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老兵豪言活到110岁:回忆抗日战争:大刀都开口了

2022年09月09日12:27:39 历史 1906

我活到110岁,请你们吃大餐!

这豪迈声音的主人,早已离去一年多,他就是103岁的抗日老兵郭运生。

2021年4月4日,103岁的郭云生老爷子显得特别反常!

那一天他的饭量出奇的大,让家人分外高兴,因为能吃证明健康吗。

谁曾想,这却是老爷子最后一顿饭。

4月5日一早,老爷子跟往常一样在院子中静坐,因为昨日吃多了点,早上的他没什么胃口,就跟家人闲聊家常,临近中午有点困的老爷子去午休了。

过不多时,家人弄好午饭就去叫老爷子吃饭,结果却发现,老爷子归队了。

归队为何?当然是追随自己的战友。

按老爷子孙女说法就是:俺爷这是无疾而终。

无疾而终言语之后,是一个老兵的离去。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英魂不灭,只是归去。

归去来兮,轮回跌宕。

盛世中华,铭记过往。

这过往有曾经的历史为证,也有老爷子动人的话语为凭。

卢沟桥事变老兵豪言活到110岁:回忆抗日战争:大刀都开口了 - 天天要闻

(老兵郭运生)

在一次接受老兵志愿者拜访时。

志愿者曾经问过他一个问题:您当年怕吗?后悔吗?

老爷子是这样回答的:那时候大刀都开口了,那时候就不害怕了,一接触就不害怕了,你不要他的命,他该要你的命,你就不怕了。

当兵就是这样,没发现敌情时,会踌躇,一发现敌情,见面了,也就不怕了。

这就是对于那场战争的回忆,而这场战争,就是著名的七七事变

老爷子,当时就是负责守护卢沟桥的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9连普通一员。

七七事变当晚,他勇立桥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正面迎敌。

卢沟桥事变老兵豪言活到110岁:回忆抗日战争:大刀都开口了 - 天天要闻

(卢沟桥)

那么那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日本为何非要在卢沟桥挑起事端?

后来的日子,郭老爷子又经历了啥?

我们继续看!

今日,生活在祖国繁盛时代的年轻人,很多都听闻过卢沟桥事变,却少有人寻思。

为什么作为中国心脏,北方最大城市的北京,咋就成了抗日前线?

凭什么骄狂的日军会驻扎在北京附近。

说清楚这一点,要追溯一段历史!

日本明治维新后,就有了蛇吞象的心思。

福泽谕吉的说法就是:先侵占朝鲜、后吞并台湾、在谋求占领东三省,完成这一切之后,日军将吧国旗插上北京城头。

卢沟桥事变老兵豪言活到110岁:回忆抗日战争:大刀都开口了 - 天天要闻

(福泽谕吉)

这就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到二战前的战略构想。

随着构想而来的就是日本的步步进逼。

1894年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让日本控制了朝鲜半岛,强占了台湾,收获了大笔的赔款,也获得了许多特权。

1901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随这个条约的规定,列强们纷纷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还有山海关至北京沿途12处要害区域安营扎寨。

这就是日军首次正式在中国驻军的开始。

当时日本驻军共计2600人,分别部署在北京、山海关、秦皇岛 、天津 、滦州 、昌黎 ,塘沽。

此后十多年,截止至清朝灭亡前为止,日军的“清国驻屯军”兵力一只在减少,但驻扎点却一个不少,守了不少要害之地。

卢沟桥事变老兵豪言活到110岁:回忆抗日战争:大刀都开口了 - 天天要闻

(日军)

1912年清朝灭亡后,日本将曾经的“清国驻屯军”改名为“中国驻屯军”,并在后续岁月,多次以保护铁路和侨民为理由,增加兵力部署。

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时,不希望中国统一的日本,将北平驻军从307人增加到800人,将天津驻军从1000人增到2500人,还配置了炮兵和航空兵

这些处于中国心腹京津之地的日军,成了阻隔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屏障。

北伐战争止步东北,除了张作霖兵强马壮之外,日本人也是因素之一。

后来,日本人悍然刺杀张作霖引发东北易帜,也让中华民国实现了名义上的统一。

卢沟桥事变老兵豪言活到110岁:回忆抗日战争:大刀都开口了 - 天天要闻

(东北王父子)

眼见中国名义上统一,日本人不安了!

