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了解《五国相王》战国中期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事件

2022年10月13日13:37:06 历史 1900

五国相王指的是战国中期五个主要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的事件,该事件标志着周王权 威的彻底消失。

战国早期,各诸侯国之中仅有楚国吴国越国僭越称王。

前334年,魏惠王因屡败于齐国秦国,霸业丧失,为求遏止秦国扩张,在惠施的谋划下,主动率领韩国等国的国君,前往徐拜见齐威王,双方互相承认对方的王位,史称徐州相王

徐州相王引起了秦、楚等传统大国的敌意。楚国立即出兵攻打齐国徐州,希望齐国取消王号。

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立为王,同年,魏惠王尊韩宣惠王为王。一时各国不论大小纷纷称王,其中甚至包括中山国、宋国等当时的二流国家。

前323年,在公孙衍的斡旋下,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结成联盟,各国国君均称王,以对抗秦、齐、楚等大国。齐国对于中山国的王号不满,曾试图联合燕国、赵国攻击中山国以迫使其去王号。各国之中,独有赵武灵王认为赵国实际上没有称王的实力,所以在国内未采用王号,仅称“君”。

五分钟了解《五国相王》战国中期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事件 - 天天要闻

简介

战国时期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

公元前334年,惠王率领韩国和一些小国到徐州(今山东滕县东南)朝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不敢独自称王,于是也承认魏的王号,惠王并改此年为后元年。

简言之,魏惠王、齐威王订立了同盟条约,相互尊对方为王,这以后各国纷纷称王(僭越称王,无视周王的权 威。之前各国都是诸侯国,只有周天子可以称王)史称“徐州相王”。所以战国中后期的君主的谥号都是XX王,而之前的谥号都是XX公、XX侯,如齐桓公晋文公魏文侯韩昭侯秦孝公等等。(吴、越、楚三国春秋时期已称王)

主要内容

战国时期魏、赵、韩、燕、中山五国君主相互称王的事件。

前325年,秦惠文君继魏、齐之后自称王。同年,魏惠王为拉拢韩国而尊韩威侯为王,即韩宣惠王。魏惠王、韩宣惠王带了太子入朝于赵,和赵交好关系。齐国对赵不满,派田朌率军攻赵,获胜。见到齐国势力强盛,魏惠王屈节请求和齐威王和会。

前324年,魏惠王、韩宣惠王和齐威王会于平阿,翌年,魏惠王和齐威王会于甄。为对付秦的连横策略,出任魏将的公孙衍于前323年发起“五国相王”,请魏、韩、赵、燕、中山相互称王,其目的是贯彻合纵的策略,试图以此联合五国的力量与秦、齐、楚等大国对抗。从这年起,赵、燕、中山三国君主开始称王。大国对“五国相王”取敌视态度,齐国曾以中山国小为借口,欲联合魏、赵、燕三国迫使中山君废除王号,但没有成功

徐州相王以后,齐国对魏国停止了进攻,但西边的秦国却并不由此而停止攻魏。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大增,魏国则是阻挡它进一步向东发展的一道屏障,所以秦视魏为"腹心疾" ,因而不停地攻魏。

五分钟了解《五国相王》战国中期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事件 - 天天要闻

秦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任用魏国人公孙衍为大良造。魏国为了与秦结好,把阴晋(今陕西华县东)献给秦,秦把它改名为宁秦。

次年,公孙衍在雕阴(今陕西甘泉县南)打败魏军,将军龙贾被俘,消灭魏军8万。秦惠文王九年,秦军渡过黄河,攻占了魏国的皮氏(今山西河津县西)、汾阴(今山西万荣县西)、焦(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曲沃(今山西闻喜县西)等地。秦惠王十年以张仪为相,是年张仪同公子华攻占魏蒲阳。

接着张仪又劝说秦惠王将蒲阳与焦、曲沃归还给魏国,并让秦公子繇为"质"到魏国,以与魏修好。张仪与魏的和好措施,是放长线钓大鱼。不久张仪就往魏国劝说魏惠王对秦"不可以无礼"。于是"魏因入上郡少梁,谢秦惠王"

魏上郡辖15 县,地在今陕北洛川、延安一带。少梁即今陕西韩城县,为河西重镇。秦国夺得魏河西、上郡700 里地,并攻占河东魏国一些地区,这就使秦、魏的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魏国所依凭的河山之险也大部丧失。

秦国对魏国战争的节节胜利,声威大增,于是秦惠王在魏、齐徐州相王后的第十年(公元前324 年)改元称王

在齐、秦夹缝中的魏国,以自身的力量显然不能抗击秦国的进攻。

为了抵抗秦国(也为了防备齐国),魏国必须争取韩国。

魏惠王后元十年(公元前325年)五月,魏惠王在巫沙(韩地,在今河南荥阳北)尊韩君威侯为王,韩威侯于是更名为韩宣王十月"郑(韩)宣王朝梁" 韩王前往魏朝见惠王。同年,赵武灵王即位,魏惠王带着太子嗣,韩宣王也带着太子仓到赵国,在信宫朝见新王 ,目的是结三晋之好。赵国原本与齐国相好。

