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后,极简生活最养人

2025年04月12日22:20:21 情感 9972

医学教授李军红在《简养》中,写过一段话:

“养生其实并不复杂,也不需要太多的技巧。

通过简单的饮食、运动与休息,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就可以调理身体、保持健康。”

特别是中年以后,身体大不如前,心灵也疲惫不堪。

睁眼忙着家里的琐事、工作的难事,闭眼愁着兜里的钱、烦着孩子的学业。

大大小小的事,无时无刻不在消耗我们。

对此,山下英子说:

想要让生活变得快乐,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扔掉那些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

人到中年,对生活删繁就简,一切从简,才是最养人的。

1

物质极简

作家傅士德说,现代人的通病,是热衷于拥有一切。

很多中年人因为混迹社会时间长了,物欲格外旺盛。

房子要跟人比谁大谁小,车子要与人比谁的奢华高贵,穿戴要显示身份地位……

却不知,人想要的越多,越是会沦为物质的奴隶,让那些过多的欲望压垮自己的身心。

懂得节制欲望,物质简单了,你才能不为外物所累,活得舒适惬意。

钱钟书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家中除了一张桌子和沙发外,几乎没有任何家具。

连仅有的两张椅子,也是用木箱替代的。

他家里没有电话,没有电视,没有录像机。

但他一生都过得乐乐呵呵,随心而自在。

正如白居易所说: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到了一定岁数,一定要学会给物质做减法。

减少对物质的渴求,你才能回归内心的宁静和丰盈。

学会对生活去繁就简,没有了欲望带来的负累,你才能精神饱满,笑对生活的每一天。

中年以后,极简生活最养人 - 天天要闻

2

言语极简

你是不是经常为自己的话多而后悔?

年轻时总觉得滔滔不绝是一种能力,等你有了一定阅历,慢慢就会发现:

对不该说的事保持沉默,才是最聪明的行为。

有一次,知名建造师李国强和老友一道参加饭局。

酒至三巡,很多人开始各种卖弄自己的知识。

他们有人肆意点评名家奇物,有人吹嘘自己多厉害。

老友听后,就跟李国强小声说:

你可是行业大牛人,怎么不说两句。

李国强只是摇摇头,转而继续看着那些人在那侃侃而谈。

饭局散场后,李国强跟朋友笑道:

“我哪怕只年轻十岁,也会谈古论今一番。但现在么,就算了。

我不喜欢听他们吹牛,别人也不会喜欢听我唠叨。”

现实中有太多人习惯性吹嘘自己,自以为什么都懂。

却不知话一多,只会惹人厌。

《心智》一书中说:表达欲太强的人,其实是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信心。

中年以后,与人交流,先收起说教欲。

不卖弄学识,不废话连篇,不拐弯抹角。

能闭嘴就闭嘴,能少说就少说。

当你能守口如瓶、谨言慎行,就能避免80%的烦恼。

中年以后,极简生活最养人 - 天天要闻

3

工作极简

《麦肯锡极简工作法则》中说:永远不要杂乱无章地进行工作。

尤其是中年以后,精力快速消退,熬不夜,更拼不了身体。

这时,只有极简工作,才能避免过多的自我消耗。

商业咨询师大岛祥誉,年轻时精力相当旺盛。

他能每天工作13个小时以上,大事小事闷头就做。

可在41岁那年,他一下子觉得精力不够用了。

一边是孩子的教育,一边是公司的管理,很多零碎小事让他头疼不已。

他当即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像从前那般无差别工作了。

他开始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有序安排工作。

自己只抓最核心、最重要的事务,其他一律分配给下属。

调整工作思路后,他的工作量减少了,精神也恢复了许多。

最终,他把公司做大的同时,还写了好几本畅销书,成为知名作家。

正如法国作家拉罗什富科所说:

整天只知道为琐碎的小事忙碌的人,必然成不了大器。

因为有目的地工作,人才不至于被琐事消耗。

从今天起,为自己制定一份极简工作计划。

专注20%的要事,避免80%的杂事,工作才能顺风顺水。

中年以后,极简生活最养人 - 天天要闻

4

关系极简

作家孙犁在文章中写道,他曾经很爱交朋友。

但凡有人上门,他都会一边从书房跑出来,一边高兴地喊着:来了来了。

可后来他发现,这些人来看望他,都是别有目的。

对方要么是托他办事,要么是请他题词作文。

过多的人情来往,占据了他的时间不说,还消耗着他大量的精力。

年轻时,他还尚能应付,可行至中年,他明显力不从心。

白日里客套的寒暄,闹哄哄的场面,更是环绕在耳畔,让他难以入眠。

迫不得已之下,他决定能不见的人,坚决不见。

从此他开始深居简出,这才得以创作出《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名篇著作。

就像作家余华所说: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生命中有太多社交都是无用的。

泛泛之交不仅不会帮你排忧解难,还会带来麻烦。

所以与其为之伤神,不如把重心内收。

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想做的事,去陪值得的人,才是中年人该有的醒悟。

5

信息极简

有没有发现,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每天大部分的闲暇时间都在看手机。

于是我们总会接收到各种乱七八糟的信息:有用的、没用的,真实的、虚假的,积极的、负面的……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感到疲惫,正是因为大脑接收了太多无意义的信息。

此外,它们还会误导你、消耗你,蚕食你独立思考的能力。

中年以后,人的精力、思维能力都开始走下坡路。

频繁接收信息,会分散注意力不说,还会扰乱心智,以至于我们无法进行深度思考。

少看一会手机,少刷一会短视频。

当你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去做有价值的事情,生活质量就会有大大的提升。

中年以后,极简生活最养人 - 天天要闻

6

情绪极简

医学家露易丝·海曾研究过疾病与心理的关系,她认为:

“过度的愤怒会催生疖子;长久的情绪问题没有解决,则容易导致高血压;

郁闷不乐、思想呆滞不流畅,和血液病有关;

长久忍受内心深处的忧伤与愤怒,则和癌症有关……”

对中年人来说,身体本就有很多疾病的潜在风险。

如果情绪再不处理好,则会雪上加霜。

著名中医中里巴人说过一个案例。

有位中年人被裁员,一下子断了收入。

心情不好的他,在开车时又跟人出了小磕碰。

想到要耽误时间处理事故,那人气得准备破口大骂。

结果还没张口,因为急火攻心,引发了脑溢血,一下子倒在了地上。

自此,本就艰难的家庭,再遭重击,妻儿只得以泪洗面。

所以人到中年,面对扑面而来的生活压力。

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先排遣内心的情绪。

学会开解自己,凡事多往好处想。

放下负面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才能把身体调养好。

中年以后,极简生活最养人 - 天天要闻

巴尔扎克曾说过:

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应该学船长的样子,在狂风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

人一旦到了中年,就成了掌舵的船长。

我们载着家庭和工作,跟随着生活的浪潮,起起沉沉。

一事接着一事,一关紧着一关,让人不得停歇。

如果还像年轻时那样,事事满负荷处理,日子只会越过越累。

学会抓大放小,该舍的舍,该放的放。

把生活调到极简模式,卸掉物欲的枷锁,以平和的情绪面对一切。

当身心背负的东西少了,人也就自然会变得轻松快活起来。

点个,与朋友们共勉。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