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中校不肯剃胡子,毛主席特批:既然是他,就开个特例

2022年07月03日19:54:23 历史 1830

1955年9月27日,北京举办了隆重的授衔典礼,从元帅到准尉,全军共有60多万名干部获得了准尉以上军衔。由于事关重大,北京及其他各大军区授衔时,都会提前发布有关规章制度,以免授衔典礼出现意外,其中对于干部们的仪容仪表更是提出了具体的规定,由于干部们男性居多,因此有一条规定就是不允许留胡子。然而,全国60多万名干部里,却有一人享有特权,可以保留自己的长胡子,毛主席特别为他破了例。此人是谁,他为何能享受到元帅都没有的特别待遇呢?


1955年授衔,中校不肯剃胡子,毛主席特批:既然是他,就开个特例 - 天天要闻

此人名叫蒋维平,他的军衔并不属于最高的行列,只是中校级别,但他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年纪最大的中校,授衔时已经77岁了。蒋维平的一生颇有传奇色彩,先后加入清军、北洋军、国军,60岁那年才加入我党我军,有“军中华佗”的美名。

1878年,蒋维平出生在河北房山一个农民家庭,当时清朝还没灭亡,但也已是日薄西山,普通百姓的日子就更艰难了。因为家里太穷,蒋维平从小就出去打工,给人当学徒、长工,赚几个微薄的工钱来贴补家用,至于去学堂里读书,蒋维平连想都没想过,在那个乱世中,普通人能不挨饿就不错了,哪有闲钱让他上学呢?

虽然没有受过正式的教育,但蒋维平还是有很强的家国观念,他觉得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为国为民做点贡献。蒋维平20岁出头的时候,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这种屈辱让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难以忍受,激愤之下,蒋维平毅然投军,加入了李鸿章麾下的清军。

然而,真正参军后,清军内部的腐朽令蒋维平大失所望,腐败无能、固步自封,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挽大厦于将倾?蒋维平意识到,清王朝走向末路只是时间问题,只有推翻封建社会,国家才能迎来新生,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于是,蒋维平离开了清军,又先后加入了袁世凯段祺瑞的北洋军。

从清政府到北洋政府,蒋维平发现他们都不是真心实意地为国家和百姓考虑,军队成了当权者互相倾轧和压迫百姓的工具。当时蒋维平在北洋军中混得还算不错,当上了副团长,收入还算可观,足以让他在那个时代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但是蒋维平参军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自己,因此最终他还是离开了北洋军,回到河北老家学医种地。


1955年授衔,中校不肯剃胡子,毛主席特批:既然是他,就开个特例 - 天天要闻

当时是1930年,蒋维平已经52岁了,在那个时代算是老年人了,因此蒋维平打算在老家当个农民,平凡地度过余生。蒋维平虽然没什么文化,却十分好学,他拜师学医,自己苦心钻研医术,很快就在当地小有名气,只要不是太复杂的病症他都能治。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国掀起了抗日热潮。蒋维平隐居在山村,也得知了此事,他本想平凡度日,但内心的热血却一直鼓动着他。蒋维平想,自己已经是一把老骨头了,只要能多杀几个日军,哪怕死在战场上也算是值了。于是,蒋维平关掉了自己的医药铺子,再度出山参军。

这次蒋维平加入的是国民党军队,是宋哲元麾下的第29军第3师。因为年纪比较大,蒋维平主要负责的还是以后勤工作居多,很少真的上阵杀敌,但蒋维平也很满足,只要能为抗日出一份力,他并不在乎能否立功升官。

然而,命运似乎一直在跟蒋维平开玩笑,就在蒋维平做好随时为抗日牺牲的准备时,他所在的队伍却宣告解散了。3次参军却都是失望而归,蒋维平有些心灰意冷,他只是想为国家做点贡献,没想到却始终不能如愿,难道中国真的不存在一支可靠的军队吗?此时没人能给蒋维平答案,无奈之下,蒋维平只好再次回到家乡。

