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男轻女的大叔大婶终于遇到了一个“乘龙快婿”

2025年03月12日08:12:08 情感 1432

接上篇

上篇讲到大叔的老大闺女嫁到了外村,但是依然是家里的经济来源之一。

接下来轮到老二闺女了,老二闺女辍学后没有外出打工,喜欢留在家里,洗衣服做饭样样精通,久而久之,大叔和大婶就有了这样一个想法:给老二闺女找个上门女婿。第一可以把这么勤快、顾家、能干的闺女留在身边儿;第二不耽误传宗接代。就这么干,大叔立马放出风口,他俩老二闺女要招上门女婿。

重男轻女的大叔大婶终于遇到了一个“乘龙快婿” - 天天要闻

这样的消息在一个小山村里传的非常快,加上大叔家这个老二闺女长得俊俏,高挑的个子,端庄大方,很快就有媒人找上门来,因为当时这老二闺女才十七八岁,和媒人对接的就是大叔大婶。

最终让大叔和大婶顺利吐口的是邻居介绍的一个外乡男子,男子其貌不扬,年龄偏大。大叔大婶举双手赞成的原因是:这个男子在当时的烟厂里上班。

邻居介绍这个男子给大叔家女儿只有一个意图:去烟厂卖烟的时候可以走后门,还可以把烟叶评个高等级,卖个高价钱。大叔大婶举双手赞成的原因:一是这个男子有工作,年龄大点儿也无所谓;二是自己也是十多年的老烟农了,如今烟厂里也有自己人了,去卖烟不用排队还能卖上高价钱。

大叔和邻居一拍即合,立马安排家人见面,大叔的二闺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听话,爹娘说啥就是啥。爹娘同意的亲事她肯定同意,就这样俩人开始正式交往了,在这期间,大叔和邻居家去卖烟评的等级高卖的价钱还贵,村里人都羡慕地说:看人家,攀上了好亲戚可真是劲儿大啊,一举两得。

重男轻女的大叔大婶终于遇到了一个“乘龙快婿” - 天天要闻

后来,村里人才知道这个男子愿意当上门女婿的真正原因:一是长相不讨人喜欢;二是家庭住址太差,在山沟沟里,连车都不通;三是吃嘴怕干活。

但是,大叔大婶满意就行。很快在俩人交往阶段,这个男子便住进了大叔家里,大叔大婶心里很清楚地知道,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院子里就会有个黑影偷偷溜进老二闺女的房间,大叔大婶心里暗暗窃喜。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婚姻的扎心真相:谁讲理,谁就输了 - 天天要闻

婚姻的扎心真相:谁讲理,谁就输了

“鱼要讲水,人要讲理。”很早的时候,我们就被这样的心灵鸡汤喂养——“讲理走遍天下,不讲理寸步难行。”于是,与陌生人讲道理,与朋友讲道理。然而,当我们踏入婚姻的殿堂时,却发现,那些条条框框的“道理”似乎失灵了。环视身边,很多失败的婚姻就是败给
大龄单身男女,开始在直播间连麦相亲 - 天天要闻

大龄单身男女,开始在直播间连麦相亲

#头条创作挑战赛#☉作者 | 暮岁十点读书会出品相亲这个标签,曾与奇葩经历、焦虑吐槽等内容紧密绑定。无数年轻的单身男女,或是迫于家里的压力,或是无法拒绝熟人的介绍,纷纷踏上了相亲之路。
年纪越大,桃花运越好的男人,身上有“三气” - 天天要闻

年纪越大,桃花运越好的男人,身上有“三气”

有人认为,男人的魅力如流星,随着年华老去便会黯淡。我却认为,真正有魅力的男人,越到中年,越显现出独特的吸引力和成熟魅力。他不是靠外表博得好感,而是凭借底气、才气与和气,把岁月沉淀为自己的财富。年纪越大,越像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每翻一页都令
人到中年想通过婚姻来改变命运,现实吗? - 天天要闻

人到中年想通过婚姻来改变命运,现实吗?

有位作家曾说过:无论男女如果没有独自生活的能力,没有人会成为你生命中的避风港,只有你自己才是最终的庇护所。女人要明白,真正的幸福是靠自己完成的,与他人无关,有一个爱你的人是福气,能够爱自己则是能力!深以为然,发现了吗?
父母死了不报丧,更不通知亲朋好友,不大操大办,对吗? - 天天要闻

父母死了不报丧,更不通知亲朋好友,不大操大办,对吗?

家中长辈死了不报丧,更不通知亲朋好友,不大操大办,这做法对吗?生活往往充满了无法预料的复杂与冲突,尤其是家中长辈离世,亲情,责任,习惯和现实之间的拉锯,往往让人无法喘息。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无情无义,太可怕了,父母死了也不报丧,不通知亲朋好友,
带外孙10年,女婿说养老不关我事,我收回房,让女婿全家睡大街 - 天天要闻

带外孙10年,女婿说养老不关我事,我收回房,让女婿全家睡大街

十年辛劳换寒心晨光透过纱窗洒进厨房,陈玉兰揉了揉发酸的肩膀,将刚蒸好的小笼包端上餐桌。案板上,剁碎的猪肉还带着新鲜的凉意,那是她今早五点就去菜市场挑的前腿肉,为的就是让小宇吃上一口热乎的鲜肉包。“妈,小宇校服找不着了!” 苏晓雯的喊声从卧室
痛心!18岁女孩溺水而亡,遗书提到4人,最后一句话让人泪奔 - 天天要闻

痛心!18岁女孩溺水而亡,遗书提到4人,最后一句话让人泪奔

18岁的女孩,本应该坐在教室里好好地学习,在父母面前撒撒娇,好好享受地生活,享受大好青春,可花儿一般的年龄,她的生活却没有那么美好。李艳君,18岁,来自广西,在当地的一所民族商业学校读中专,5月1日这天学校放假,很多孩子都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