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女嫁给祖孙三人,还为每人都生了孩子,为何后人对她无比敬仰?

2022年12月20日21:20:18 历史 1189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一个女子美到了极致。对于这几个字,很多人并不知道怎么来得。其实,这几个字来源于中国四大美女的典故。

西施浣纱,讲得是春秋战国时期,在越国有一位叫西施的女子,她在河边浣纱时,河里的鱼儿看到她美丽的身影,忘记了游泳,沉入了江底。这就是所谓的沉鱼。

昭君出塞,讲得是西汉时期,王昭君为了和亲远嫁外塞。空中的大雁看到她的神态,忘记了飞翔,掉在了地上。这就是落雁。

此女嫁给祖孙三人,还为每人都生了孩子,为何后人对她无比敬仰? - 天天要闻


貂蝉拜月,这四个字是用来形容貂蝉的美丽,连天上的月亮见了她的容颜,都惭愧地躲进云里。这就是闭月

贵妃醉酒,形容杨贵妃酒醉了以后,满庭花草见她这妩媚的姿态,自惭形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这就是所谓的羞花

然而,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却只有一个人,后人对她却无比敬仰。这个人就是王昭君。那么王昭君到底做了什么?

和亲,又称“和荣”、“和藩”,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周边少数民族,为了各种目的而进行的政治联姻。和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和亲始于汉代

西汉与匈奴的联姻就是一个早期的例子。西汉天下初定,战士疲惫。刘邦采纳了娄敬的建议,让汉室女子单于嫁给匈奴单于为阏氏(匈奴单于和诸王妻的统称),并给匈奴一定数量的棉花、丝绸、酒、粮食等。双方约定为兄弟;开启“关市”,相互通商。

此女嫁给祖孙三人,还为每人都生了孩子,为何后人对她无比敬仰? - 天天要闻


这一政策相对缓和了军事冲突,有利于汉朝的休养生息,促进了汉初的经济发展,加强了汉匈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昭君出塞”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王昭君出生于西汉南郡,即今湖北宜昌附近一个叫秭归的地方。王昭君出生时就是一个美人胚子。

据说她每次出门,都会引来一片骚动。仰慕她的小伙子都能排起了长队。按理说,王昭君能说上一个很好的婆家。奈何她的父亲王襄却不这么想。在这位父亲的眼中,能配得上他女儿的人,也只有当今的皇上。

此女嫁给祖孙三人,还为每人都生了孩子,为何后人对她无比敬仰? - 天天要闻


因此,为了让女儿变得更加出众,不只是一个花瓶。这位父亲也是下了不少的功夫。即使是家徒四壁之时,也没有忘记培养女儿的琴棋书画。

长大以后的王昭君越发的美丽动人,她的绝世容貌传到了京城以后。很快,便参加了选秀,并脱颖而出,有幸进入皇宫。

按理说,凭借着王昭君的美貌和才学必定会被皇帝选中。然而,王昭君生性耿直,到了皇宫以后,看到别人拿着钱财贿赂选拔的官员时,她却感到不耻。再说了,王昭君出生于偏远的山村,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钱,拿来贿赂选拔官员。于是在最后的选拔中落选成为了一名宫女。

此女嫁给祖孙三人,还为每人都生了孩子,为何后人对她无比敬仰? - 天天要闻


民间还有另一个版本,有传言,在选秀中,皇宫都会聘请一些画师给秀女画画,然后再拿到皇帝的面前鉴赏。当皇帝看上了以后,这位秀女就会飞黄腾达,成为了皇帝的女人。

可是,到了画像的环节时,几乎所有的秀女都贿赂了画师毛延寿,只有王昭君例外。结果这位毛延寿故意把王昭君画得丑陋,因此在最后的选秀中落选成为了一名宫女。就这样,王昭君一直在宫中生活了多年。

不管是哪一个版本,都说明了,王昭君与妃嫔二字擦肩而过。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汉元帝自然是求之不得。但是他又不愿意让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嫁到三千里之外的匈奴之地。于是,汉元帝便从后宫中选出一位宫女认作女儿,然后去和亲。

然而,即使是宫女也不愿意远嫁外塞。就在这个时候,王昭君却主动请缨。因为她厌倦了宫中的生活。她认为生活在枯燥无味的深宫,还不如远嫁他乡。就这样,王昭君站了出来。

此女嫁给祖孙三人,还为每人都生了孩子,为何后人对她无比敬仰? - 天天要闻


当王昭君站在汉元帝的面前时,满朝文武都惊呆了。呼韩邪做梦也没有想到,汉朝的皇帝这么大方,竟然把这么漂亮的公主嫁给他。当然了,最想不到的还是汉元帝。他怎么也没想到,在宫中竟然有这么一位美貌女子。如果早知道有如此美丽的女子,早就成为了他的后宫之人。

