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古以来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然而,近日山西介休一中一名教师的言论却引发轩然大波——因家长在群里请求老师给孩子讲卷子,该教师竟回应"不要在这上,去职中"。这一句话,不仅伤害了学生和家长的自尊,更暴露了当前教育环境中存在的偏见与沟通问题。
事件起因是一位家长在班级群中提出,希望老师能给孩子讲解试卷。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教学需求,但教师的回复却充满讽刺——"不要在这上,去职中"。教师的态度显然不妥。即便工作繁忙或情绪不佳,也不该用如此带有歧视性的语言回应家长。群内其他家长表示,双方存在沟通问题。事后,涉事家长向校方反映情况,学校很快做出处理:责令该教师停课,并计划更换老师。介休市教育局也表示已介入调查。
对于此事校方的处理还算及时,但更深层的问题是——为何教师会对"职中"(职业中学)带有如此明显的偏见?"去职中"这句话,折射出部分教师对职业教育的轻视。在现行教育体系中,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被无形中分出了"高低",而这种偏见恰恰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即便教师认为该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适合职业教育,也应以更专业的方式与家长沟通,而非在公开群聊中冷嘲热讽。
教师工作压力大可以理解,但将情绪发泄到学生和家长身上,显然不符合师德要求。教育的目标不是把所有学生都送进名校,而是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同样是成才之路,教师不应带有偏见。面对家长诉求,教师应保持耐心,即便无法立即满足,也应礼貌回应,而非用情绪化语言激化矛盾。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因此必须时刻注意言行分寸,避免因个人情绪损害职业形象。这起事件看似只是个别教师的失言,实则反映了当前教育生态中的深层问题,部分教师职业素养的缺失。对教师而言,应时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准则;对学校而言**,不能止于停课处理,更要加强教师培训。总之教育的真谛,不在于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在于让每颗星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