随后他们开始了筹谋进逼,这筹谋之后,就让曾经的帝国心脏成了战争前线。

东北方面,日军在1931年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严令东北军不得跟日本交战,也让东北男儿憋屈无比,在屈辱中离开了家园。

仅仅三个月后,东北大好河山被日军占领,随后建立了伪满洲国政权。

1933年,日军进攻热河

负责热河防御的原东北军将领李守信选择投降,并在日军支持下,占领了察哈尔重镇多伦,建立了“察东特别自治区”李守信甘当汉奸成了日本人的鹰犬。

卢沟桥事变老兵豪言活到110岁:回忆抗日战争:大刀都开口了 - 天天要闻

(汉奸层出不穷)

1935年,日本又策动所谓的华北五省“自治”,意图将河北、察哈尔、绥远、山东、山西这五个省脱离中国,在关内弄一个新的伪政权

形势陷入岌岌可危之境。

更难堪的是,危机时刻汉奸还层出不穷。

1935年11月24日,河北省蓟密区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悍然通电全国,宣布脱离国民政府独立,成立了所谓的“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自任委员长。

一个多月后他又在土肥原贤二的怂恿下,弄了“冀东事变”,自此冀东22个县被日本幕后掌控。

河北之后,日本人又将目光盯上蒙古。

1936年夏,日本又扶持徳穆楚克栋鲁普亲王(德王),成立了所谓的“蒙古军政府”,配合早就投靠日本人的李守信一起,以独立为名义,投靠了日本人,成了关东军的爪牙。

同年6月和9月,日军先后在北平城西南的战略要地丰台挑起事端,并在9月19日抢占丰台,随后又弄了一系列军事演习。

卢沟桥事变老兵豪言活到110岁:回忆抗日战争:大刀都开口了 - 天天要闻

(伪政权)

自此,日军完成了对北平城的三面包围,北平唯一跟外界联系的通道只有卢沟桥。

卢沟桥失,等于北平跟南方断绝联系,也意味着整个北平和天津,还有华北成为日军的盘中餐。

然后七七事变来了。

7月7日当晚,日军在北平城附近弄了一场实弹演习。这演习不过是开战借口而已。

演习进行中时,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要求深入中国军队驻守的宛平城搜查。

宛平城是防卫北京的卫城,驻扎在城中的29军当然不会答应,拒绝了日军的要求。

北平唾手可得,日军如何会善罢甘休。

7月8日凌晨五点,炮火划破了寂静。

战争来了。

一看日军如此,29军将士们不忿了,抗战了。他们在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指挥下,选择了坚决回击。

当时的军令就是: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处于弱势的29军将士不畏强敌,手持武器,肩扛大刀冲了过去。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卢沟桥和宛平城,副军长佟麟阁奋战殉国。

一场事变,让无数人成了烈士,也成了英雄,但这不等于没有牺牲的就不是英雄。

卢沟桥事变老兵豪言活到110岁:回忆抗日战争:大刀都开口了 - 天天要闻

(老英雄)

2021年无疾而终的103岁老爷子郭运生就是无数英雄中的一员。

而他的故事,也是当年无数普通平凡英雄的投影,值得所有人铭记。

郭运生,1918年10月7日出生在驻马店西平,家中除了父母之外,还有一个姐姐和妹妹,父母靠着给地主种田维持生计。

少年时读过两年私塾的郭运生,按文化水平看,应该有高小水平。如果一切如常,没有战争跌宕,或许他成不了老兵和英雄。但这淳朴的溯源,却被现实改变了!

1936年时,郭运生18岁,成了大小伙子!

但那一年家里收成不好,让全家人吃饭都成了问题。

咋办咧?作为家中唯一的男丁,郭运生决定参军。

一来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

二来可以谋一份前程。

在跟家人商量后,郭运生就在风雨飘摇的1936年走上投军路,投奔在北平当兵的叔叔。

卢沟桥事变老兵豪言活到110岁:回忆抗日战争:大刀都开口了 - 天天要闻

(参军)

谁曾想,这北平投军之旅并不顺利,去了北平之后没有找到叔叔!

