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少将沈醉,晚年享受副部级待遇,为何要冒险去祭拜戴笠

2021年04月20日22:48:54 历史 1384

提起军统特务组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军统的杀手让无数人胆寒,在军统杀手之中名气较大的有三人,分别是周养浩、徐远举和沈醉,并称军统“三剑客”,这三人之中又以沈醉为最!

军统少将沈醉,晚年享受副部级待遇,为何要冒险去祭拜戴笠 - 天天要闻

沈醉是湖南湘潭人,他的姐夫余乐醒是军统前身复兴社的教官,资深骨干,他在姐夫的介绍下加入了复兴社,后来凭借年轻能干在军统之中崭露头角,以年纪小资历老而著称。

在其姐夫的关照下,沈醉在军统如鱼得水,更重要的是他有真本事,连戴笠都对其十分欣赏,1938年,复兴社改组为军统局,沈醉就被戴笠任命为军统上海站行动组的组长,是军统在上海的最高负责人。

后来沈醉还担任了军统总务处少将处长等职,沈醉明白这是戴笠对他的提携,戴笠对沈醉确实不错,当时沈醉看上了特训班一个叫粟燕萍的学员,按照规定,军统成员之间是禁止恋爱的。

然而戴笠却为沈醉破例,批准了他和粟燕萍结婚,这样的恩情让沈醉铭记在心,此后更加舍生忘死地为戴笠卖命,进而沈醉成为了戴笠手中的剑,杀了汉奸也杀了一些革命志士。

1949年12月9日,卢汉在云南昆明起义,扣押当时正在昆明的沈醉,就这样沈醉成为了战犯,几经转移关进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沈醉被关押了11年,一直到1960年11月28日被特赦。

军统少将沈醉,晚年享受副部级待遇,为何要冒险去祭拜戴笠 - 天天要闻

在前两期被特赦的人员之中,沈醉是唯一的军统要员,特赦后的沈醉与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等人一起被安排到中国文史资料委员会担任文史专员,负责撰写一些国民党的历史资料。

工作期间的沈醉还算安分,不过在1964年,他却干了一件在当时看来影响很不好的事,那是3月12日,当天是中山先生逝世39周年的祭日,沈醉也跟随其他人一起前往拜谒中山陵。

据沈醉之女沈美娟讲述,当时在南京期间沈醉除了拜谒中山陵之外,还独自去了戴笠的墓地,沈醉在其撰写的《我这三十年》一书中也提到了此事,他描述说,戴笠的墓,除了墓碑被砸,其余都保留完整。

沈醉冒险去祭拜戴笠,许多人说他是没有忘记戴笠的恩情,不能排除有这部分的原因,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也与戴笠对下属的魅力有一定关系,从一件小事可以看出,那是1942年的时候。

当时训练所招募了一批新学员,训练期间负责做饭的厨师长克扣学员的伙食,饭里常有谷壳,不少学员因此拉肚子,后来得知了此事,下令把厨师长送进了渣滓洞,天天吃带谷壳的饭,学员个个对戴笠敬佩不已。

军统少将沈醉,晚年享受副部级待遇,为何要冒险去祭拜戴笠 - 天天要闻

1980年,经过有关部门的查证,卢汉起义时沈醉也在起义通电上签字了,并要下属的特务组织成员到指定地点报到缴械投降,这是有功的,后来沈醉的身份从战犯改为了起义将领,享受副部级待遇。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展出赵一曼遗书:亲爱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展出赵一曼遗书:亲爱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

极目新闻记者 李迎 曹雪娇7月7日,《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8日,该展览面向公众对外开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恢复开放。赵一曼牺牲前给儿子的遗书(图源:记者拍摄)据了解,本次展览面积1.22万平方米,将展出照...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 天天要闻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立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了“两个一百年”...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 天天要闻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立狮脑山巅,望太行云烟。那座座峰峦如同无言的丰碑,铭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峥嵘岁月、不朽功勋。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正在山西阳泉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为粉碎...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 天天要闻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阳泉市考察。他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光辉历史,了解当地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等情况。 阳泉狮脑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团大战纪念碑直指苍穹 不远处,...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 天天要闻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焚烧秸秆,常被误认为是千年传统,实则是现代农业的“时代病”。古人用秸秆,少有“一烧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万种智慧。 从《齐民要术》到《陈旉农书》,从堆肥还田到修筑屋舍,秸秆在古人的手中,是滋养农田的肥料,是遮风挡雨的材料,是饲养牲畜的食粮。焚烧秸秆,绝非古人首要的选择,而是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人们...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 天天要闻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血与火的14年抗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无数国人在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奉献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在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是对日战事最多、最惨烈的正面战场之一。当时全省人口3000万,征募的兵...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 天天要闻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高志凯和他那句“在恒河画一条线”的说法都火了。有网友还提议,这条线未来就应该叫“高志凯线”。印度人听了可能都懵了,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条线的由来高志凯是一位智库学者,他所说的画一条线,实际上是针对臭名昭著的麦克马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 天天要闻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公元 105 年,东汉宫廷宦官蔡伦将一批质地轻薄的 “新纸” 呈给汉和帝。谁也未曾料到,这看似寻常的发明,会成为撬动中华文明进程的杠杆。在此之前,竹简笨重如石,绢帛贵比黄金,知识的传播被牢牢锁在少数人的书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