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不负时代,一纸风行南北|羊城晚报创刊65周年

2022年09月30日09:12:14 历史 1898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妹妍

社会主义报纸可不可以办得多种多样?想另辟蹊径,可不可以呢?中共广东省委原第一书记陶铸一再表示:我看是可以的。

在那个风雷激荡的年代,把“另辟蹊径”同“社会主义”放在一起,不可谓不是创新。也正是这一另辟蹊径的指导意见,催生了一份全新的报纸——《羊城晚报》。

洞察社会、为民立言、移风易俗、激浊扬清……六十五年来,《羊城晚报》始终用新闻的笔和镜头,忠实地记录着时代,并尽力推动着时代,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与读者携手前行,用一组组经典报道谱写时代的正气歌。

初试啼声:看似寻常最奇崛

195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周年的日子,当天下午2时20分,第一份《羊城晚报》开印。

人们看到,报纸第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了庆祝国庆的新闻《首都今午五十万人大游行》《广州的狂欢队伍浩荡前进》,第四版刊登了记者自佛山、汕头、韶关湛江、海口、通什等地发回的当地庆祝国庆的专电。这些报道从内容到形式,都令人耳目一新。

求真不负时代,一纸风行南北|羊城晚报创刊65周年 - 天天要闻

1957年10月1日创刊,报名由陶铸题写

要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报界,普遍以苏联《真理报》为模式。但《羊城晚报》一开始就想得很清楚:不走《真理报》的路子,要办一张“有自己特色的报纸”。

特色在哪里?在《创刊的话》中,它提出,力求“同现在广州出版的两张日报有所分工”,着重考虑知识界的需要,同时尽可能适应其他各方面读者的需要。

也正因为此,初创的《羊城晚报》在中国报界响亮地提出了以广大市民为对象,移风易俗、指导生活的办报方针,开启了报业发展的先河——

《五层楼下》针砭时弊,条条稿件只有百十来字,却总能一针见血,成为其时广州社会的舆论监督利器,甚至有些市民遇到门难进的“衙门”和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员,也敢说句:“你就不怕《五层楼下》登你?”

《花地》《晚会》名为副刊却并非副角,是新中国办报新模式的真正探索。两大副刊上,阳春白雪文学艺术、家长里短生活常识,无不奔来眼底。全国的著名作家都以在此发表作品为荣。

报纸专门辟出体育版,体育报道生动鲜活,赛事预测拥有众多“粉丝”;《时事走廊》专栏再开先河,帮助读者打开了解国际的南风窗……这些版面和栏目,在当时全国的报纸中可以说绝无仅有。

《羊城晚报》独树一帜的风格迅速风靡全国,报摊常常排起长队,上到领导干部下到三轮车夫都爱看。

劫后重生:严冬过尽绽新葩

“文革”浩劫中,《羊城晚报》被迫停刊,但它仍是那个年代人们心中难以抹去的记忆。曾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的秦牧提到,一次在街上看到行人用一张旧的《羊城晚报》包着刚买的东西,另一个行人立即跑到报摊,买了一份当天的日报递过去,要求换过那张晚报看。

随着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复刊《羊城晚报》的呼声日高。1978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恢复出版《羊城晚报》;1979年12月16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为《羊城晚报》复刊题写报名。

求真不负时代,一纸风行南北|羊城晚报创刊65周年 - 天天要闻

1980年2月15日复刊,报名由叶剑英题写

1980年2月15日,广州街头再度响起“晚报、晚报、羊城晚报”的卖报声。当天,21万份报纸迅速售罄,买到报纸的读者奔走相告:“《羊城晚报》又回来了!”

一同焕发的还有羊晚人执笔为民的激情。时任总编辑吴有恒在《复刊致读者》一文中说明了方针大计:“复刊的《羊城晚报》将一如既往,它是党报,但又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的报纸。它将继续过去的尝试,力求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到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重新创业的羊晚人铆足一股劲,言人所未敢言,将一份崭新的《羊城晚报》呈现在渴盼它的读者面前。

求真不负时代,一纸风行南北|羊城晚报创刊65周年 - 天天要闻

1980年2月15日,复刊后首任总编辑吴有恒(左一),副总编辑许实(左四)、何军(左二),党委委员吴柳斯(左三),审阅复刊后第一份《羊城晚报》

一个欣欣向荣、雅俗共赏的可喜局面,在复刊后的《羊城晚报》逐渐形成。其重要标志之一,是复刊两年后,《羊城晚报》发行量突破百万大关,成为全国最受欢迎的晚报之一。

一纸风行:百舸争流敢为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广东,群众中有句口头语:“有事找晚报去。”

群众的信任,源于《羊城晚报》把触角深入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民生新闻最早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1981年5月,因有部门插手小店内部管理,个体户祥记被迫停业,《羊城晚报》及时报道,使个体户这刚破土的新生幼苗得到呵护;1981年6月,广州萝岗荔枝丰收却被要求“统购统销”,《羊城晚报》公开报道,敢于向不合理的“文件”开火……

