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张治中逝世,后事安排成难题,最后周总理拍板作出两项决定

2022年10月03日22:46:22 历史 1146

前言

1969年张治中逝世,后事安排成难题,最后周总理拍板作出两项决定 - 天天要闻

图|张治中

提起周总理,张治中曾说:“我的一切进步与我的老朋友周恩来的帮助、教育是分不开的,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情怀,他那广泛团结人的思想是国人学习的楷模。”

“我是你父亲的弟弟”

“和平将军”张治中与共产党“结缘”,多少得益于周总理。

早在1924年,张治中在黄埔军校任职时,他就已经与周总理相识,那时,张治中与周总理一见如故,他还曾一度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同周总理秘密商议。

为此,周总理十分高兴,但在高兴之余,周总理说要请示党组织之后才能给张治中一个答复。过了一段时间后,周总理主动找到张治中回复道:

“中共党组织当然欢迎你入党,不过你的目标较大,两党曾有约,中共不吸收国民党高级干部入党,此时恐有不便,不如稍待适当时机为宜。但中共保证一定暗中支持你,使你的工作好做。”

听闻此言,张治中虽然有些难过,但他还是听从周总理的话,缓缓地点了点头。

据张治中的儿子张一纯回忆:“1925年,我父亲曾参加周叔叔和邓妈妈的婚礼,闹喜酒的时候,父亲还把周叔叔给灌醉了。”

当时,国共两党斗争甚为激烈,而张治中认为革命才刚刚开始,国共两党只宜团结,不应该分裂,所以在行动上多左倾,以致蒋介石起了疑心。

1969年张治中逝世,后事安排成难题,最后周总理拍板作出两项决定 - 天天要闻

图|张治中

为此,蒋介石才曾询问亲信王懋(mào)功:“张治中到底是不是共产党?”

王懋功连忙回答道:“流言不足为信。”自此,蒋介石才释然。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张治中作为国民党首席代表,与作为共产党首席代表的周总理一起进行过多次和谈,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1945年的重庆谈判

此前,张治中曾多次向蒋介石谏言要“联共”,这使得蒋介石十分生气,有一次,蒋介石直接勃然大怒道:“我是在和共产党代表讲话吗?”

但蒋介石也从中看出了一些门路:一、张治中是可以打通国共对立坚冰的难得之人;二、张治中是可以被中共领袖毛主席、周总理所乐意会见、接谈之人;三、张治中还是能够把中共方面的真实想法转达呈送的合适之人。

1945年,国民党政府主张国共和谈,当毛主席同意后,蒋介石为表现出自己的“诚意”,特意委派张治中为代表,前往延安迎接毛主席。

为了安排毛主席到重庆谈判的相关事宜,周总理还曾提前来到重庆安排,张治中不仅让出了自己的住所桂园,并在安排警卫时也煞费苦心。

在考虑到毛主席的安全问题后,张治中思虑了许久,才对周总理说:“为了保护毛先生的安全,我正准备派政治部警卫营的一个手枪排来担任警卫工作,他们大部分都是我老家的人,一定靠得住。”
周总理深知张治中把毛主席的安全放在了第一位,他深表感激,但他也不想让自己的好友深陷险境之中,便摇了摇头说:“这样不好,如果发生任何事情的话责任都会推给你......不如这样,还是找重庆警备司令部。你的人可以换成便衣,做内部保卫。”

1969年张治中逝世,后事安排成难题,最后周总理拍板作出两项决定 - 天天要闻

图|周总理

听到周总理细致的安排,张治中笑着点了点头。

在经过40多天的曲折谈判后,中共领导人从大局考虑作出了适当的让步,最终使得国共双方在一些主要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当看到自己多年来始终追求的和平主张,终于有可能实现,张治中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10月8日晚,张治中代表蒋介石为欢送即将返回延安的毛主席一行人,举行了盛大的告别宴会。

在宴会即将结束时,周总理主动找到张治中,并将其请到一个无人的地方说道:文白先生,和谈结束了,毛主席也将尽快返回延安,可是让毛主席一个人独自回去,我们不放心啊!”

张治中深知周总理的用意,也知道这是周总理对他的信任,便笑着回答道:“恩来先生不必多虑!毛先生是我去延安请来的,我自然要负责送他回去!”

1969年张治中逝世,后事安排成难题,最后周总理拍板作出两项决定 - 天天要闻

图丨毛主席、周总理、张治中

闻言,周总理连忙感激地说道:“那就有劳文白先生大驾了。”

《双十协定》签订后的第二天,毛主席在张治中的陪同下返回延安。当晚,周总理在桂园摆酒席感谢为毛主席服务过得工作人员,张治中的儿子张一纯也参加了。

吃完饭,人都走完后,周总理拉着张一纯的手说:“我和你说几句话,你在哪上学?”