不过,这次参军也不是全无收获,蒋维平接触到了西医,他回家后开了一家西药店,把先进的西医和之前自己所学的中医结合起来,生意还算不错,足够维持生计。

又过了几年,60岁的蒋维平再度迎来命运的转折点。1938年2月,八路军第120师359旅挺进平西,正好经过蒋维平的家乡。蒋维平听人说,八路军跟别的军队都不一样,不仅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会接济穷人。蒋维平在清军、北洋军、国军待过,很清楚这些军队的风气,因此他觉得,也许自己应该再做最后一次尝试。

蒋维平关掉药店,把店里所有的药材打包好,带着自己义子,冲破日伪军的重重封锁,一路有惊无险地来到了八路军的驻地。当蒋维平说自己想要参军时,在场的人都对这位老爷子肃然起敬,要知道当时抗日形势很严峻,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到战场上去的,更何况是一位花甲老人?蒋维平本可以在家乡安心当个郎中,却为了抗日自愿放弃安逸的生活,这种精神怎能不令人动容呢?

考虑到蒋维平年事已高,再加上他懂医术,组织上安排他担任县城的救国会主任和359旅团制药厂的厂长。


1955年授衔,中校不肯剃胡子,毛主席特批:既然是他,就开个特例 - 天天要闻

一开始,对蒋维平这位老战士,大家是既尊敬又害怕,因为蒋维平看起来总是一脸严肃,脾气也大,得理不饶人,要是有什么错处被他抓住了,他能骂得你抬不起头来,而且蒋维平年纪大,都能当很多战士的爷爷了,因此还真没几个人敢跟他对着干。不过,时间长了以后,战士们就发现老爷子是面冷心热,他从不会乱发脾气,就事论事,对待伤员和病人十分有耐心,而且蒋维平是一个热心肠,经常拿出自己的津贴给伤员买营养品。

虽然因为年龄原因,蒋维平没有机会上战场打仗,但他在其他领域却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时战事艰难,每天负伤的战士不计其数,除了刀伤、枪伤之外,在外打仗还容易患上消化系统或者一些传染病。更糟糕的是,为了对我军造成更大的伤害,阴险的日军封锁了当地的药材市场,别说是成品药了,就连药草都买不到,这无疑会耽误大量伤员的病情,给我军造成严重损失。

见此情形,蒋维平不顾自己高龄,翻身越岭,去附近的山里采集草药。另外,蒋维平跟随部队每到一处,就会深入民间收集药方,经过反复试验和比对后,配制出了40多种药丸、药膏等,治愈了大量伤员。

1941年,蒋维平所在的部队进驻陕西米脂县,由于条件艰苦,再加上水土不服,不少战士都病倒了,根本无力作战。在药品奇缺的情况下,蒋维平想出了一个“土办法”。他带着40多名战士四处搜集芒硝,做成硫酸钠,解决了一大难题。另外,针对当时军中难治的疮疖,蒋维平用猪油和蜂蜜熬成药膏,一开始大家还有些不敢用,后来发现这“土法子”有奇效,此后大家对蒋维平的医术是心服口服。

在米脂驻军期间,蒋维平还救下了一个女子。一天,蒋维平和往常一样上山采药,偶遇了一个地主家的丫鬟。经过简单的交谈,蒋维平得知丫鬟也是河北人,因为逃难才来的陕西,无奈被卖入地主家做工,主人每天非打即骂,受尽了折磨。

蒋维平年纪都能做这丫鬟的爷爷了,再加上两人是老乡,看到小姑娘哭得凄惨,蒋维平起了恻隐之心,就去地主家说自己要把小姑娘赎出来。

当时蒋维平到处跟着部队行军打仗,手头上没有什么钱,只有刚到手的12斗小米的津贴。也许是看蒋维平年纪大,又穿着军装,地主倒是没怎么难为他,收下12斗小米后就把丫鬟交给了他。

蒋维平把小姑娘带回了部队,安排在卫生队打杂,几年后姑娘嫁给了我军一名副营长。可以说,因为蒋维平的善举,姑娘的一生都被改变了,他虽然从军后不再行医,却也当得起“妙手仁心”四字。


