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德奥战俘营(1968字)—黑龙江省绥化故事之十四

2022年11月03日10:38:45 历史 1234

自嘲编辑

海伦德奥战俘营(1968字)—黑龙江省绥化故事之十四 - 天天要闻

海伦战俘营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德奥战俘黑龙江海伦收容所,收容的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中国境内被俘的德奥军队及外交人员。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8年11月11日结束。参战一方是德意志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组成的同盟国,对立方是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和美国组成的协约国,战场在欧洲(因此被称为“欧战”)。

冯文澍于1921年写的《海伦杂咏》和李学通、古为明写的《中国德奥战俘营》两本书记录了海伦战俘营。

《海伦杂咏》之六写道:“荒放庆都统,富推孙秀才。清真校中止,慈善会重开。俘虏曾优待,饥民自远来。丰年筹积谷,聊以备偏灾。”作者冯文澍注释:“中国宣战,各国俘虏在各县散居,名为外宾招待。六年冬,始设俘虏收容所于海伦。各县送来俘虏多至一百五十余名,中以德奥两国人为多。数派军官总其事,衣食丰美,出人自由,并有宪兵陆军护守。九年春撤所,归并省城。”

海伦战俘营开办的时间是中华民国六年(1917年)。《中国德奥战俘营》记载:“位于黑龙江省海伦县的海伦战俘收容所,是1917年3月9日开设的,1919年时收容俘虏170名。”

海伦战俘营的地址在海伦县城西北的旧兵营,这是通肯副都统庆祺建立的八棋兵营,也是海伦城最早的建筑物,地址就在今天的海伦民福医院,由黑龙江省政府设立,后统归中国北洋政府陆军部管辖。一战战场在欧洲,离亚洲中国万里之遥,为什么会有俘虏营在中国黑龙江省绥化海伦县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7年3月14日,中国北洋政府宣布对德绝交,驻德公使颜惠庆奉命下旗回国。1917年8月14日,北洋政府正式宣布对德宣战,加人协约国一方,并将宣战范围扩大到奥地利。宣布自1917年8月14日上午10时起,中国与德奥处于战争状态。宣战之后,按照1907年海牙公约《陆战法规和惯例》,应将中国境内德奥军人全部收容,并设立专门机构管理。1917年9月4日,北洋政府成立陆军部俘虏情报局,负责俘虏的收容、看管、联络、通讯等具体事宜。陆军部俘虏情报局先后“于近畿带分设收容所两所,一设于海甸之朗润园.以拘禁德国使馆之卫队。设于西苑,以拘禁奥俘。复于京外之南京奉天、吉林、黑龙江等处分设收容所,以收容各该省及附近地方之德奥俘虏。"(中国德奥战俘营》认定,海伦俘虏收容所成立于中国正式宜布对德绝交之前,当然也在陆军部俘虏情报局设立之前。当时的黑龙江省已经出现德国军人的身影,省长郭宗熙即命省交涉署一干姓科长负责组织收容德奥战俘之事。

全中国共有7处俘虏收容所。根据中国陆军部俘雳情报局的布置,全国先后在南京北京、吉林黑龙江设立7处收容所。这7处收容所分别是:

南京收容所.中华民国三年十月十日开办,地址在南京三牌楼丁家桥,充用房舍是省议会议员公寓洋楼,收容俘虏65人。

吉林收容所,中华民国五年十月二十三日开办,地址在吉林省西城外,充用房舍是旧同令部洋楼,收容俘虏76人。

黑龙江省海伦收容所,中华民国六年三月九日开办,地址在海伦县西北,充用房舍是旧兵房,收容俘虏170人。

海甸(海淀区)收容所,中华民国六年四月三日开办,地址在北京西海甸(海淀区),充用房舍是朗润园住宅平房,收容俘虏49人。

西苑收容所,中华民国六年九月三日开办,地址在北京西直门外万牲高北万寿寺,充用房舍是旧行富,收容俘虏162人。

西苑新所,中华民国七年七月二十九日开办,地址在北京西直门外两就兵五十一团旧营房,充用房舍是五十一团兵营,收容俘虏82人。

龙江(齐齐哈尔市)收容所,中华民国七年九月十五日开办,地址在黑龙省城西大营,充用房舍是旧兵房,收容俘虏456人。

以上7处收容所,共收容俘虏1060人。

海伦战俘营收容的俘虏是“东北逃俘”。“东北逃俘”指的是逃亡到中国东业地区的德奥等国俘虏。

“东北逃俘”由两部分人组成,大部分是俄国战俘营里逃亡的德奥俘虏。《中国德奥战俘营》记载:欧战爆发以后,历年作战中被俄罗斯军队生擒的德奥战俘被送往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及远东海地区,俄罗斯在那里建立了不少俘虏收容所。由于战俘越来越多,而且俄方对战俘管理粗放,所以常常有俘虏借机逃脱,四处流落奔窜于俄罗斯远东海地区。与俄罗斯接壤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自然成为德奥俘虏的流浪之地。“1915年以后,黑龙江地区的外国人一下子多了很多。看这些人的装束不像是有钱人,倒像是避难者,但又不知属于哪国人土。直到这些人被官方俘获之后,人们才知道他们是德国人。而且被俘虏者多为民籍,而非军人。”

其后的1921年4月19日,德国陆军中尉麦牙氏在《申报》发表了题为德人讲述中国待遇俘虏情形》的文章,文中讲道他被俘后,在西伯利亚关押两年,“衣衫污垢,百人一室,其苦楚情形不堪重述。”他于1917年春,“设法逸出该地,踉跄道上,备受艰辛,或徒步或乘马.或有时随骆驼队而行,沿途所遇华人均能相待优渥,此心方觉自安。计此行约七星期之久乃至中国东北。还有另一小部分,是俄国战俘营里逃亡的土耳其俘虏。

注:资料来源于《醉美都城地·海伦》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第4538期:赐宴街小区(随笔) - 天天要闻

第4538期:赐宴街小区(随笔)

山东/ 孙延宜专辑/2025年/183(随笔)2025年7月4日,乡村精短文学公众号编发了我的小稿《企盼一条规范的赐宴街》,独立寒秋老师看到后,在我们滕州方言研究群里,首先肯定了我写的这个随笔“有道理”,然后畅谈了自己对赐宴街命名的意见,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处世界遗产地移出濒危名录 - 天天要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处世界遗产地移出濒危名录

当地时间7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位于非洲的三处世界遗产地因面临的威胁大幅减少,已正式被移出《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按照世界遗产大会的决议,共三处世界遗产地被移出濒危名单,分别是马达加斯加的阿钦安阿纳雨林、埃及的阿布米那遗址、利比亚的加达梅斯古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
1982年长沙政府修缮杨开慧故居,发现52年前的“致润之信” - 天天要闻

1982年长沙政府修缮杨开慧故居,发现52年前的“致润之信”

“1982年3月6日早上八点半,砖墙后面好像还有东西!”现场木匠小声招呼县文化馆的干部,这一句低沉的提醒,成为一段尘封往事重见天日的开场。故居修缮原本是例行工程,然而一封用蜡纸包得严严实实、字迹依旧清晰的长信,却把所有人拉回半个世纪前的烽火
94岁杨少华去世当天,上午参加剪彩眼神涣散,临终前还在拍淀粉肠广告惹争议 - 天天要闻

94岁杨少华去世当天,上午参加剪彩眼神涣散,临终前还在拍淀粉肠广告惹争议

据北京日报,记者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处得知,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于2025年7月9日在家中午休时安详逝世,享年93岁。据悉,就在杨少华离世当天,杨议还安排杨少华外出参加活动,为某家新店开业剪彩。从晒出的视频来看,顶着炎炎烈日,杨少华坐着轮椅亮相现场,近年来杨少华的身体状况一直惹人担忧。此次参加活动,不...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没说过” - 天天要闻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没说过”

提及“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这句话,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在很多人模糊的印象中,这句话一定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然而,太史公却表示,别再以讹传讹了,我可没说过这句话。出处“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出自清代学者李晚芳的著作《读史管见》。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 天天要闻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时许,北京大兴天宫院。尹亚飞/新京报/视觉中国2025年7月,北京仿佛进入广东“回南天”,地铁通道的墙壁上甚至挂上水珠。东北地区也连日阴雨绵绵,仿佛进入江淮“梅雨”季。潮湿、闷热、黏腻的空气,让北方人感到陌生。“我们家现在讲粤语。”有人如是调侃。还有人说:“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乡的感觉。”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