群众的信任,源于《羊城晚报》屡屡挺身而出,通过种种形式,有力推动舆论监督——

1994年,长达一个多月的“追猪”报道,不仅让邻省入粤的猪源畅通,而且直接引发了广东全省性的交通物流大整顿,推动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同年冬天,记者连日调查暗访,披露广州街头“卖花女”命运,粤湘联手派出工作组解救“卖花女”;1996年,《羊城晚报》连续十天推出《泌阳奇案·广州洗冤》,轰动一时……

群众的信任,还源于《羊城晚报》在言论方面的大胆突破,《街谈巷议》专栏深入生活,有的放矢,成为读者喜闻乐见的一块“招牌”——

如《从灯泡到万宝牌冰箱》《从人行天桥说到产品质量》,促进了有关部门及工厂改善质量管理;如《再不要另眼相看了!》,支持个体经济发展,扫清一些人在认识上的障碍……

求真不负时代,一纸风行南北|羊城晚报创刊65周年 - 天天要闻

巴金读《羊城晚报》

翻看那个时代的《羊城晚报》,无论从新闻报道、版面设置还是广告经营、报纸发行,总能呼吸到一种勃勃的生机和锐气。开设国内第一个晚报理论学术专版《求是》,开办国内第一个港澳海外版,首创报纸“分类广告”经营先河……凭借敢为人先的探索创新,在那个风云乍起的时代,《羊城晚报》一纸风行南北,甚至远销海外,成为全国报业中名声响当当的存在。

求真不负时代,一纸风行南北|羊城晚报创刊65周年 - 天天要闻

1997年,羊城晚报人在40周年社庆时拍摄的“全家福”

时代浪涌,媒体变革。六十五载风雨兼程,羊城晚报始终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近十年里,羊城晚报共有十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今年9月22日,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22年《亚洲品牌500强》排行榜,《羊城晚报》继续蝉联中国晚报类第一位。荣誉在肩,品牌赫赫。优质的内容生产能力,是这份岭南大报青山长在的最坚实凭依。

◆大事记

1957年10月1日

《羊城晚报》创刊,作为新中国创办的首份大型晚报问世

1963年1月1日

羊城晚报组织评选的“羊城新八景”正式公布,引起轰动

1966年12月

《羊城晚报》被迫停刊

1980年2月15日

《羊城晚报》复刊,在风云乍起、百废待兴的年代,积极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1985年4月

羊城晚报东风东路采编大楼动工

求真不负时代,一纸风行南北|羊城晚报创刊65周年 - 天天要闻

20世纪80年代,羊城晚报东风东路社址奠基典礼

1991年9月

羊城晚报东风东路采编大楼投入使用

1996年

羊城晚报手抄报大赛首创,致力于为广大中小学生搭建展示个性与才华的舞台

1998年3月30日

羊城晚报旗下子报《新快报》创刊

求真不负时代,一纸风行南北|羊城晚报创刊65周年 - 天天要闻

9月30日《羊城晚报》A特2版报道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礼园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普京内部讲话曝光:愿意打“百年战争” - 天天要闻

普京内部讲话曝光:愿意打“百年战争”

报道称,普京最近向俄罗斯的一批精英通报,谈判进程还要花很多时间。这是记者法丽达·鲁斯塔莫娃和马克西姆·托夫凯洛在名为“法里日报”的电子新闻简报中报道的。该新闻简报专门报道有关克里姆林宫的消息。这两名记者曾为《纽约时报》《每日电讯报》和《福布斯》杂志等媒体供稿,
选购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细节 - 天天要闻

选购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细节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不少好该公墓都建于此,光是国营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选择十分丰富。当然了,如果要选购的话,还是应当注意一些细节,尤其是初次购墓的客户。
北仓墓地有什么墓地可选 - 天天要闻

北仓墓地有什么墓地可选

为了便于市民选购和来往交通便利,天津基本每个区都建有公墓。天津共有国营公墓14家,那么北仓有什么好的墓地可选吗?北仓好几家公墓已经饱和了,但是靠近北仓的两家公墓都是在售状态,这两家分别是天津憩园、西城寝园。
天津国营公墓发展情况 - 天天要闻

天津国营公墓发展情况

天津是北京门户,地理位置意义重要,这片土地上也建有不少不错的公墓,光国营公墓就有十四家。那么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的当下,国营公墓的发展情况如何呢?天津这14家国营公墓不是全部都对外出售,其中有的已经饱和了,也就是不再对外出售或者是墓位紧张了
捷克古代的红色处女军了解一下 - 天天要闻

捷克古代的红色处女军了解一下

你是否听闻过 “红色处女军” 的故事?这可是一支极为独特的军队,成员皆为未婚处女。9 世纪初,捷克女王丽布施组建了一支特殊的私人卫队,其成员均是未婚处女,“红色处女军” 就此诞生。卫队队长普拉斯妲对男人怀有极度的仇视,她只效忠于女王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