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回国见到杜聿明,没反应过来叫了杜先生,周总理:叫岳父

2022年10月30日19:22:23 历史 1258

1950年8月,一对年轻的中国人在美国举行了婚礼,让他们浪漫的爱情故事有了一个美满的结局。新郎就是日后的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新娘则是和他曾有过一段师生缘分,出自名门的杜致礼

01

杜致礼是陕西人,她的家乡米脂盛产美女。杜致礼1927年出生,说到她的父亲,相信熟悉革命史的小伙伴肯定都听过他的大名,他就是国军名将杜聿明

她的母亲一家则是当地著名的商户,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杜致礼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不仅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更是无一不精。

杨振宁回国见到杜聿明,没反应过来叫了杜先生,周总理:叫岳父 - 天天要闻

她还生了一副好样貌,良好的教养让她从骨子里透出温婉端庄。父母为了培养女儿也花了一番心思,抗战爆发后,杜致礼进入西南联大附中就读,当时没想到的是,在这里她会遇到自己一生的挚爱。

1944年,还在念高中的杜致礼遇到了担任数学老师的杨振宁,当时杨振宁已经拿到了西南联大的硕士学位,正在准备赴美留学的事宜,在这个空档,他就来到附中教教数学。

杨振宁回国见到杜聿明,没反应过来叫了杜先生,周总理:叫岳父 - 天天要闻

杨振宁是当时知名的青年才俊,吸引了很多女生的目光,而杜致礼不仅是才女,相貌也娴静大方,就连老蒋和夫人都很欣赏他,能得到宋美龄的青睐,杜小姐也算是当时的名媛了。

这对才子佳人就这样在课堂上相遇了,但当时杜致礼才刚刚17岁,而杨振宁则准备前往美国,也许今后都不会回国,于是,这段爱情还没有来得及开启,就已经走向了终点。不过当时两人都没有料到,几年后他们会在美国重逢。

02

1949年12月,杨振宁和朋友在一家中餐厅吃饭,邻桌有位女士看起来有些面熟,她微笑不语,眼睛一直盯着杨振宁,之后,这名女士还走过来跟他们打招呼,她问杨振宁,是否还记得自己这个曾经的学生。杨振宁这才找回了当年的记忆,5年的时间过去了,当年的小姑娘已经长大了。

杨振宁回国见到杜聿明,没反应过来叫了杜先生,周总理:叫岳父 - 天天要闻

说到杜致礼这次的美国之行,其实还真的是经历了不少挫折。当初杜致礼原本是打算陪父亲到美国看病的,多年的战争生涯,让父亲的身体出现了不少问题,不料临行前出现变故,父亲的护照被吊销,她就只好和弟弟先行前往美国。

杜致礼起初在美国的生活还是有着落的,但后来随着父亲被俘,她的收入来源也就断掉了,原本读的是著名女子学院的她,也转到了另一家学费相对低廉的学院,同时为了生计,她也不得不开始做些兼职。这次在异国他乡,能遇到当年的旧时,杜致礼很高兴。

杨振宁回国见到杜聿明,没反应过来叫了杜先生,周总理:叫岳父 - 天天要闻

这次见面,杨振宁发觉当年的那个小姑娘,已经成为了一名颇具吸引力的女士,意外的相遇让他们感慨彼此之间奇妙的缘分。

他们是在普林斯顿遇到的,原本杨振宁是打算在这里待一年左右就前往芝加哥大学,但为了杜致礼,他决定留下来,因为杜致礼在离普林斯顿不远的纽约读书,只有在这里,两人才能常常相见。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1950年的他们决定举行婚礼,转年儿子光诺就出生了。