“德精小学。”张一纯回答道。

“你去找个本子来,我给你题词好不好?”

“当然好。”张一纯连忙高兴地找了一个本子,交给周总理。

周总理接过本子,提笔写下:

“光明在望,前程万里,新中国是属于你们青年一代的。——一纯世兄。”

张一纯读了一遍后,觉得有些不妥,便说道:“您是我叔叔啊,您怎么叫我世兄呢?”

周总理拉起张一纯的手,笑着说道:“这表示我是你父亲的弟弟。”

张一纯这才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当然,这句话并不是周总理的客套话,而是真心实意的,虽然在谈判桌上,周总理寸步不让,但到了桂圆做客时,周总理却总会谦虚地坐在张治中沙发旁的脚凳上。

“恩来先生,你真会留客啊!”

三大战略决战后,国民党败局已定,1949年元旦,蒋介石再次向共产党发出“求和”声明,并组成了由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团。

4月1日,张治中一行人员到达了北平,与周总理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进行和谈,但由于蒋介石拒不接受中共代表提出的和谈条件,致使北平和谈破裂,这也使得张治中心情十分沉重。

不久后,国民党便决定派专机,准备把代表团全部接回,但对于是留在北平还是回南京,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团进行了讨论,大多数人认为现在回到南京,没有什么好结果,不如还是留在北平,继续为和谈做努力。

1969年张治中逝世,后事安排成难题,最后周总理拍板作出两项决定 - 天天要闻

图丨国民党代表团赴北平前合影

当时还有少数人打算回南京复命,最终在周总理等人的劝说下,才打消了回去的念头,但张治中却执意要回去,无论周总理如何劝说,他都一直强调:“恩来先生,我是首席代表,不能不回去复命啊。”

张治中的态度,让周总理十分忧虑,为此,周总理也说道:

“‘西安事变’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个姓张的朋友,今天不能再对不起第二个姓张的朋友。你一定要留在北平。”

张治中听到周总理的关怀,十分感动,可他却还是摇头说道:“治中受命于政府,不复命于心不安啊!”

面对张治中的执拗,周总理还是决心把这位相交20多年的朋友留下来。

4月23日,南京来接国民党和谈代表团的飞机抵达北平上空,请求降落,周总理得知此事后,果断指示机场指挥塔回答道:“飞机跑道正在修理,无法降落,两天后再来。”

无奈之下,南京派来的飞机只好掉头返回。

4月25日,周总理看望张治中时,对他说:“文白兄,我们一起去接客人吧!”

“什么客人啊?”张治中有些疑惑地问道。

周总理神秘兮兮地说道:“是你最熟悉的,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当张治中跟随周总理到达机场后,稍微等待了片刻,就看到一架飞机降落,从飞机上走下来人后,张治中不禁呆住了,他带着感激的眼神看了看周总理,连忙朝着从飞机上走下来的人迎了过去。

原来这一天的飞机是白崇禧派来接和谈代表的,由于中共地下党的帮助,张治中的夫人和两个孩子被秘密地送上了这架飞机。

看着夫人和孩子,张治中热泪盈眶,动情地说:“恩来先生,你真会留客啊!谢谢你!”

1969年张治中逝世,后事安排成难题,最后周总理拍板作出两项决定 - 天天要闻

图|周总理和张治中

自此,张治中便留在了北平,在与家人团聚后,他虽然有了一时的欢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情又渐渐苦闷了起来,思想斗争也十分激烈。

一次,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元帅等人前来看望他时,他轻叹一声道:

“我是一个国民党党员,现在站到共产党这边来,人家会不会说我是‘投机’呢?这个问题在我脑海里盘旋了很久,没有想出一个答案来。”

听闻张治中的话,毛主席、周总理等人连忙劝说他,帮助他解脱思想上的包袱。

最后,周总理和张治中进行了推心置腹十分坦诚的谈话:“我看,你这个人还是封建,你为什么只对某些人存幻想,而不为中国革命、中国人民着想呢!”

