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皇帝,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明成祖朱棣,等等。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宋朝的一个皇帝——赵恒。
宋真宗赵恒,是宋太宗的第三子,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是位守城皇帝,虽早年有些许政绩,晚年却昏聩,政治日益腐败,而他性格软弱,对辽屈膝求和,开了对辽国纳币输绢的头,百姓的负担日益沉重,宋朝的国力也日益衰弱了。
公元968年,宋真宗赵恒初名赵德昌,后又改名元休、元佩、被册立为皇太子后,又改名为赵恒。
赵恒是太宗的第三子,非嫡非长,然而最后坐上皇位的就是他。太宗是继承兄长之位称帝的,他做了皇帝后,就对自家人严加防范、生怕有人跟觎自己的位置。结果两个侄子德昭和德芳都英年早逝,弟弟延美抑郁而终,长子无佐被逼疯,次子元偶暴亡了。
公元995年,太宗册立28岁的三子元侃为太子,并改名为赵恒。公元997年三月,太宗逝世,太子赵恒继位,即宋真宗,次年改元咸平。
宋真宗即位后,拥有奋发图强的雄心。他一上台,就对政权核心人员做了一次大的调整。提拔辅佐他即位的功臣吕端、老师李至等人,同时贬黜李昌龄等人。
他还下诏广开言路,鼓励群臣直言进谏。公元998年十月、真宗又罢免了宰相吕端和李至,另任张齐贤和李沆为相,对中央政权的其他人员也进行了调整。接着真宗就着手整顿吏治,解决机构臃肿、贪污腐败、官吏冗滥、科举作弊等突出问题。同时他还约束皇亲国戚和宦官的行为。
真宗在施行政治改革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发展农业。他曾言:“国家大事,是食为先。”他劝农课桑、赈济灾民、减免赋役、广兴屯田、奖励垦荒。通过这些措施,真宗在位前几年,宋朝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小康局面、被后世称为“咸平之治”。
真宗在内政上颇有才干,在外交上却很无能。他在深宫长大,养成了儒弱优柔的性格。在对待与邻邦辽国的关系上,他缺乏太祖的雄心胆识,甚至还不如两次伐辽失败的太宗。他的软弱和消极,在对辽问题上彻底暴露出来了。
自太宗伐辽失败后,宋对辽就一直消极抵抗,而辽军则转守为攻,不断南下侵扰宋朝,咄咄逼人。此时奉守边境的杨延昭,乃名将杨业之子,人称杨六郎,他积极抵抗,多次打败辽军,令辽人闻风丧胆。可是宋朝皇帝懦弱,仅靠个别武将的孤军奋战,根本无法抵挡强悍的辽人。
公元1004年,辽国文武双全的女强人萧太后又与儿子辽圣宗,率领20万契丹军侵宋。辽军来势凶,很快就攻下了宋朝的天雄、德清两大重镇,直抵澶州(,严重威胁到宋都济京的安全。宋真宗听说后,立即下诏令各路大军“勿与战”。但是,辽军的气势太盛,一时间连战连胜,战局形势十分危急。
宋朝举国皆惊,真宗与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们意见不一,争执不休。宰相寇准等人主战,并请皇上御驾亲征;大臣王若钦等建议真宗迁都金陵避难。真宗虽然害怕打仗,但又觉得迁都不能解决问题,就硬着头皮亲征抗辽。
这年十二月,真宗驾临澶州,接见了守城众将。皇帝亲征,极大地鼓舞了宋军的士气;而此时辽军孤军深入宋地,后援不足,粮草也接济不上,所以战争局势很快发生了转变。
宋军不断取胜,辽军举步维艰,萧太后和辽圣宗就有了罢战议和之心。宋军此时正处优势,可是真宗很怕打仗,就凭着战略优势与辽人议和。最后宋辽两国达成协议;双方休战,结为兄弟之国,宋每年向辽“岁贡”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协议在澶洲(又叫澶渊)签订,所以史称“澶渊之盟”。
因为宋朝在自己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却向别人屈服,所以“澶渊之盟”对宋人来说是个极其屈辱的条约。宋朝不但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而且每年要送给辽人大量的财物,这也为后来宋朝每位皇帝都向辽纳贡开了头,从而给百姓增添了沉重的负担。
不过“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保持了长达百年的和平,也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宋辽矛盾暂时解决后,西北的党项政权也主动意与宋言和。党项就是后来的西夏,党项首领李明德由此获得了真宗丰厚的赏赐。两国在保安军、延州等地设置集市,开展贸易互市。
这样,宋真宗以高昂的代价,换取了与契丹、党项的和好关系,暂时稳定了宋朝的西部和北部边境。真宗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才消除了外患。此时,北宋朝廷内部矛盾尖锐,几派人马争斗不休。宋真宗性格软弱,就不喜欢耿直的宰相寇准,他当时起用寇准,只是为了帮自己渡过难关。于是,宋江之战后,主和派的王若钦、王旦等人就得到了真宗的重用。他们进谗言诬陷寇准,说当初寇准请皇上亲征,其实是拿皇上来“孤注一掷”,真宗就顺势罢免了寇准。从此朝廷就由王若钦等奸佞小人把持,这样朝政就日益腐败了。
真宗到了晚年就逐渐懈怠,再也没有斗志了。他热衷祥瑞,迷信祭祀,天天求神拜佛,希望神仙保佑自己,不少小人就趁机钻营。
公元1018年二月,永兴军巡检使朱能上奏称“天书”降临乾祐。真宗深信不疑,用隆重的仪仗奉接“天书”人宫,他还大赦天下,又召来13000多僧尼在天安殿为自己祈福延寿。
三月,真宗在文德殿召集百官入朝,在文德殿上,真宗宣布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他宣布取消大赦天下的命令,因为他认为:“大赦之恩,是上天的旨意;大赦之义,是顺应天意。”真宗还为自己的延寿行为作了一些宣传。“天书”是由僧人从民间搜集来的《老子》《道德经》等道教经典残本或传说而成。
真宗无心政事,天天忙于求福,结果他的身体却越来越差了。公元1022年二月,真宗就病逝了,终年55岁。太子赵祯继位,即宋仁宗。真宗死后,葬于永定陵,谥号“元孝皇帝”,庙号“真宗”。他在位25年,前期勤政,后期昏庸。他死后,宋王朝的社会危机就逐渐暴露出来了。
由于皇帝的荒淫,朝廷中出现了很多贪官污吏。他们搜刮民财,大肆搜刮,造成人民的生活非常困难。老百姓对此很不满。
到了宋仁宗的孙子宋神宗时期,朝廷中又出现了一股新的力量——范仲淹、欧阳修等人。
他们主张改革和整顿吏治,实行“庆历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