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授李军红在《简养》中,写过一段话:
“养生其实并不复杂,也不需要太多的技巧。
通过简单的饮食、运动与休息,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就可以调理身体、保持健康。”
特别是中年以后,身体大不如前,心灵也疲惫不堪。
睁眼忙着家里的琐事、工作的难事,闭眼愁着兜里的钱、烦着孩子的学业。
大大小小的事,无时无刻不在消耗我们。
对此,山下英子说:
想要让生活变得快乐,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扔掉那些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
人到中年,对生活删繁就简,一切从简,才是最养人的。
1
物质极简
作家傅士德说,现代人的通病,是热衷于拥有一切。
很多中年人因为混迹社会时间长了,物欲格外旺盛。
房子要跟人比谁大谁小,车子要与人比谁的奢华高贵,穿戴要显示身份地位……
却不知,人想要的越多,越是会沦为物质的奴隶,让那些过多的欲望压垮自己的身心。
懂得节制欲望,物质简单了,你才能不为外物所累,活得舒适惬意。
钱钟书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家中除了一张桌子和沙发外,几乎没有任何家具。
连仅有的两张椅子,也是用木箱替代的。
他家里没有电话,没有电视,没有录像机。
但他一生都过得乐乐呵呵,随心而自在。
正如白居易所说: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到了一定岁数,一定要学会给物质做减法。
减少对物质的渴求,你才能回归内心的宁静和丰盈。
学会对生活去繁就简,没有了欲望带来的负累,你才能精神饱满,笑对生活的每一天。
2
言语极简
你是不是经常为自己的话多而后悔?
年轻时总觉得滔滔不绝是一种能力,等你有了一定阅历,慢慢就会发现:
对不该说的事保持沉默,才是最聪明的行为。
有一次,知名建造师李国强和老友一道参加饭局。
酒至三巡,很多人开始各种卖弄自己的知识。
他们有人肆意点评名家奇物,有人吹嘘自己多厉害。
老友听后,就跟李国强小声说:
你可是行业大牛人,怎么不说两句。
李国强只是摇摇头,转而继续看着那些人在那侃侃而谈。
饭局散场后,李国强跟朋友笑道:
“我哪怕只年轻十岁,也会谈古论今一番。但现在么,就算了。
我不喜欢听他们吹牛,别人也不会喜欢听我唠叨。”
现实中有太多人习惯性吹嘘自己,自以为什么都懂。
却不知话一多,只会惹人厌。
《心智》一书中说:表达欲太强的人,其实是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信心。
中年以后,与人交流,先收起说教欲。
不卖弄学识,不废话连篇,不拐弯抹角。
能闭嘴就闭嘴,能少说就少说。
当你能守口如瓶、谨言慎行,就能避免80%的烦恼。
3
工作极简
《麦肯锡极简工作法则》中说:永远不要杂乱无章地进行工作。
尤其是中年以后,精力快速消退,熬不夜,更拼不了身体。
这时,只有极简工作,才能避免过多的自我消耗。
商业咨询师大岛祥誉,年轻时精力相当旺盛。
他能每天工作13个小时以上,大事小事闷头就做。
可在41岁那年,他一下子觉得精力不够用了。
一边是孩子的教育,一边是公司的管理,很多零碎小事让他头疼不已。
他当即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像从前那般无差别工作了。
他开始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有序安排工作。
自己只抓最核心、最重要的事务,其他一律分配给下属。
调整工作思路后,他的工作量减少了,精神也恢复了许多。
最终,他把公司做大的同时,还写了好几本畅销书,成为知名作家。
正如法国作家拉罗什富科所说:
整天只知道为琐碎的小事忙碌的人,必然成不了大器。
因为有目的地工作,人才不至于被琐事消耗。
从今天起,为自己制定一份极简工作计划。
专注20%的要事,避免80%的杂事,工作才能顺风顺水。
4
关系极简
作家孙犁在文章中写道,他曾经很爱交朋友。
但凡有人上门,他都会一边从书房跑出来,一边高兴地喊着:来了来了。
可后来他发现,这些人来看望他,都是别有目的。
对方要么是托他办事,要么是请他题词作文。
过多的人情来往,占据了他的时间不说,还消耗着他大量的精力。
年轻时,他还尚能应付,可行至中年,他明显力不从心。
白日里客套的寒暄,闹哄哄的场面,更是环绕在耳畔,让他难以入眠。
迫不得已之下,他决定能不见的人,坚决不见。
从此他开始深居简出,这才得以创作出《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名篇著作。
就像作家余华所说: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生命中有太多社交都是无用的。
泛泛之交不仅不会帮你排忧解难,还会带来麻烦。
所以与其为之伤神,不如把重心内收。
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想做的事,去陪值得的人,才是中年人该有的醒悟。
5
信息极简
有没有发现,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每天大部分的闲暇时间都在看手机。
于是我们总会接收到各种乱七八糟的信息:有用的、没用的,真实的、虚假的,积极的、负面的……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感到疲惫,正是因为大脑接收了太多无意义的信息。
此外,它们还会误导你、消耗你,蚕食你独立思考的能力。
中年以后,人的精力、思维能力都开始走下坡路。
频繁接收信息,会分散注意力不说,还会扰乱心智,以至于我们无法进行深度思考。
少看一会手机,少刷一会短视频。
当你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去做有价值的事情,生活质量就会有大大的提升。
6
情绪极简
医学家露易丝·海曾研究过疾病与心理的关系,她认为:
“过度的愤怒会催生疖子;长久的情绪问题没有解决,则容易导致高血压;
郁闷不乐、思想呆滞不流畅,和血液病有关;
长久忍受内心深处的忧伤与愤怒,则和癌症有关……”
对中年人来说,身体本就有很多疾病的潜在风险。
如果情绪再不处理好,则会雪上加霜。
著名中医中里巴人说过一个案例。
有位中年人被裁员,一下子断了收入。
心情不好的他,在开车时又跟人出了小磕碰。
想到要耽误时间处理事故,那人气得准备破口大骂。
结果还没张口,因为急火攻心,引发了脑溢血,一下子倒在了地上。
自此,本就艰难的家庭,再遭重击,妻儿只得以泪洗面。
所以人到中年,面对扑面而来的生活压力。
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先排遣内心的情绪。
学会开解自己,凡事多往好处想。
放下负面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才能把身体调养好。
▽
巴尔扎克曾说过:
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应该学船长的样子,在狂风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
人一旦到了中年,就成了掌舵的船长。
我们载着家庭和工作,跟随着生活的浪潮,起起沉沉。
一事接着一事,一关紧着一关,让人不得停歇。
如果还像年轻时那样,事事满负荷处理,日子只会越过越累。
学会抓大放小,该舍的舍,该放的放。
把生活调到极简模式,卸掉物欲的枷锁,以平和的情绪面对一切。
当身心背负的东西少了,人也就自然会变得轻松快活起来。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