周总理的这一句话语,尖锐中带着亲切,责备中透着真情,使张治中豁然开朗,自此,他决定割舍旧恩怨,与中共真诚合作。

见张治中茅塞顿开后,毛主席与周总理露出了满意且欣慰的笑容。

张治中定居北平不久后,一家人在经济上便遇到了一些困难,张治中考虑到自己来到北平已经麻烦毛主席与周总理太多了,便不想让他们为自己担心,思虑许久后,他便让自己的孩子去找傅作义借钱。

作为老朋友,傅作义当即叫人拿了500银元交给张治中的孩子,并嘱咐道:“有困难,就让你父亲来找我。”

很快,周总理便得知了张治中一家遇到了经济困难,便立即拨款6000元,因工作繁忙,周总理无法亲自登门送钱并道歉,只得写了一封信表示歉意,并在信的最后写道:“文白兄,不知你们经济这么困难,现拨出6000元供你们使用。”

1969年张治中逝世,后事安排成难题,最后周总理拍板作出两项决定 - 天天要闻

图|周总理

看着周总理的来信,张治中险些落泪,对他而言周总理送来的不仅仅是几千元,而是对他莫大的关心与照顾。

周总理对张治中的关怀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因工作日理万机,废寝忘食,但他却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好友张治中,他们二人除了公务上的接触外,张治中每年都会邀请周总理欢聚一次,周总理也从不会拒绝。

而在张治中家的常客中,周总理来的次数最多,有时事先打个电话,有时不打电话,周总理出门办完事,便会转道来到张治中家里,随便聊一会儿再走。

据张治中的儿子张一纯回忆:

“周总理和父亲聊天时非常有趣,他们有时正襟危坐在沙发上,一面品茶,一面谈工作;有时则非常随便,我父亲谈累了就仰在沙发上,脱了鞋,两只脚放在沙发前的小圆墩子上,父亲也不觉得失礼,周总理也不见怪。有时周总理觉得热了,就解开胸前的扣子,敞开怀,两手插腰,在屋里走来走去的谈话,甚至谈着谈着搬起小圆墩就坐到父亲面前,两个人面对面交谈。”

有一天,周总理手里提着一次多层饭盒,兴冲冲地坐汽车来到了张治中家中,下车还没走进屋里,周总理就高兴地说道:“文白先生,今天请您尝尝我的手艺。”

原来是在前不久,周总理在张治中家里吃饭,席间,周总理夸赞道:“文白先生,您的烹调技术不错啊,不过,你没我做得好吃。”

1969年张治中逝世,后事安排成难题,最后周总理拍板作出两项决定 - 天天要闻

图|周总理

周总理说完这番话,便同张治中哈哈大笑了起来,坐在一旁的张治中妻子洪希厚笑着说道:“找一天我们可得尝尝总理的手艺了。”

周总理连连点头,吃完饭后,周总理同张治中先谈了一会儿,便离开了,而洪希厚的话,周总理也始终记得。

这天,周总理趁着工作不是很忙,特意下厨做了鱼和豆腐,做完后,周总理来不及休息,便把饭装进饭盒里送到张治中家里。

张治中在看到周总理带着饭之后,心里十分温暖且高兴,在饭桌上,张治中一边吃,一边夸奖道:“的确不错,希望能经常吃到。”

随着岁月的流逝,周总理与张治中之间的情谊越发深厚。

有一年,安徽的一个黄梅戏剧团来京汇报演出,周总理知道张治中是安徽人,又特别喜欢家乡的戏剧,便立即请张治中全家看戏。

当天晚上,张治中全家在中南海西花厅周总理家吃饭,晚饭后,大家分别乘坐汽车到政务院礼堂观看黄梅戏,开车时,周总理非让张治中的车走在前面,张治中几经谦让后,周总理的车就是不动,眼看黄梅戏就要开始表演了,张治中只好客气地说:“尊敬不如从命了,我们走在前头了。”

从中南海西花厅到礼堂的路上,有一个岔路口,张治中的汽车往岔路上一插,把周总理的汽车让到了前面,这时张治中的汽车才倒回来往前走,待张治中的汽车到了礼堂门口,周总理的车早已开走了。

当张治中的汽车刚到礼堂听稳后,周总理却从台阶上走下来为张治中拉开车门,张治中一边下车一边幽默地说:“劳您的大驾开车门,岂不折煞我也!”

周总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就这样,他们二人说说笑笑走进了礼堂观戏。

1969年张治中逝世,后事安排成难题,最后周总理拍板作出两项决定 - 天天要闻

图|张治中

在此后的岁月里,周总理一直对张治中的生活、工作、家人都十分关心。

1966年9月,张治中因病重被送进三〇一医院,每当他从报刊上看到周总理忙于工作,还整日接见各地的群众代表时,他都十分担心周总理的身体,于是,他常常托人带给周总理便条,在便条里,张治中自始至终都是几句简短的话语,他殷切地希望周总理保重身体。

周总理每次看后,都十分感动,每次周总理都想亲自去看望老友张治中,但总是因为工作难以脱身,无奈之下,周总理只好派罗青长代他前去慰问张治中。

1969年2月1日,李宗仁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周总理在百忙之中来了,在休息室内,周总理见到张治中,连忙走上前去,紧紧握着他的手说:“文白兄,你要多多保重啊!”

