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有个新词叫:内耗。低内耗也许是对我们生活的警示,需要我们改变生活的方式,而长期的内耗超标却严重干扰了我们的生活。
心理学博士海蓝认为情绪决定命运,掌握情绪就把握了幸福。
焦虑,忧郁,悲伤,愤怒种种负面情绪而导致的内耗,让我们无心工作、学习,而我自己心情低迷时,只想睡在床上,什么都不想做,严重时感觉心口闷闷的。
而由不良情绪导致的多种迁延难愈疾病的种类也在飞速增加,可见有一个好的情绪多么重要。
《糟糕,今天的内耗又超标》的作者梁爽告诉我们:
当遇到不开心时,就勇敢地寻求答案,然后行动起来,人生才可能有后续的华章。
的确任何情绪背后都有原因,找到它的底层原因,找出方法,也就找到了解决内耗的钥匙。
正所谓:谁痛苦,谁改变。而谁做到,谁厉害。
如何改变呢?书中提供了很多方法。
01转变思维
让我们对事情产生看法的是思维,而不是事情本身,同一件事情对于有些人来说根本没什么,而对另一群人来说仿佛天都塌了下来。
生活中我们都愿意去接近笑嘻嘻的人,感觉生活特别优待他们,就好像他们没有烦心事一件,其实这些只是对事情的看法不一样,老天也没有特别眷顾,不过是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而已。
这是一个特别内卷的时代,家长卷,孩子卷,难免焦虑,我们会因为孩子成绩不理想,联想到孩子以后生活清贫,会因为工作业绩不佳,会想到自己老年无依,可是这些也只是想象。
心理学认为:你所担心的事大多不会发生。
拿孩子的学习为例,我们会因为孩子的成绩而焦虑,考不上高中怎么办,考不上大学怎么办?
如果转变思维:考不上大学,就学一门技能,在家陪着父母,这也是一种幸福。
隔壁邻居特别羡慕我的父母,因为我跟父母都在同一个城市,可以互相照应,我每天回家,而他们家的孩子虽然特别优秀,在一线城市工作,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
我妈常说:那我家小孩没出息呀。
邻居却说:说那话做什么?我们很是羡慕,儿子、孙子在身边的陪伴。
这样看,得失都是相对的,所以没有必要比较,更没有必要内耗。
02多做自律的事情
单位的同事太绿茶,小孩不听话,老公不管家,这常常让我生气。而我们生气1分钟,就失去了60秒的快乐。
人生需要向内求,而不是找外因,这些也许都是事实,但这些事实也难以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书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有位作家原生家庭并不理想,父母沉迷打牌,在改变父母无果时,她选择了自律,看书,写作,早起,创业,渐渐地她成了小有名气的作家。
市里收集文化名人的信息,电话打到她的家里,父母激动得语无伦次,更是表示孩子这么出息,我们也不能给她丢脸。
作家说:当我们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自我成长和强大上,我发现人虽然不能被改变,但是可以被影响,当你自身足够强大时,周身有一股气场和能量,会让身边的人想要改变。
坚持早起,坚持运动,坚持阅读,从自律做起,工作自律,生活自律。人虽然不能被改变,但可以被影响,当我们无力改变周围时,当期待落空时,不妨试试从改变自己做起。
03拒绝伪工作
比起熬夜,作者认为“熬日”更可怕。上班只是为了糊口,这样的工作无疑是耗费能量,麻痹内心的,这样的经历我也曾有过,每天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公司,既倦怠,也无趣。
职场中的“伪工作”随处可见,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也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生命,更影响心情。
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学霸科特.扬说:如果每天能投入四五个小时,来完成重要的工作,那么你就战胜了世界上95%的人。
你只有真正热爱自己手上这份工作,用心,有质量地做完自己的工作,自我才会得到提升,不仅更忘我的投入,还会获得更多满足。
消除内耗后,不仅怨气也会变少,专注力得到提升,工作能力也自然能够得到提升,当我们成为公司不可替代的一份子时,熬日也会变成享日。
而人生为数不多的热情,无需放在不值得的人或事上,别去和趋势斗,和人性斗,而是将能量放在自己身上,与内耗斗,和拖延斗,改变才会开始,美好才会发生。
写在最后
一个人的好情绪,是对自己最大的福报。
而每一个内耗超标的日子,都是对人生的辜负。我们也只有一次人生,人间虽不值得,但你值得。
路遥说: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方面不满意,就灰心。
不妨去远足看看世界,去阅读丰盈人生,去搞钱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当人生正向的事情越来越多时,内耗定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