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南都“假太子”案——弘光遗事

2022年07月02日13:55:11 历史 1314

大明南都“假太子”案——弘光遗事

于恢


曾经有一部老电影《传国密诏》,讲述的是崇祯太子一路逃难,来到南京反被认作“假太子”的故事。对于明末“假太子”一案,历来众说纷纭,至于其间真伪,似乎也很难辨别。因为历史学家注重的是证据,而非看似合理的推论。

现在留下来的官方记载,都认为太子是假。而一些民间笔记,却认为太子为真。笔者不是历史学者,对于明清史料接触不多,所以只能凭借所能看到的资料来对此作一分析。

在电影当中,崇祯皇帝将写好的即位诏书亲自交给太子,并且太监王承恩还嘱咐侄儿王之明小心护送。但是到了南京之后,弘光皇帝不愿让位。因此马士英故意刁难太子,诬陷太子为假,还言之凿凿地说太子本名王之明,就这样太子就被关了起来。


王之明怀揣着即位诏书跑到左良玉那里求救,于是左良玉以清君侧的名义挥师东进。然而一直虎视眈眈的满洲贵族也开始攻打南京,最终南京陷落。

当然电影中的王之明实际并不存在,所谓的王之明据说是弘光朝廷强加给太子的名字。据当时的笔记记载——太子被关到监狱之后,愤愤不平地说道:我乃明之王,何来王之明!

但从文笔分析,这则明显具有戏剧性的记载,可靠性并不大。虽然如此,笔者还是倾向于太子为真。因为但凡假冒,总要有利可图。此时山河破碎,兵荒马乱,不知道假冒太子究竟有何目的?说起假冒皇族的事例,在南宋倒是有冒充公主的事情。但那时宋金之间已经达成和议,所以假冒皇族可以得到荣华富贵。而弘光年间的所谓假太子,不知因何非要冒充太子?


关于弘光年间的假太子一案,绝非空穴来风。只是此案匆匆了结,确实容易给人留下疑点。我的看法是,在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后,崇祯皇帝的皇子是有可能逃出来的。李自成虽然属于“官逼民反”,但李自成对待皇帝还是相当尊敬的,尤其是看到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更是为之动容。在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崇祯皇帝的几个皇子都受到了相当的优待。

对于李自成来说,攻下了明朝首都,还俘虏了明朝太子,何况还有大批的明朝官员投降,此时的李自成真可说是志得意满。所以李自成并未想过要进一步巩固政权,反而是以一副天子的姿态派人去招降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但出乎意料的是,吴三桂竟然投降了语言风俗完全不同的满洲贵族。毫无防备的李自成面对吴三桂与满洲骑兵的联合进攻,竟然兵败如山倒。


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失去了斗志的农民军,无异于一群惊慌失措的绵羊。一片慌乱之中,自然无人关心太子的下落。于是,明朝太子就趁机逃出了北京城。当然电影中的传国密诏是没有的,太子首先想的就是先逃到南方再说。

以上的论述即是说,明朝太子有很大可能从北京城里逃出来,并且来到南京的太子就是真太子。至于弘光朝廷出于私心,故意将真作假,这也十分正常。


大明南都“假太子”案——弘光遗事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美国以强凌弱,联大上演罕见一幕,中方见义勇为,团结全世界抵制 - 天天要闻

美国以强凌弱,联大上演罕见一幕,中方见义勇为,团结全世界抵制

6月13号,联合国大会以“消除以单边治外强制性经济措施作为政治和经济胁迫手段”为议题,就美国等部分国家的制裁问题举行会议。在当前西方国家动辄以经济封锁、打压制裁为手段恃强凌弱的背景下,联大举行相关会议十分应景,体现了联合国作为最具权威性的多边政府间组织,应发挥
宁夏中卫:“绿进沙退”背后的科技之变 - 天天要闻

宁夏中卫:“绿进沙退”背后的科技之变

走进位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的腾格里锁边固沙示范性项目现场,工人们正推着一台台像拖拉机车头一样的“扎草车”铺设沙障,两片代替车轮的圆形压草刀滚过,麦草就被整齐地扎进沙地里,一个个草方格雏形渐显。  “这片示范区有8000亩,今年我们上了30台机器固沙,一台机器一天就能扎50亩草方格,比过去纯人工效率提高了50%...
日本战争扩张之路 - 天天要闻

日本战争扩张之路

在历史的长河中,日本曾走上一条战争扩张领土的道路,这背后有着复杂而多面的原因。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相对匮乏,生存空间有限。这种地理环境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产生对外扩张以获取更多资源和土地的欲望。对资源的渴望,成为推动日本走向战争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