可此时的他已经答应把王昭君许配给呼韩邪,他也只好眼睁睁看着王昭君踏上和亲之路。汉元帝也被王昭君美丽所折服。不仅重金为她做了嫁妆,还拿出汉朝的各种特产作为王昭君的嫁妆,送离长安十里。

此女嫁给祖孙三人,还为每人都生了孩子,为何后人对她无比敬仰? - 天天要闻


后来,王昭君跟随丈夫呼韩邪单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匈奴人聚居的塞外之地。来到塞外以后,王昭君发现自己遇到的麻烦接二连三。首先是语言障碍。为了更好的沟通,到达塞外的第二天,王昭君就开始学起来匈奴语言。

其次,饮食问题。匈奴人热衷于肉类,很少吃蔬菜。这对于来自中原的王昭君来说是一件难以忍受的事情。不过还好,为了解决饮食问题,她带领匈奴人大搞农业,教会了匈奴人使用中原的农具,不再只以肉食为主食。

最后一点,塞外环境太恶劣。王昭君不得不长期忍受塞外变幻莫测的天气和环境。不过,王昭君还是抱着“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终于适应了这里的环境。

自从嫁给呼韩邪以后,这位单于对她十分的宠爱。两人先后生育了三个儿子。后来,在西汉的帮助下,呼韩邪单于逐渐控制了匈奴全境,结束了匈奴诸部百年的纷争。

此女嫁给祖孙三人,还为每人都生了孩子,为何后人对她无比敬仰? - 天天要闻


丈夫是匈奴人的王,又对自己宠爱有加。如果照着这样生活下去,王昭君的生活应该不错。奈何,呼韩邪却是一个短命的人。在他们结婚的第三个年头便去世了,享年42岁。

呼韩邪病逝以后,其长子继位。按照匈奴制度,儿子继承父亲的王位以后,也要继承他的女人。这种制度让人感到有些可笑。但是对于草原人来说,也是不得已为之。

因为草原比内地的环境要恶劣的多,男人的寿命并不长。不过,让儿子继承父亲的妻妾,其实也是保护父亲遗孀的一种方式。只不过,亲生母亲是不能继承的。

此女嫁给祖孙三人,还为每人都生了孩子,为何后人对她无比敬仰? - 天天要闻


即使是这样,王昭君要嫁给“儿子”还是很反感的。因为在汉朝,女子都是“一女不侍二夫”。如果丈夫死了,女子就要守半辈子寡。后来,王昭君派人找到了汉元帝,希望能回归汉朝。

汉元帝考虑到两国之间的和亲事宜,认为王昭君回来,必定会影响两国的关系,也就委婉了拒绝了。王昭君没有办法,也就勉强嫁给了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复株累对王昭君也是十分的宠爱,两人生活了十一年,生下了两个孩子。

此女嫁给祖孙三人,还为每人都生了孩子,为何后人对她无比敬仰? - 天天要闻


可没想到的是,十一年后,这个单于又死了。复株累的长子继承单于的位置。王昭君只好再一次被迫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孙子。但是根据正史来看,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变故,王昭君还是活到了五十三岁。这对于外赛的匈奴人来说,已经算是高寿了。

自从王昭君嫁给匈奴单于以后,在她的劝说下,匈奴和西汉免于了好几次战争。也就是在王昭君的斡旋下,汉匈之间变得更加团结和谐了,更是创造了两国60年无战事。

可以说,王昭君为两国人民的和睦、团结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受到后人的称赞。王昭君出塞的故事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不朽佳话。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易育因病去世!年仅45岁 - 天天要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易育因病去世!年仅45岁

5月5日,南都记者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获悉,该校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易育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3日在武昌逝世,终年45岁。易育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组织科科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等职,被评为该校2015年至2016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易育。5月4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发布讣闻,中国共产党...
台儿庄敢死队队长缘何沦为阶下囚坐牢27年? - 天天要闻

台儿庄敢死队队长缘何沦为阶下囚坐牢27年?

2007年6月6日下午,咸阳市泾阳县洛村来了几个人,他们是代表台湾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前来的,目的是探望一位97岁的老人,并赠送连战“民族之光”的亲笔题词。然而不幸的是,在这几个人来之前的几个小时,老人却已经离世了。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闻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从八道湾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交恶的原因。鲁迅兄弟交恶,是从三兄弟合资买入北京八道湾胡同的三进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亲生活在一起开始的。当初买房的钱3500大洋,是大哥鲁迅出了大头,家里的开支也是以鲁迅的薪资为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 天天要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人都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在以前还有一个贞操观。明清时期,人们是非常看重贞操观的。贞操本来是指坚贞不移的节操。后来就演变成了专指女子不失节。有句话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说明贞操对于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还重要。那么,从古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闻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唠个硬核历史!咱今天要聊的这个事儿啊,绝对比电视剧还魔幻——当年号称世界第一“战斗民族”的苏联,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国坟场”(英国、沙俄都栽过跟头),却非得头铁往里冲,结果把自己整解体了!这事儿听着离谱吧?具体怎么回事,今天我就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