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缘无故地突然崩溃,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2022年09月08日22:09:13 情感 1832

安慰记作者:郑本真

店长问候:前段时间刚崩溃过一次,然后发现是因为自己的一个盲点被不小心trigger到了,所以其实我还是相信没有无缘无故的眼泪和崩溃,都是在我们的大脑帮我们处理了一番之后,然后向外释放的一种信号,这个信号告诉我们:你的系统需要重启保养了。


无缘无故地突然崩溃,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 天天要闻

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绪突然就崩溃了,只能强烈地感受到内心的复杂情绪,对于崩溃的原因却不明就里。

前不久,我目睹了好朋友这样的瞬间。电话里的她情绪决堤、崩溃大哭,不再像平日那个把事情处理得熨熨帖帖的“超人”女孩。可当我问起“怎么啦?发生什么事了?”她却说不上来,只感到自己崩溃得莫名其妙,好像无缘无故。

但突如其来的崩溃毕竟不会真的没有来由,表面平静的生活之下,是我们暗潮汹涌的内心世界——我们未曾觉察的是什么?崩溃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如果你也曾困惑于这样的问题,今天的内容也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无缘无故地突然崩溃,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 天天要闻


在我的不断追问下,好朋友开始和我描述她的近况。

睡不着觉,立了的flag完不成,工作中多了许多项目要做,家里的宠物生了病,和男朋友难以沟通……每一句的痛感都真真切切,无力感从话语里溢出来。

可是她好像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疼痛,每说到一个点,就努力往回收,反复塞入自我说服。

“我知道没什么大不了的,都是小问题。” “其实我不该抱怨的,不该怎么脆弱。”

不难想象日常生活里,她用头脑的各种标准主宰自己一切的状态。

于我们而言,突如其来的崩溃,也许正是因为平日用理智牢牢压制情绪,用逃避和遮掩勉强维持生活运转,忽略了内在自我不堪重负的情绪状态。

1 可是,我们压抑的底层情绪是什么呢?我们究竟在逃避和遮掩什么?

当好友仍沉浸在“我怎么这么没用”的反复中时,我突然问了她一句:“就是这么没用,怎么了?”

电话那头空了几秒,像是因为这句理直气壮地反问愣了神。

她第一次破除自责,问自己:“是啊,就是这么没用,又怎么了呢?”

从崩溃表面向情绪的深处掘进,它的内核其实是羞耻感,是我们对自我脆弱面向的抗拒。

我们实际在逃避的,是那个与想象中完美而强大的自我并不相同的自己;我们所遮掩的,是暂时“无能为力”的脆弱。

2 所谓的“理智”,究竟是怎样的思考过程?

我们所谓的“理智”,是在情绪出现时产生“我不该有情绪”的想法,把负面词语的尖刀指向自己,用自我批评否定自身;又或是升起“我不被允许有情绪”的念头,刻意与内心保持距离,把痛苦藏起来,麻痹自我。

我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心理惯性:

  • 可能源于父母师长的话语中带有贬低性质的指责,
  • 可能源于亲密关系中信以为真的打压,
  • 也可能来自绩效主义的社会文化下“先处理事情,再处理情绪”的惯常逻辑。

无论是上述的哪一种,我们都在认同了负面声音之后,把它内化成了自我的一部分,作为“理智”的标尺,片面归因

可是自我批评之下的自己并不是我们真实自我的模样。对于高敏者来说,“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才更加高效。对所谓的“理智”进行解构,我们会发现逻辑的不合理处——难道我们不允许情绪存在,它就会消失了吗?

要求自己“不带情绪”这一预设本就是无法实现的。而“自我批评”、“自我麻痹”的处理方式也无法起到我们期待的正向作用,反而消耗我们的能量,透支之后的快乐,走向理智的反面。


无缘无故地突然崩溃,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 天天要闻

可是,如果已经落入情绪失控的悬崖,我们应该这么办呢?

别担心,你可以尝试以下四步,在崩溃中找到保护自己的降落伞。


第一步,是在崩溃的当下主动抽离

试图用第三人称视角,客观梳理可能导致情绪崩溃的事项——

  • 最近发生了些什么呢?
  • 其中的哪些部分在我心里有很重的分量呢?