张治中连连点头,周总理只同张治中聊了几句,因为还有许多老朋友注视着、等着他,周总理只好松开张治中紧握着的手,走到章士钊面前,然而令他们二人没想到的是这竟成了他们的最后一次见面。

自此以后,张治中的病日益加重,一进4月,他的病情显著恶化,毛主席得知张治中病情严重后,还派人送去了东北最好的人参,可即便有毛主席的关心,张治中的身体也未能好转。

1969年4月6日下午,张治中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在张治中逝世后,关于他的后事处理成了一个难题,国务院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想搞一个告别仪式,就请示了统战部,统战部当时的领导提出不搞告别仪式,看望一下家属即可,国务院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的高富有觉得有些不妥,便将此事请示了周总理。

周总理得知此事后,当即拍板作出两项决定:“第一、告别仪式我要参加;第二、通知其他张治中的党内外老朋友。”

就这样,张治中的告别仪式在周总理的亲定下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4月9日,周总理准时到了革命公墓礼堂,当时出席告别仪式的还有郭沫若、章士钊、傅作义等张治中的生平好友。

但当周总理看到参加告别仪式的人不多时,罕见生气道:“为什么少了人?陶峙岳、董其武等人为什么不通知?”

1969年张治中逝世,后事安排成难题,最后周总理拍板作出两项决定 - 天天要闻

图|周总理

不等工作人员说话,周总理又连忙吩咐道:“现在还来得及,马上去通知!”

在告别仪式结束后,周总理又点名见了张治中的妻子与子女,并嘱咐道:“你们今后生活有什么困难就找丁江同志。”

即便张治中逝世后,周总理也从未忘记他。1975年周总理躺在病榻上后,常常能想起张治中,11月25日,周总理把童小鹏叫到身边嘱咐道:“你把我积蓄中的一笔钱带上,去看看张治中先生的夫人洪希厚和孩子们。”

很快,童小鹏便来到了张家,向洪希厚询问家庭情况后,说:“周总理派我来看你们,总理在病床上还一直惦记着你们一家人。他指示我,从他的积蓄中拨出一笔款送来给你们。他担心你们生活有困难。我们今天是来送这笔款的。”

洪希厚和孩子们非常感谢周总理的关怀,但一再表示不能收下这笔钱,童小鹏连忙说:“这是周总理对你们的关怀,也是他的决定,你们必须收下,否则我就没有完成任务。”

据张一纯回忆:“后来,我们家的生活过得比较好,就是靠着周总理送的这笔款。”

纵观周总理与张治中之间近半个世纪的交往,不难看出,他们既是挚友、密友,又是诤友,他们的友谊也生动的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原则和精神。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反制之后,特朗普连夜发文:美国必须坚持住,结果将载入史册 - 天天要闻

中国反制之后,特朗普连夜发文:美国必须坚持住,结果将载入史册

日前,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有关事项如下:一、对原
美国闯大祸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彻底激怒 - 天天要闻

美国闯大祸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彻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记者爆料美政府高层作战计划群聊泄密事件后,英国、加拿大、奥地利近日均对此作出回应。CNN称,奥地利总统亚历山大·范德贝伦表示,“美国的局势再次说明,我们必须考虑(建立)一个强大、自信的欧洲,走自己的路,通过自身力量从战略上确保欧洲的和平。”英国首
最后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关税来换取Tik Tok - 天天要闻

最后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关税来换取Tik Tok

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单边对华加征关税,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 何亚东:中美双方经贸部门一直通过各种形式保持沟通,中方在关税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坚决反对美方单边对华加征关税,反对将经贸问题
普京内部讲话曝光:愿意打“百年战争” - 天天要闻

普京内部讲话曝光:愿意打“百年战争”

报道称,普京最近向俄罗斯的一批精英通报,谈判进程还要花很多时间。这是记者法丽达·鲁斯塔莫娃和马克西姆·托夫凯洛在名为“法里日报”的电子新闻简报中报道的。该新闻简报专门报道有关克里姆林宫的消息。这两名记者曾为《纽约时报》《每日电讯报》和《福布斯》杂志等媒体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