1955年授衔,中校不肯剃胡子,毛主席特批:既然是他,就开个特例 - 天天要闻

1943年,国民党反动派对我党边区实行包围,为了实现自给自足,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劳动”。已经65岁的蒋维平被任命为南泥湾九龙泉719团农场场长,别看他年纪大,干劲却不输年轻人。蒋维平带领农场100多人开荒400多亩地,不仅实现了粮食自给,还上缴了近3万公斤公粮。在蒋维平的努力下,他负责的农场被评为第一模范农场,而他本人也被边区授予了“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解放战争爆发后,蒋维平作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分院的院长,再度令所有人刮目相看。在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中,他带领医护人员,救治了至少1200名伤员,挽救了不知多少人的性命。

正是因为蒋维平所做的贡献,尽管他很少和敌人正面作战,却依然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就连毛主席也对他印象十分深刻。

1955年授衔时,当得知自己被评为中校后,已经77岁的蒋维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但是,一个问题却困扰着蒋维平,那就是他的胡子。多年来,蒋维平一直有蓄须的习惯,但是授衔典礼却有相关规定,不允许男子留胡子。要是剃掉胡子,蒋维平还真有些舍不得,于是他向上级请示,自己能否保留胡子,如果不能自己就剃掉。

蒋维平从参军那天起就留着胡子,大家也都知道,能理解他的想法,于是上级就继续向上反馈这一情况。终于,这件事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他一听是蒋维平,对这个60岁参加的老人印象还很深,毛主席笑着说:“既然是他,那就开个特例吧!”就这样,蒋维平的胡子被留了下来。


1955年授衔,中校不肯剃胡子,毛主席特批:既然是他,就开个特例 - 天天要闻

1964年7月,蒋维平去世,享年86岁。他的一生,先后经历了清军、北洋军、国军和我军,虽然中间屡遭挫折,却从未真正绝望,每次都会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蒋维平的行为,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战功,却挽救了无数生命,致敬英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南京:为离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举行熄灯悼念仪式 - 天天要闻

南京:为离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举行熄灯悼念仪式

当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2025年离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刘贵祥、谢桂英举行熄灯悼念仪式,两盏灯箱逐渐熄灭,两位幸存者的照片从彩色变为黑白。截至目前,南京市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与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26人。7月2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代表和社会各界代表参加熄灯悼念...
徐向前元帅及黄杰同志生前物品捐赠仪式在山西举行 - 天天要闻

徐向前元帅及黄杰同志生前物品捐赠仪式在山西举行

中新网忻州7月2日电 (记者 胡健)记者2日从山西省文物局获悉,徐向前元帅及黄杰同志生前物品捐赠仪式1日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徐向前元帅纪念馆举行。7月1日,徐向前元帅及黄杰同志生前物品捐赠仪式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徐向前元帅纪念馆举行。山西省文物局 提供 这批捐赠物品包含徐向前及黄杰生前书籍文件、生活用品、历史照...
李登辉的最后时刻:因喝牛奶呛到,咳嗽不停,被紧急送医 - 天天要闻

李登辉的最后时刻:因喝牛奶呛到,咳嗽不停,被紧急送医

说到李登辉的离世,其实很多台湾人,包括不少大陆的朋友,最早听到的消息,都是一句挺荒诞的话——“喝牛奶呛到了,送医院半年没出来。”你要说这是哪位普通老人家,家人和朋友顶多是担心一下,圈子外人不大会关注。但这人叫“李登辉”,那就不是一般的小事。
安徽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推荐人公示 - 天天要闻

安徽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推荐人公示

大皖新闻讯 近日,安徽省教育厅发布《关于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候选人推荐对象(安徽)的公示》。具体如下: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宣传选树活动的通知》,经各地各单位推荐申报、安徽省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遴选推荐委员会评审,确定利辛县第一中学正高级教师侯纯广、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干想干的事见想见的人去想去的地:致敬《登山家》 - 天天要闻

干想干的事见想见的人去想去的地:致敬《登山家》

这部电影,是胡涛推荐给我的。就在前一晚,我们还在一起吃饭,庆祝他刚刚征服了世界第五高峰马卡鲁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饭桌上,他平静得像在谈论一次周末的远足,而明天,他即将启程,去挑战那“野蛮巨峰”K2。我忍不住问起路上的危险。他淡淡地说,从马卡鲁下来时就得了感冒和肺炎,几乎是靠着消炎药和意志力登上了干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