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刽子手有多精准?

2023年01月02日20:05:09 历史 1539


01

一男子径直倒立,脖子上一句挂着一个土豆,刽子手手腕轻轻抖动,土豆立马就一分为二,而男子的脖子完好无损。如此精准的控制,没有30年的训练估计都做不到。除了精准以外,刽子手的力息一般都很大,木头一瞬间便被一分为二。根据资料记载,古代刽子手一般都会砍两刀,这与现代人心中的答案有出入。


古代刽子手有多精准? - 天天要闻

第一刀先在犯人的脖子上开一道口子,这叫开皮,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刀。第二刀对准股份,手起刀落,人头落地,过耳斩首其实需要两刀,只是熟练的刽子手两道工序之间间隔非常短,才让人误认为一刀斩首。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出神入化的刽子手不用开皮一刀斩首的存在,刽子手展示自己的刀法,她将一块纸片放在刀上。然后用力旋转刀口锋利无比,纸片顿时被切开。为了让观众看得更加清楚,刽子手让同伴拿着纸片,下一秒自己用力一挥,纸片居然真的被砍烂,而同伴的手则是安然无恙。如此恐怖的刀法,真正做到了指哪打哪,一丁点误差都没有。片刻之后,刽子手开始模拟砍头,两位女士弯着腰,脖子上连接着一根木棍,刽子手突然用力一击,木棍一分为二,而两位女士却感受不到任何的重量级,快刀法早已收行人没有任何感觉。


02

那历史的刽子手就能一刀切吗?


古代刽子手有多精准? - 天天要闻

答案是不一定。这取决于刀是否锋利以及刽子手是否受命要“折磨”被受刑者。被折磨的有被称为“戊戌六君子”的谭嗣同。谭嗣同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参加并领导了戊戌变法,支持光绪皇帝执政,并在1898年,被光绪帝宣召入京,并于同年参与光绪皇帝的变法运动,最终在光绪帝羽翼不丰、慈禧早有预谋以及布置的情况下失败。

慈禧夺得了政权,并废黜了光绪帝,下令捉拿维新派人士。有维新派人士逃往国外,但谭嗣同坚持不出逃,并想办法想要救出光绪皇帝。最终于同年九月二十四被捕,四天后和其他五人一起于菜市场斩首。慈禧因恨他支持光绪皇帝,所以下令用钝刀行刑,据说一直砍了三十刀才将这位维新英雄的头砍下来。刀钝,砍头就麻烦。而刀用得多了自然就钝。

民国时期在安徽就有这种事情发生,因为被行刑人数众多,刀钝了,又没有人愿意磨这种“怨气冲天”的刀,于是被行刑的犯人很多都不是一刀致命。甚至在国外也有这样的例子。著名的“襁褓中的女王”玛丽·斯图亚特就是这样一个情况。玛丽·斯图亚特史称玛丽一世,是苏格兰女王,以美貌闻名。可是美貌并没有给这位女王带来多少幸运,她在小时候就因为政治原因被送往法国,在那里长大,后来嫁给弗朗索瓦二世,成为法国王后。弗朗索瓦二世死后,她回到苏格兰继任女王。而后发生一系列的政变,她最终在英格兰被她的表亲伊丽莎白一世囚禁了十八年,最终伊丽莎白以玛丽一世要谋杀自己为借口处死了她。行刑时,刽子手连砍三次才将玛丽一世杀死。所以刽子手在行刑的时候,会因为各种因素而不能一次成功,这样给被行刑者造成极大的痛苦。

03

不可否认,古代也有“快刀斩乱麻”的刽子手。《聊斋志异》中有一个短小故事,题目叫《好快刀》:


古代刽子手有多精准? - 天天要闻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蒲松龄先生的家乡济南府匪盗猖獗。济南府辖下各县不得不征召兵马,保护一方。官府定下规矩,一旦捕获盗贼就直接斩首。

在各县中,章丘县的匪患尤其严重,官府抓捕的盗贼尤其多。

多数的刽子手都是从军中临时抽调,使用的也是军队配置的大刀。有一个刽子手,刀口锋利,常常能够一刀斩首。

有一天,章丘县衙又抓到了十多个盗贼,县令下令将这些人推赴菜市口斩首。

其中有一个盗贼认识那个刽子手,就偷偷求他:“老兄,听说您用刀最快,砍头从不用第二刀。恳请由老兄您来杀我!”


那刽子手听了,满口答应,要求那盗贼紧紧跟着他。

行刑时,斩首号炮一响,那刽子手大喝一声挥刀砍下,刀风霍霍。

眨眼功夫,盗贼人头落地。

那人头滚落在几步之外,竟然还能开口说话,大声夸赞:“好快刀!”

这个故事虽然有夸张、艺术加工的成分,但也告诉我们:古代真的有刀举头落的刽子手。


在中国古代,斩首并没那么简单,想必各位已经知道了斩首并非刽子手手起刀落,一刀人头落地。各位,你们认为中国古代的刑罚残酷吗?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闻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从八道湾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交恶的原因。鲁迅兄弟交恶,是从三兄弟合资买入北京八道湾胡同的三进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亲生活在一起开始的。当初买房的钱3500大洋,是大哥鲁迅出了大头,家里的开支也是以鲁迅的薪资为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 天天要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人都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在以前还有一个贞操观。明清时期,人们是非常看重贞操观的。贞操本来是指坚贞不移的节操。后来就演变成了专指女子不失节。有句话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说明贞操对于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还重要。那么,从古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闻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唠个硬核历史!咱今天要聊的这个事儿啊,绝对比电视剧还魔幻——当年号称世界第一“战斗民族”的苏联,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国坟场”(英国、沙俄都栽过跟头),却非得头铁往里冲,结果把自己整解体了!这事儿听着离谱吧?具体怎么回事,今天我就给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 天天要闻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邻居的瓷盘"六十万啊,这瓷盘怎么又回到了李老头家里?"我望着邻居家墙上那熟悉的花纹,心里五味杂陈。我叫周建国,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这小县城生活了大半辈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国,多少人的命运都在那场改革浪潮中被重新书写。我们这些"国企大军",转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 天天要闻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上周,我和来自上海的好兄弟卢博士相约,一起探访了位于广东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镇,近距离接触与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车去广西、下午乘火车返回村里的“担担军”。前一天下午四点,我们抵达河唇镇北部的HW村,满眼都是番石榴,一条铁轨就在村子旁边,不时有呼啸而过的绿皮火车。这一带盛产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条件,...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闻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蒋志格 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寻崩,葬祭如亲王礼。免襄王亲来朝贺。 按《明大政纪》:天顺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诰谕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归西宫。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吴氏复为宣庙贤妃,废皇后汪氏复为郕王妃。癸丑,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