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政权不是元朝的什么割据地方的政权。是正统大明的前身。
- 明朝国号叫大明;源头就是明教红巾军起义、 明王出世。
- 元朝统治的末期,由于黄河不断改道,各种天灾不断,再加上其他各方面原因的刺激,最终,爆发了规模浩大的红巾军起义。当时,出现了“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说法。
- 那幺元末的红巾军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
- 1351年,元顺帝征调了15万民工修黄河,实际上这些民工都是穷苦老百姓,为了能混口饭吃,接受了这个“以改兼赈”的方法。只可惜,朝廷小看了地方官吏,很多河工很努力地修河,结果还是填不饱肚子。皇帝荒淫奢侈,不理朝政,奸臣当道,贫富差距过大,官员贪污腐败,人民矛盾突出等等等等。就跟一次事故发生后追究管理混乱,培训不到位,考核不到位,安全设施缺乏保养,检查监督体制形同虚设,甚至弄出个临时工来顶罪草草了事。蒙元鞑子属于游牧民族政权,不知道农业的重要性,加上民族矛盾四等人制度。对中原汉土汉地汉人的破坏性是空前绝后的。
金国和南宋人口总数超过一个亿,蒙古人征服中国以后,全国人口只剩下两千多万了,也就是说蒙古入侵造成了七八千万人口的非正常死亡,这里面排除契丹,女真,西夏等少数民族(他们人口本来就很少)大部分是汉人,据不完全统计北方各省丧失了90%以上的人口,南方丧失了60%的人口,仅四川一省就有两千万人被杀,成都一城捡骨120万,到了元末洪武年间还有很多遗骨没有掩埋。没有这些人口的损失也不会有后来的洪武永乐超过半个世纪不间断的全国移民。
龙凤政权
红巾军起义是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领导的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颍州。因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又因其烧香聚众,亦称“香军”。1355年-1366年,刘福通在亳州(今安徽亳州谯城区)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原属红巾军的朱元璋独树旗帜,1368年正月,在南京称帝,建元洪武,国号大明。
红巾军起义领导组织模式是小明王属于名义上的领导,徐寿辉教导中部湖北湖南一带,最后陈友谅把上司徐寿辉干掉取而代之。各自为政,其目的都是消灭元朝。其他地方如江浙张士诚、方国珍、四川明玉珍、福建陈友定、都是地主阶级军阀。
朱元璋参加起义军之后,就活跃在自己的老家濠州附近。在郭子兴去世以后,朱元璋领导起义军逐步扩大根据地,最终,攻下了元朝东南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南京,当时被称为集庆路。占领南京以后,朱元璋依靠富庶的东南地区,扩大力量、招兵买马,崛起成为南方不可小觑的起义军力量。接着消灭两湖江西的陈友谅、苏南张士诚、浙东方国珍。逐步一统天下。
没有北方红巾军起义颠覆性破坏元朝统治基础,南方各个军阀最后很难消灭元朝。张士诚就是土皇帝反元、降元、联合元军打北方红巾军。北方红巾军由于内斗,小明王就是个招牌,刘福通专断进军的错误……逐渐削薄溃败。老朱派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来,但在瓜步渡江时悄悄将船底凿漏,小明王沉于江底。接着,朱元璋宣布不再以龙凤纪年。老朱把顶头上司小明王干掉。隔年建立大明,称帝年号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