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曾凌轲
摄影记者 李辉 刘中灿
5月23日,《数字中国发展报告》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其中包括了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务、工业互联网产业等多种类目。
这一年,数字经济在湖北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60%。未来这一比例还将继续增加。今年3月,湖北省出台《湖北省数字经济促进办》,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丰富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建立数字经济企业储备库,吸引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在本省设立主要办事机构或大型分支机构。
其实,湖北人的生活早已被数字经济改变。湖北90后视频号达人“洪湖赵美丽”在直播间销售洪湖特色农产品,半月内菱角销量超10万公斤;黄梅青年李九民在视频号上做服装销售,已建立自己的直播仓库团队,月入最高超百万;湖北襄阳正在建设“智能网联+智慧交管”融合应用城市,建成后人工智能红绿灯将能“治堵”,提升路口通行效率……

2023数字经济(东湖)论坛现场
1996年,美国学者唐·塔普斯科特(Don Tapscott)首次在书中提出“数字经济”这一概念,并详细论述了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被认为是最早提出“数字经济”概念的人之一。
此后,数字经济的含义也不断扩大。2016年,G20杭州峰会发布《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再次定义数字经济: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如今,数字经济将如何继续改善人们的生活,为经济发展注入何种动力?5月22日,2023数字经济(东湖)论坛在湖北武汉举行,各领域专家、学者集思广益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点迷津,同时也为湖北数字经济如何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谢康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平台企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在2021年,以微信、淘宝等为代表的平台企业内涵式直接创造就业约9000万,间接创造就业约2.4亿,外延式带动就业约1200万。
他认为,湖北正是最适合用平台经济来发展促进就业的。谢康解释称,经济发展和就业灵活性之间是倒U型的关系,即一线城市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利用平台经济、零工经济促进就业的效果均没有中游省份明显。
“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比如北京、上海,其实本来基础设施就发展起来了,相当于在发达国家反而电商不行,它基础设施很好,随便一个地方就能买到东西,为什么要做电商呢?水平低的省份,基础本来就差,平台经济发挥不出效能。而湖北正好跟平台经济的发展是匹配的,处于倒U型的顶点。”谢康进一步说明。
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吴传清则从产业角度,对湖北工业提出了新的建议。
吴传清认为,下一步,湖北要通过数字技术运用,推动钢铁、化工、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武汉一定要在新一轮的竞争里面,奋力打造成为数字经济的一线城市。“发展数字经济,武汉不但要培育新产业,把武汉的光电子、北斗、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继续发展壮大,也要通过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5G技术的应用,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经南甚至展望,在北斗系统的辅助下,时空智能不仅能赋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还能直接赋能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覆盖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未来,时空智能将可以从多个方面赋能数字经济,例如,基于北斗统一时空基准,以位置为纽带动态关联事物或事件的多时态、多主题、多层次、多粒度信息,通过泛在测绘和定位导航授时等将时空智能赋予人自身、机器和环境,让三者拥有或者增强时空智能优势,即增强人自身的PNT智能、赋能行业应用、赋能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例如赋能自动驾驶,北斗的厘米级定位功能不仅可以给车辆提供导航定位服务,还可以绘制供机器使用的高精地图,通过“北斗+5G”赋能自动驾驶基础设施(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高精地图)精准时空位置,实现厘米级导航定位、环境感知、路径规划与决策控制,最终实现完整的汽车自动驾驶。
2023年,“数字经济之父”唐·塔普斯科特再次发声:数字化经济已经成为了经济本身、经济本体,不会再区分什么叫做数字化和虚拟经济,数字化经济就是经济本身。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万物即可数字化的未来正在到来,着实令人期待。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