闻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最痛恨三个人:中美苏三国各有一人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在细雨中低垂,蒋介石凝视窗外,突然将手杖砸向地图:“没有这三个人,我岂会至此!”地图上大陆山河犹在眼前,而败退台湾的痛楚灼烧着他——李宗仁的逼宫、马歇尔的背弃、斯大林的欺骗,如同三把利刃刺入他晚年的沉思。
他是屠杀红军的刽子手,携重金逃亡中东,如今公馆成笑谈 - 天天要闻

他是屠杀红军的刽子手,携重金逃亡中东,如今公馆成笑谈

2016年冬,青海西宁的马步芳公馆前,一块“国家4A级景区”的牌匾被悄然卸下。这座耗资3000万大洋建造的“馨庐”,曾以精美玉石垒砌的宅院和精心美化的历史解说词吸引游客,将它的主人——民国“青海王”马步芳塑造成“兴办教育、绿化西北”的圣人。
大漠孤币:一枚大历元宝背后的血色坚守 - 天天要闻

大漠孤币:一枚大历元宝背后的血色坚守

西域的风沙裹着驼铃声,悄然掠过龟兹古城那残破的城墙。狂风卷起砂砾,如同细针般打在郭元礼的脸上,却比不上心底泛起的寒意。营寨的角落里,郭元礼蹲在地上,用他那被兵器磨出层层老茧、布满伤痕的粗粝手指,反复摩挲着刚刚领到的军饷 —— 一枚泛着青灰色
黄强到白城调研 - 天天要闻

黄强到白城调研

7月2日至3日,省委书记黄强到白城调研。他强调,要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谋划编制“十五五”规划,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努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吉林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7月2日至3日,省委书记黄强到白城调研,在洮南上海电气绿色甲醇项目一期现场实地察看建设情况。白城风光资源独...
民间传说:药王孙思邈出世 - 天天要闻

民间传说:药王孙思邈出世

#文章新锐创作者认证#​隋唐年间,秦岭深处常现一位背着药篓的身影,那便是孙思邈。他踏遍山川挖药,一双慧眼识百草,三根手指断病源,无论疑难杂症,经他诊治总能药到病除,百姓们都尊称他为孙真人。孙真人这日,孙思邈正往泰山采药。山间雾气缭绕,忽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