但是在赵肃侯二十三年(公元前327年)齐伐燕国,三晋联合救燕,赵将韩举与齐军战于桑丘,赵将战死,故魏、韩往朝武灵王,以破坏齐、赵的联合关系。

①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① 《史记》卷五《秦本记》。

② 《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

③ 《史记》卷五《秦本记》。

④ 古本《竹书纪年》。

⑤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

韩国的国力在七雄中是较弱的,魏国虽然拉拢了韩国,并未能在对抗齐、秦、楚的势力中使自己地位增强。在秦国作大良造的公孙衍,因秦惠王任用张仪为大良造,就回到魏国,惠王任为将,号为犀首。张仪为秦相后倡导连横策略,在秦惠王十二年(公元前323年)与齐、楚的大臣在啮桑(今江苏省沛县东南)相会,目的是联络齐、楚,以便向魏国进攻。公孙衍在这种形势下,建议魏王广结与国。

魏惠王采纳这一建议,于是在魏惠王后元十二年约集韩、赵、燕、中山五国称王,这就是战国中期的"五国相王"事件。五国中,魏、韩已先称王,在这次集会中只是对赵、燕、中山三国新尊为王,且五国相互承认为王。

"五国相王"以前,楚早在春秋时已自己称王,齐、秦也先称王,因此,战国七大国到此时已全部称王。"五国相王"后5年(公元前318年),宋国也自称王。

五分钟了解《五国相王》战国中期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事件 - 天天要闻

"五国相王"是魏国的一大胜利,齐国担心魏国凭借这一联盟势力对本国不利,于是加以破坏。它借口中山国小,不承认有称王的资格,提出联合赵、魏废中山王号。赵、魏没有上齐人的当,仍支持中山称王。齐国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关闭同中山国往来的通道,并提出割平邑给燕、赵,让它们一同出兵攻中山。燕、赵也未听从齐国的计谋。齐国破坏"五国相王"结成的联盟终未得逞①。

中山国在当时是个中等国家,齐国反对中山称王的理由就是"我万乘之国也,中山千乘之国也,何侔名于我?"其后称王的宋国,亦是个二等国家。像这样的二等国家都称了王,说明周天子在诸侯国中的影响已大幅衰弱。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写点生活|一张老照片的回忆 - 天天要闻

写点生活|一张老照片的回忆

潮新闻客户端 胡志浓 整理老家的相册,又看到了那张四十多年前的老照片。那时的我大概三四岁,胖嘟嘟的,头顶扎着一个小小的蝴蝶结,依偎在一个比我高出大半个头的小男孩身边。我一脸懵懂地拨弄着手指....
原本中国不要的地方,现在居然挖出石油,面积是湖南8倍 - 天天要闻

原本中国不要的地方,现在居然挖出石油,面积是湖南8倍

新疆中国非常美丽的一块土地,差点在李鸿章的私心下丢失掉。这里地域辽阔,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也是湖南面积的8倍。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历史事件都和这里有关系。自西汉时期开始,中华版图就扩张到了西域。
江南士绅最大误判:错把满清当成第二个蒙元 - 天天要闻

江南士绅最大误判:错把满清当成第二个蒙元

元以宽仁失天下——朱元璋当朱元璋的大军横扫北方,让中华民族的起源地中原地区再次回到汉人政权的怀抱时,在帝国最富庶的江南地区却不断有让人匪夷所思的情况发生:大量士大夫,坚称自己是“大元遗民”,更有甚者竟为蒙元政权的灭亡而主动殉葬。
当了27天皇帝,竞下诏书1127次,他究竟干了些什么事 - 天天要闻

当了27天皇帝,竞下诏书1127次,他究竟干了些什么事

刘贺那些不为人知的私密事儿第一章:王爷的野路子生活公元前92年,刘贺出生在昌邑国,那可是含着金汤匙出生,老爸是昌邑哀王刘髆 ,爷爷还是汉武帝刘彻,身份尊贵得很。可这刘贺打小就调皮捣蛋,没个正形。他5岁继承了昌邑王爵位,就开始放飞自我,在封地
当文友的评论成为一道风景250519 - 天天要闻

当文友的评论成为一道风景250519

精彩评论荟萃:(1)美篇文友“古月英”馈赠精彩评论:“使者只好退出去,将士都来问消息。得知家里安无事,个个听了心欢喜。多日不见援军来,关羽心情特别坏。整顿残兵凑一块,向着荆州把步迈。军心动摇变状态,兵将弃甲悄离开。关羽见状更愤恨,决定要往死
再说江西九江《甘棠公园》的老祠堂不是北伐忠烈亭? - 天天要闻

再说江西九江《甘棠公园》的老祠堂不是北伐忠烈亭?

再说江西九江《甘棠公园》的老祠堂不是北伐忠烈亭?昨天发了“《甘棠公园》的老祠堂不是北伐忠烈亭”,说“由此可见,在九江的北伐纪念物只有以上一塔一堂,在此要修正为“九江的北伐军的纪念建筑物只有一塔”!那老祠堂是什么呢?本文接着分析,“北伐说”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