03

上世纪50年代正是物理学界最出成绩的阶段,杨振宁能拿到诺贝尔奖,也离不开杜致礼的支持,他非常感激妻子对家庭的用心与付出。

杨振宁回国见到杜聿明,没反应过来叫了杜先生,周总理:叫岳父 - 天天要闻

新中国一直邀请杨振宁回国,杜致礼也惦记着家人,但父亲情况特殊,她担心如果贸然回国的话,会给他们带来麻烦。同时,因为中美尚未建交,美国国内始终存在打压华裔学者的行为,直到1971年,中美关系转暖,杨振宁才能带着妻子回到祖国探亲。

回国后,周总理专门宴请了他们,知道这么多年杨振宁还没有和岳父见过面,所以也一道邀请了杜聿明夫妇。第一次见到岳父的杨振宁,非常紧张,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就喊了一声杜先生。还是周总理在旁边打趣他,应该叫岳父才对。

杨振宁回国见到杜聿明,没反应过来叫了杜先生,周总理:叫岳父 - 天天要闻

杨振宁在出席活动时,一般都会将夫人带在身边,看到他们相处的人都会羡慕,杨振宁对妻子的眼神总是温柔、充满爱意的,有这样一位丈夫,杜致礼是令人羡慕的。其实感情是相互的,杜致礼对于丈夫和家庭的付出,杨振宁都看在眼里,他爱妻子,更敬重妻子,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香港举行升旗仪式庆祝回归祖国28周年,聚焦拼经济、惠民生 - 天天要闻

香港举行升旗仪式庆祝回归祖国28周年,聚焦拼经济、惠民生

7月1日早上8时,香港湾仔金紫荆广场举行升旗仪式,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周霁、香港特区政府高级官员、香港行政会议成员、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及社会各界代表出席仪式。 在活动现场,香港警察管乐团奏乐,护旗方队用中式步操护送国旗和区旗入场。随后,现场全体肃立,国旗...
中共一大纪念馆喜纳“镇馆之宝”——《周恩来手书李公朴、闻一多悼词》 - 天天要闻

中共一大纪念馆喜纳“镇馆之宝”——《周恩来手书李公朴、闻一多悼词》

今晨8时许,伴随着一大广场国旗护卫队铿锵有力的步伐和整齐划一的动作,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人员肃立致敬。庄严肃穆的氛围中,中共一大纪念馆举办的“颂歌献给党”系列庆祝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融合了庄严仪式、文艺汇演、文物见证与红色体验等多种形式,深情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闻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代吴称帝建国,国号为齐。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驾崩,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 天天要闻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房地产行业的‘三道红线’影响深远,但类比到车圈,不免有些‘望文生义’之嫌。” 文 / 巴九灵 汽车行业似乎正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收紧。 带动这种氛围的,是一则寻不见来源....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闻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据媒体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显示,德国政府计划加快国防采购,以便使军队做好战斗准备。该文件称,德国军事实力的快速提升“绝不能因过于复杂的采购程序或冗长的授权流程而失败”,同时警告称,俄罗斯的军事目标可能不仅仅是乌克兰。此前德国总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项预算框架,预计德国的军事总开支将从2025年的950...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无论特朗普是否会出现在9月3日的阅兵仪式上,就全世界来看,正义必胜!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计划邀请特朗普参加九三阅兵仪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日本共同社记者如此问道。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上周国新办介绍了关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外国领导人的情况和安排。你的具体问题,我目前没...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 天天要闻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在中国收紧稀土产品对外出口的背景下,作为资源贫国的日本决定“出道成为稀土生产国”,而他们的目光则聚焦于海底资源。据日经亚洲7月1日报道,日本计划于明年1月正式启动首个从近海矿床开采稀土矿物的试点项目。但不知是无意还是有心,在日本的相关报道中,似乎连篇累牍地都在强调有望解决“有无”,却无人在意“成本”。...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 天天要闻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今年11月,曾经的八路军女战士付瑞芝将迎来百岁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战斗中的烽火硝烟,抗战岁月无疑是浓墨重彩且令人铭记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东临沂苍山县(今兰陵县)涌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