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绝笔,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

2025年05月10日18:23:02 历史 1318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114年前的今天

1911年5月3日

林觉民英勇就义

年仅24岁


他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牺牲前写给妻子的《与妻书》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

感动了无数人


今天

让我们走近林觉民

重读《与妻书》


他的绝笔,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 - 天天要闻

图:林觉民


1887年

林觉民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

青年时

他接受民主革命思想

推崇自由平等学说


后来

林觉民与能诗善文的才女陈意映结婚

婚后一年

两人育有一子


他的绝笔,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 - 天天要闻

图:林觉民妻子陈意映


1907年

林觉民前往日本留学

不久后便加入中国同盟会

他曾在演讲中对国人呼吁:

“中国危在旦夕,

大丈夫应仗剑而起。”

还写下《论立宪与教育之关系》

《论今日人心宜重古道》等

一篇篇檄文如匕首

在他的笔下锋利出鞘


他的绝笔,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 - 天天要闻

图:林觉民(右二)全家福

那时的中国

清政府除了要向西方国家支付巨额赔款

还要维护自己在国内的统治

百姓被疯狂掠夺和搜刮

早已无法生存


1910年11月

孙中山在马来亚槟榔屿

召集黄兴同盟会骨干

举行会议

决定从革命党人中

挑选几百名敢死队队员举行起义

地点设在广州


他的绝笔,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 - 天天要闻

图:孙中山


1911年4月的一个深夜

几声低沉的敲门声

惊醒了睡梦中的林孝颖

他赶忙开门

一位身穿制服的青年

出现在他面前

这正是四年前

赴日留学的爱子林觉民


林觉民说这次回来是因为学校放假

而父亲林孝颖却将信将疑

因为那些天

林觉民天不亮就离开家

直到深夜才回家


原来

林觉民这次回来是要参加“选锋队”

也就是敢死队

要参加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9日

林觉民带领二十几名“选锋队”队员

福州马尾登船前往香港


4月24日深夜

林觉民独自坐在书桌前

对国家存亡的忧愁

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冲击着他的心

第二天就要进广州了

林觉民拿起笔

把最后想对妻子说的话

写进信中



《与妻书》(节选)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吾生平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摹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一恸!


辛亥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他的绝笔,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 - 天天要闻


4月25日

林觉民带领“选锋队”潜入广州城

然而

起义军里出了奸细

起义的所有细节

都被两广总督张鸣岐掌握了

这时

很多人提议取消起义

而林觉民说道:

此举若败,死者必多,

定能感动同胞。

吾辈死,而同胞尚不醒者,

吾决不信也。

使吾同胞,一旦尽奋而起,

克复神州,重兴祖国,

则吾辈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

宁有憾哉!宁有憾哉!

林觉民视死如归的态度

让黄兴坚定了起义的决心

1911年4月27日

黄花岗起义打响

战斗过程中

林觉民腰部中弹

血如泉涌

但他强忍伤痛继续战斗

直至力尽被俘

经过一夜激战

因寡不敌众

起义宣告失败

1911年5月3日

林觉民和七十几名被捕的起义军

在广州天字码头从容就义

林觉民牺牲时年仅24岁

他的绝笔,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 - 天天要闻


5个月后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

10月12日

武汉三镇光复

短短几个月时间

大清王朝土崩瓦解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彻底结束


他的绝笔,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 - 天天要闻


不负天下

只负一人

林觉民抱着“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信念

抛妻别子、为国捐躯

血与泪、爱与痛

爱情、亲情与民族大义

凝结成这封《与妻书》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无数仁人志士舍弃自己的小家

只为人民解放、民族复兴

今天我们可以告慰

革命先驱和英雄烈士们

这盛世,如您所愿!

来源:“CCTV国家记忆”

作者:CCTV国家记忆

编辑:胡雅诗(见习)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泰王的二儿子又剃头发,弟弟跟他不一样,虔诚跪拜提帮功的画像 - 天天要闻

泰王的二儿子又剃头发,弟弟跟他不一样,虔诚跪拜提帮功的画像

泰王可真是个香饽饽!后妃们年轻貌美,都为了得到他的宠爱。他的孩子们也是用尽方法,希望得到他的注意。比如说,泰王的二儿子又剃发出家了!泰国王室有一项传统习俗,就是国王或者王储得剃发短暂修行一段时间。当年的普密蓬;在加冕过后剃发出家了一阵子。那
老巷挤400人,政府楼堂停建,市长落泪改政策 - 天天要闻

老巷挤400人,政府楼堂停建,市长落泪改政策

1961年广州有个副市长叫梁湘,去城里的小巷检查工作。回来就让政府停建新大楼,把钱省下来给穷人盖房子。当时没人明白为啥突然变卦,后来才知道梁湘在起义路的小巷里看见了啥。那天梁湘走进一条窄巷,看见破旧大屋里挤了60多户人家,400多人。
玉林新发现一位抗战老兵,今年已百岁! - 天天要闻

玉林新发现一位抗战老兵,今年已百岁!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年份,我市志愿者经调查核实,于5月7日确认一位新发现的抗战老兵——百岁高龄的王光诚老人的身份。王光诚老人的事迹,为我市抗战历史增添珍贵的一页。
原曲龙王庙不让进,谎称里面跑水才来开门,献殿是最大亮点 - 天天要闻

原曲龙王庙不让进,谎称里面跑水才来开门,献殿是最大亮点

原曲大庙又叫“龙王庙”,位于原曲村西券门内。由于此行是从东边的234国道开车进入的,原曲村是古村落,里面的路很窄,还是石板路,车开不进去。问路时遇到了热心大姐,带着笔者一路参观,最后到原曲大庙,只见大门紧锁,她又借口庙内自来水跑水,让文物看
图集︱“中国排面”威武亮相 - 天天要闻

图集︱“中国排面”威武亮相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5月9日上午,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在庆典上,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的102名队员亮相莫斯科红场。
肖峰读《从塞北到西域》︱拉铁摩尔的骆驼 - 天天要闻

肖峰读《从塞北到西域》︱拉铁摩尔的骆驼

[美]欧文·拉铁摩尔著,王敬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2024年5月出版,414页,108.00元历史学家理查德·布利特在其著《骆驼与轮子》思考了一个问题:在漫长的历史中,为何骆驼几乎完全取代了有轮车,成为运输的标准方式?回答这个看似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