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个朋友向我抱怨,说她父母就是铁公鸡,抠门得要死。明明家里经济条件不错了,可他们还是舍不得花钱,要把钱攒着,他们就是没苦硬要吃苦的人。
我这朋友是开店的,一个人经营着一家副食品小店。今年,她骑着电动车去店里时,在路上摔了一跤,摔得很严重,要动手术。
她老公急得不得了,要去医院照顾她。他就没法安心工作,结果在工作上出了差错,被公司开除了。
这样一来,夫妻俩都没有收入了,而花钱倒是像流水一样了。
夫妻俩一向大手大脚花钱的,现在又要住院,又动了手术,他们手头里那一点点积蓄,一下子就没了。朋友和她老公,在经济上就马上陷入困境了。
后来,朋友的父母拿出了20万,支援他们,他们才平安渡过难关。
朋友出院后,我去看她时,她反反复复说,多亏她父母支援他们了。
我就说:“你不是一直嫌你父母抠门,不会享受的吗?现在危难关头,还是他们有能力应对,你自认为会过日子的人,却应对不了了。”
朋友就不好意思地说,是她不对,还是父母做得对,应该要像父母那样。
其实,父母不愿意花钱,千方百计要把钱攒起来,无非是下面这3个原因。
1、受过穷,很珍惜钱
我们父母那一辈的人,大多都是受过穷的,经历过一分钱憋死英雄汉的时刻。
那时候,住在破旧的平房里,夏天热得半死,连台风扇都没有,更别提空调了。家里娶亲或嫁女儿等,就要不断地攒钱,不攒钱,就没钱给子女办婚事。因为要攒钱,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过过这种苦日子的人,现在手头里有钱了,就格外珍惜这些钱,舍不得花掉。
想当年,挣钱多难,现在拥有了,又怎么舍得轻易花出去呢?现在再怎么省钱,日子总比过去好过了,过过苦日子的人,都是特别珍惜现在的好日子的。
受穷时遭遇过的创伤,深度地烙印在脑子里,那是刻骨铭心的。现在过好日子了,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依然提醒着自己,所以自己会舍不得花,要把钱攒着。
2、想要安全感
口袋里有钱,心里不慌,遇到事情时,起码自己还有钱,不用为钱而发愁。如果没有钱,事情来了,没钱去解决,怎么办?
人生变化莫测,意外随时会发生的。
年轻人经历的事情少,想问题比较简单,只看眼前,想不到会有意外情况。父母经历的事情多了,看到的听到的也多了,深知意外随时会发生。
所以,父母手头里有钱时,他们会舍不得花,想要攒着,有点积蓄,心就安定一些。
父母明明手头里有钱,可还舍不得花钱,非要攒着,实际上是他们想要一份安全感。如果没有钱,他们心里不踏实,年纪逐渐大了,身体随时会不行的。
身体不行了,就会挣不到钱的,自己打拼的资本已经少了。他们要攒着钱,以防万一,万一自己哪天身体不好了,自己还有积蓄,那不工作也行。
他们要的是一份安全感,是想夜里睡觉睡得踏实一些,不要为没有钱而担忧和恐惧。
3、养成习惯了
因为曾经受过穷,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几十年坚持下来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花钱和攒钱,都是一种习惯。
有的人大手大脚花钱,花习惯了,他是刹不住车的,所以会一直大手大脚花钱,存不下钱来。
而那些喜欢攒钱的人,也是如此,习惯了攒钱,就一如既往攒着。一个人,只有过他习惯的生活,他的心里才会踏实,不会恐慌。
如果突然改变了这种习惯,人会恐慌的,会不踏实的。
所以有些人一下子花掉了很多钱,会吃不好,睡不好,觉得心里很不安,像犯了罪一样。他们宁愿过得苦一点,也要保持原来的习惯,因为已经习以为常了,不想改变了。
习惯攒钱也是一件好事,只要不是太抠门就行。勤俭节省是美德,把钱攒着,口袋里有积蓄,遇到事情才能从容应对。
结语:
一个家庭要有财富,一定要开源节流,既要努力多挣钱,又要节省开支。
如果努力挣钱了,钱大把大把进来了,但大手大脚花钱,那钱还是攒不起来的。如果不挣钱进来,光靠节省,那也是不行的,压根儿就没钱,你拿什么攒呢?
明明手头里有钱,可还不愿意花钱,要千方百计攒着的人,其实是奉献型的人。因为他们攒下的这些钱,最终还是会传给子女的,因为他们走的时候,一分钱都带不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