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中文教育南方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中文教育南方论坛”成功举行。海南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等12家应邀单位当选为国际中文教育南方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学院杨遗旗教授当选为常务理事,穆正礼副教授当选为理事。
杨遗旗教授在首届国际中文教育南方论坛上介绍了海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教学情况,并作了主题学术报告——《基于语言经济视角的外向型综合汉语学习词典开发与运营研究》。
国际中文教育南方联盟以“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助力打造新时代国际中文传播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携手开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全球发展倡议下国际中文教育可持续发展”。线上线下累计参会人数200多人。
杨遗旗,2011年7月始任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现为海南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海南师范大学海南语言研究中心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海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
杨遗旗教授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文献语言和民族语言比较研究。任职期间,先后出版著作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论著获海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两次,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一次。
穆正礼,副教授。公开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8篇,国际会议论文3篇(CPCI-SSH检索1篇)。科研经历丰富,曾主持省教改课题1项、省教育厅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课题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项、厅级课题3项。教授多媒体辅助二语教学、第二语言习得、语用学、话语分析、对比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等课程。
新时代背景下,增强国际中文教育自身力量是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其可持续性提出新的诉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设中文传播平台、构建中国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体系和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
国际中文教育南方联盟包括倡议发起单位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中文教师教育学院,以及协办单位、理事单位、支持单位共计36所(个)高校和机构。联盟的成立将集聚和联动社会各界力量和资源,加强国际中文教育协作机制建设,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构建国际中文教育‘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拓展阅读:
海南师范大学是海南省最早开展留学生汉语教育的学校。1988年5月成立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2008年7月更名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16年1月,学校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基础上,整合了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科的有关力量组建了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是一个集留学生教育、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育于一体,功能完备的二级学院。学院还是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东南亚汉语推广师资培训基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文教育基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点、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接收院校、孔子学院奖学金申请者接收院校。
学院对外汉语教学分为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两类。学历教育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安排、组织教学,有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非学历教育主要有汉语进修、外国汉语教师教材培训和志愿者选拔培训、东南亚师资培训四类。经过多年建设,国际教育学院拥有一支年龄较轻、学历较高、职称结构较合理的专职对外汉语教师队伍。39名教职工绝大多数教师具有海外教学经历。
2007年学校开设对外汉语专业,2013年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海南高校唯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点,并建立了海南高校唯一实验语音学与计算语言学实验室。专业注重汉英双语教学,注重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理论、汉语教学理论和英语基础,并对中国文化及跨文化交际有较全面的了解且主要面向东南亚国家的高层次对外汉语教育教学的专门人才,以及在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企事业管理等方面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关注“海南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海南师范大学最新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海南师范大学国际学院官网、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