但铁心当兵的他,还是在合水入伍了。

随后又在长葛训练三个月,成了29军37师110团3营9连的一名士兵。

新兵连训练后,郭运生跟随部队北上,驻地就是卢沟桥。

随军作战的岁月,郭运生回忆起来饱含深情。

按他的说法就是:刚去北平时手上连枪都没有,赤手空拳,就要准备打仗!

七七事变当天,日军天上飞机轰鸣,地下坦克滚滚,眼见就要接敌,连队才给每人一把汉阳造,连熟悉枪支的时间都没有,就跟随部队抵抗、撤退,一路奔波。

撤退的时候,为了躲避小日本,郭运生所在的部队,饿极了连草和草根都吃,不少战友没有死在日军抢下,却因为后勤问题牺牲了,这画面,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卢沟桥事变老兵豪言活到110岁:回忆抗日战争:大刀都开口了 - 天天要闻

(壮士抗日)

卢沟桥事变后,郭运生继续跟随部队抗战,成了33集团军77军37师110团迫击炮连的一名士兵。

跟随的指挥官就是张自忠将军,当时他们部队的军长是冯治安,师长是吉星文,团长是孙汝鑫。

老爷子对于这段历程也记忆犹新,当时部队主要在湖北抗击日军,边打仗边牺牲,连长前后换过4次,他自己也因为疟疾病差点殒命,幸好部队用进口药“金鸡大霜”救了他一命。

扛着迫击炮奔跑在远安当阳、镇荆、宜城这四个县的郭老爷子,连字打过多少仗都记不清楚,却对于张自忠将军记忆犹新。

因为1940年5月5日,他跟随张将军奋战在襄阳宜城县,

那场战斗中,日军从武汉集结了五个师团,准备从老河口突破进攻四川再打重庆。

为了阻击日寇的进攻,张自忠亲自带队到前线,跟日军发起阵地战,将日军切断成了几截。

后来日军发现了国军总部,就集中大量兵力围攻,张自忠将军就是牺牲在这围攻之下。

张自忠将军牺牲后,部队继续抗日,日军突破了湘江防线,占领了湘江西岸。

自那以后,日军的兵锋迟滞了,抗日战争也从防御阶段进入了僵持阶段。

战场上英勇奋战的郭运生,有了休整的机会,也收到了来自家里的信。

原来是家里要他回乡一趟,有事要安排。

在跟领导请过假之后,他就回去了,然后等待他的是一个可人的媳妇儿,还有无数欢迎壮士回村的乡亲们。

拜堂成亲,乡亲云集,听闻这是打鬼子的英雄,所有人都肃然起敬。

可前线战况还在继续,军人的使命感让他在回到家乡没多久之后,就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回到了部队。

随后的郭运生,在湖北又打了几年仗,然后就听闻了一个消息,小日本投降了,中国胜利了。

抗战胜利之后,他跟随部队前往武汉和孝感等地接受日军的武器。

一看胜利了,希望回家的郭运生却没有如愿,反而是被迫参与了淮海战役,随后又跟随部队起义,成了解放军的一员。

当了解放军之后的他,再一次面对上级询问,是要继续当兵还是回家的时候,对于家乡的思念,让他选择了回家务农,在村里当了会计,过上了平淡的日子。

谁曾想,这平淡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就因为抗美援朝的战火而经历了变故。

村中消息不通,知道人民志愿军出击朝鲜,抗击美国人消息的时候,已然是1951年劳动节,正在田地里面割麦子的郭运生听闻消息二话不说,就跟妻儿告别说,自己要上前线。

在经过审查和撒选之后,曾经的抗日老兵归队,穿上新军装,成了抗美援朝的一员。

兴匆匆前往前线的郭运生,也遭遇了人生的一个遗憾!
军列抵达山海关之后,郭老爷子被分到了暂编2团某连。负责运输物资,却因为年岁已经33,被领导给劝退了。

领导的说法很有道理:响应国家号召、重建家园也是对国家的贡献

于是,1952年,郭运生结束了短暂的第二段军旅生涯,回到了农村,成了一名建设祖国的新中国战士,只是这战场,换成了生产粮食的沃土。

自那以后的近70年时光中,这个可敬的老者,就用自己一声的坚守,成就了普通但传奇的一生。

是他们用奋战,让日寇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惨败!

