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谦遗命赠徐州”之前,刘备曾多次弃官而逃。然而,这些难堪的经历不仅没有让刘备仕途受损,反而屡屡升迁,最终得以执掌徐州,代天子司牧一方。
刘备最开始依靠中山郡贩马商人资助建立起了第一支武装。他以关羽、张飞为武将,简雍为幕僚,依附于幽州校尉邹靖,对全国爆发的黄巾起义进行镇压。因为在局部战斗中屡次击败敌人,所以被任命为安喜县尉。
然而刚刚上任准备一展宏图的刘备因为上司巡查本县,他意欲求见不被应允。恼羞成怒的他冲进驿馆绑缚上司并连番毒打,最后将官印挂在上司的脖子上开始了第一次弃官而逃的生涯。
不过幸运的是,不久之后大将军何进派都尉毌丘毅到丹杨征兵,刘备一行人应征入伍并与毌丘毅同行。到了下邳时又遇上黄巾军,刘备奋勇作战,于是被任命为下密丞。可这一次不知出于什么缘故,刘备第二次弃官。
幸运之神并没有因为刘备屡次弃官便不再眷顾他,后来朝廷又任命他为高唐尉。因他在县尉的任上兢兢业业,很快便升迁为高唐令。不过,此时的青州已呈烈火燎原之势,黄巾军很快攻破高唐,刘备只得率关羽、张飞等人投奔到中郎将公孙瓒那里。
公孙瓒也并没有追究刘备屡次弃官的责任,反念二人同窗的情分表奏他为别部司马。这次刘备不再和黄巾军为敌,而是与青州刺史田楷共同抵抗冀州牧袁绍。因在多次战斗中立功,故而暂代平原令,后来又升为平原相。
他在平原相的任上遭到暗杀,不过刺客被刘备的人品所折服,反而放弃刺杀后离去。就这样,刘备终于在平原相任上稳定下来,紧接着便因支援徐州被陶谦遗命所托,终成一方诸侯。
刘备投奔公孙瓒之前一直服从朝廷的旨令镇压黄巾起义,可是却始终没有得到重用,他立功以后仅仅被任命为小县城安喜县的“公安局局长”。朝廷宣布取缔因为军功上任的官员时,刘备因为没能得到上司的通融便将怒火发泄在其身上。最终迫不得已亡命江湖。
再后来,刘备分别担任下密县“副县长”和高唐市“市长”等职务,可是这些职务也无法让刘备在动乱的时候安定下来,这就成了他多次弃官而逃的原因。
当然,有人也许会说刘备是因为“关系户”的缘故才屡屡升迁的,但我们看刘备投奔公孙瓒之前,虽然官儿都做得不大,但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而邹靖、毌丘毅等人更是与刘备非亲非故,没有理由提拔他。从史料的记载来看,在这之前刘备的确是依靠实力得到一官半职的。
以上内容来源于《三国志》,而不是三国演义。《三国志》里用“其得人心如此”来形容投靠公孙瓒以后刘备在仕途上的作为,这正体现了乱世选英雄、择贤能的准则。而刘备的才能也并非“关系论”可以诋毁的。相信即使没有公孙瓒,虽“屡次弃官”的刘备依然能够成就王图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