也许是工作、学习、感情等角度,也许生活中的重大变故,也许是“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我们身上那如山的压力。试着把自己复杂情绪的缘由具体化、文字化,如果可以的话,把自己列出来的几条做重要性排序。

对于好朋友来说,崩溃的来源可能有:

  • 不健康的生活状态(失眠)
  • 未达成的自我期待(立下的flag)
  • 工作重压
  • 突发事件(宠物生病)
  • 亲密关系中的沟通问题……

再深入和具体一些,大概是“我担心再失眠下去身体会出问题,flag倒下之后会被别人嘲笑,工作完不成会影响项目进度;我害怕宠物生病情况恶化,沟通问题让我和我喜欢的人渐行渐远……”

未梳理时我们会感到内心如一团乱麻,沉甸甸的,模模糊糊的。而把现状描述出来是一个“看见”的过程,你也许会发现“虽然困难庞杂,但也不过如此嘛!”我们的身心能量会被聚集起来,将困难与挑战一一攻破。


第二步,是有意识地感知情绪

我们首先需要调整认知,接受“就是暂时无能为力,也没什么的。” 然后,找到安全空间,用“我感到”开头,主动感知内在情绪层次。

好朋友的情绪中,可能有哪些层次呢?她可以说,——

  • “我感到无力,因为我总是在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好像只有做得‘更好’我的存在才是有价值的。”
  • “我感到疲惫,还有点愤怒,亲密关系中似乎一直都是我在引导沟通,主动解决问题,他的被动让我质疑他对这段感情的重视程度。”
  • “我感到很害怕,我还没准备好面对任何一种关系可能的逝去。”

如果难以认清情绪的层次,只能笼统描述的话,我们也可以借助情绪词库帮我们辨认此刻的感受。


无缘无故地突然崩溃,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 天天要闻

在把情绪细化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情绪原来这么复杂、这么有结构有层次。
倾听自己的疲惫感、脆弱感、无力感,觉察其中可能杂糅的愤怒、嫉妒、遗憾等情绪,在崩溃的信号中,我们会找到自己的内在诉求。


第三步,是带着温和的好奇不断追问自己

“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为什么呢?” 并试图给出主观、客观等不同角度的回答。

比如,好朋友感到工作压力太大了,透不过气,想要逃避。她其实可以试着追问自己——

  •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 真的是因为我能力不行,一事无成吗?
  • 还是任务量太重,超出了常人的负荷?
  • 还是工作本身的设计、分工就是不合理的?

正如伯恩斯情绪疗法》中提到的情绪ABC疗法,A指发生的事情,B指认知加工过程,C指我们的感受——我们对自己的好奇追问就是认知加工的过程,这有助于帮我们破除自我苛责的自动化反应。在重新归因的尝试中,无论是对崩溃的事由,还是对自我能力边界,我们都可能形成更全面的多角度认知。


第四步,则是”给自己一点时间哭出来“

挂了电话,朋友发来消息:“再也不想哭得这么崩溃了。”我打趣似地回了一句:“那平时要多浅浅地哭一哭!”

其实就是这样,平时主动引导情绪释放,才不至于让情绪在郁积之下猛然决堤。也许是看一场催泪的电影,也许是泡一个热水澡,也许是夜晚的小酌……我们可以自主设置情绪调节阀门,在放松的、自我控制减弱的场景中,抛弃惯常的麻痹机制。在私密的空间、不被打扰的时间里,把心底紧张、难过、焦虑、不安的情绪主动地调动出来。

像把大boss肢解为小怪兽一样,我们可以主动把“大崩溃”化解成为一个个我们可以直面和承受的“小崩溃”——然后关上情绪闸门,收拾收拾心情,满血复活,回到我们要面对的生活当中去。


无缘无故地突然崩溃,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 天天要闻


对于崩溃这种让我们感到生活失控的情绪状态,我们很容易把它视作大敌与之对抗。

但我们是不是其实另有选择呢?也许,我们也可以试着和它握手言和,在崩溃的瞬间,去感受乃至享受自己那一刻极高的情感浓度,把它看作一扇窗。

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重新审视现状、关照生活、体察内心,从“啊,我怎么居然这样啊?”的崩溃不安,走向“哦?我居然是这样的呀!”的欣悦接纳。

“暂时的无能为力又有什么呢,明天太阳升起就是我重新启程的时候。”愿你在带有痛感的自我探索中,与内在自我温柔照面。


无缘无故地突然崩溃,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 天天要闻

糖丸儿们,你们最近有无缘无故的崩溃吗?大家是怎么解决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安慰记心理小店,一个有超多实用方法和工具的心理便利店,欢迎来坐坐。】

同名公号:安慰记心理小店

兔子洞 体验免费心理树洞

平行世界 参与心理能力训练

工具包 得免费心理自助工具包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