是他们用奋战,让坚持14年的中国收获了伟大胜利!

今日的宛平城还有卢沟桥,曾经的枪弹洞依旧在,他们无声的诉说,那段过往峥嵘岁月,也时刻不忘告诫后人,要铭记这些为了祖国壮烈牺牲的勇士,为了守卫家园流下鲜血的中华男儿。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英魂不灭,只是归去。

归去来兮,轮回跌宕。盛世中华,铭记过往。

在沉浸与过往的缅怀之后,一个让人深思的问话出现了。

这群可亲可敬的逆行者们,曾在战场上奋战,如今脱下军装的他们,回归了生活。

他们也有妻儿老小,也会生病,也会遇到困难,甚至会时刻承担无法忘怀的心灵创伤。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在沐浴着和平阳光的今天,诚邀请您一起,用点滴的爱守护致敬我们的英雄。

参与下方公益卡片的老兵关怀计划。卢沟桥事变老兵豪言活到110岁:回忆抗日战争:大刀都开口了 - 天天要闻

(此处已添加公益募捐功能,如有捐赠需求,请到今日头条 APP 查看)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打虎!李春良被查 - 天天要闻

打虎!李春良被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5月13日消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春良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李春良(资料图)公开简历显示,李春良,男,汉族,1963年2月出生,河北霸州人,198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公共管理硕士学位。他历任中组部地方干部局干部,中组部...
华侨后代跨国来深寻亲  厚厚族谱里找到亲人 - 天天要闻

华侨后代跨国来深寻亲 厚厚族谱里找到亲人

南都讯 记者张小玲 通讯员聂贵花 近日,来自马来西亚的廖汉威、英国伦敦的陈润明及其侄女--来自奥地利的陈万玲,三位身处不同国度的观澜华侨后代,怀揣着对故土的思念与寻亲的渴望,踏上了回国寻亲之路,其中陈万玲仅持有一张1962年拍摄的奶奶照片。在观澜侨联的努力下,他们找到了血脉相连的亲人,也见证了观澜侨联创新打...
外交部:敦促日方同一切美化侵略历史的行为彻底切割 - 天天要闻

外交部:敦促日方同一切美化侵略历史的行为彻底切割

5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日前涉及历史问题相关言论提问。林剑表示,中方注意到有关报道。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给中国和亚洲受害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日本战后重返国际社会的重要前提,是日本同周边国家发展关...
史上最牛岳父,3个女婿、2个外孙也是皇帝,曾孙是千古一帝 - 天天要闻

史上最牛岳父,3个女婿、2个外孙也是皇帝,曾孙是千古一帝

在北魏至隋唐的王朝更迭史上,有位鲜卑贵族用家族血脉编织出一张覆盖三个朝代的权力网络。他本人官至西魏八柱国,却以更特殊的方式在史册留下印记,三个女儿先后成为皇后,两个外孙开创盛世王朝,连曾孙都缔造了被后世称颂的治世。他就是被称为“史上最强岳父
日本广岛大学发现疑似未爆弹 - 天天要闻

日本广岛大学发现疑似未爆弹

据日本广岛县警方消息,当地时间13日上午,警方接到报警称,在广岛市南区的广岛大学霞校区一处拆迁工地,地下发现了疑似为未爆弹的物体。警方已在现场确认到疑似为未爆弹的物体,并在现场周边设置了限制区域。据警方消息,该物体长约90厘米,直径约25厘米。相关方面正在确认该物体是否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据了解,广岛大学霞...
揭秘:司马师将权力传给司马昭背后的政治考量 - 天天要闻

揭秘:司马师将权力传给司马昭背后的政治考量

司马师将权力传给弟弟司马昭而非养子司马攸,是多重历史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涉及司马家族的权力逻辑,也与三国后期的政治生态密切相关。这一选择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晋的建立,也反映了乱世中权臣家族的生存智慧。
窑洞钟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 - 天天要闻

窑洞钟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

1945年8月,延安杨家岭窑洞“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主席的著名论断,犹言在耳。中国人民的韧性已经耗得,二进白宫的美大总统特朗普,癫狂焦虑,抓耳挠腮,不惜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2025年4月2日,公然发动世界贸易大战,一时间,世界2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