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又是十月一日了,又是一年一度的国庆节了,从1949到今天已经整整过去了七十三年了,看着历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看着照片中已经故去的先辈,心中还是有浓浓的敬佩之情,是他们的浴血奋战才有了后来开国大典那样记入史册的画面,才有了我们如今安稳富裕的社会。其实在开国大典时,国民党并没有放弃自己的野心,甚至还策划了轰炸开国大典的计划,为何后来没有实施呢?今天我们就说说这段历史。
1949年,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决定性的胜利,国民党在国内的势力已经不能掀起什么大的浪花了,所以党和国家的相关领导人开始筹备新中国的建立事项,选国旗、定国歌以及制定各种的国家制度已经提上了日程,开国大典也就逐渐的提上了议程,最终决定在十月一号的这天举行开国大典。随着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句话的时候,新中国成立了,标志着中国人民彻底的翻身当主人了,但是在此时的台湾,蒋介石正听着广播,怀念自己当政的日子。
其实在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就一直计划着反攻大陆的事情,所以在当时的北平有着很多的国民党特务在不断的向台湾发送着最新的情报,当开国大典筹备的时候蒋介石就制定来了轰炸天安门的计划,可是为什么当时没有实施呢?
在解放北平后,国民党的野心不死,在当时混乱的时局留下了多入牛毛的特务情报人员,这些人用各式各样的身份潜伏在大陆,使命就是刺探人民政府的政治、经济、以及军事情报,也就是这些大量的情报人员,让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对开国大典的筹备情况了如指掌,所以在 最初的时候就制定了轰炸方案,用装备了B-24解放者远程轰炸机对天安门进行轰炸,要知道在但是我军的防空能力非常差根本无法及时发现和击落这些轰炸机,所以当时的轰炸计划实施起来还是非常有可能成功的。要知道在开国大典前五个月的时候北平就被国民党轰炸过。
开国大典时,国家重要的领导人及外宾都住在天安门城楼上,一旦轰炸,后果必然不可设想,然而在十月一号上午的时候,当时的飞行员都已经摩肩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点的时候却接到了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计划取消的命令。原来当时离北平最近的机场青岛机场在六月份的时候已经被解放,所以国民党只能从舟山群岛起降飞机,当时国军配备的B24轰炸机有空中霸王的称号,最远航程可达到5152公里,即使在装载5000磅炸弹的状态下航程还可以达到3700公里,而从舟山群岛到北京只有1300公里,航程是绰绰有余的。
一切计划都很完美,但是最终出现了时间问题,当时国民党接到的情报开国大典是在下午三点开始的,而B24的时速是480公里,从舟山群岛到北京需要三个小时左右,如此一来,飞机在执行完轰炸任务后在天黑之前是无法返航的,而B24的夜航能力也是非常差的,如果再遇到解放军飞机拦截,估计会全军覆没。
但是这些都不是能阻挡蒋介石轰炸开国大典的决心的,于是国军司令就和当时刚独立还没稳定的韩国方面交涉,希望执行完任务后能在汉城降落,汉城到北京只有850多公里,能保证安全的降落。本来韩国方面已经答应了国民党的要求,当时最后被当时的韩国总统李承晚知道后大发雷霆,坚决不同意在汉城降落的要求,不敢给自己找麻烦。
如此一来,B24轰炸天安门就是自杀式的,国民党的飞行员可不比日本的飞行员被洗过脑的,自杀式的轰炸不排除有的飞行员会直接倒戈的可能,再加上蒋介石认为即使轰炸成功也改变不了大陆战局失败的现实,于是在最后的时刻,蒋介石给周至柔下达了行动取消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