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拱墅作为浙江省“人工智能+教育”的试点区,在技术赋能教育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不断前行。早在2023年拱墅教育就上线拱墅教育大脑,围绕“1+6+2+n”框架体系,为全区师生提供一站式助学、助教、助管数字服务。
伴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发展,近日拱墅教育在教育大脑平台上架“墅智慧脑”应用和“运河教育智能体广场”,实现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为拱墅教育师生探索未来课堂提供技术支撑。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标志着区域教育迈向智能化、个性化的新阶段,更以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和前瞻性的智能体生态布局,为教育改革注入强劲动力。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具体要教什么,怎么学,如何让孩子拥有面向未来的竞争力,这对当前教育而言是一种新的挑战,为此构建一个安全、可控、高效的本地化智能平台显得尤其重要。与公网大模型相比,拱墅教育的“墅智慧脑”系统能够实现本地知识库的精准调教,确保数据的规范性与安全性,规避敏感信息干扰,为师生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持。
从课堂教学到数字治理,从智能备课到ai未来体验馆,拱墅教育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应用场景不断的丰富。

在实际应用中,人工智能已渗透到拱墅教育的多个角落。
杭州市大成岳家湾实验学校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智能体化身为“解题助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精准剖析解题思路;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王铁青副校长在介绍学校老师在教师备课上借助人工智能积极开展探索;

杭州市安吉路新天地实验学校的周娇蓉老师,引导学生用苏格拉底式问答与本地教育大模型进行人机对话,将学生自主探索获得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张越英老师在小学信息科技课上借助本地部署的教育大模型开展课堂探索;

杭州大关小学项晓力是分管学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他在政府采购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惑需要请人指导,现在有了政府采购智能体,他在一些政策方面的困惑就可以得到及时解答。

浙大城市学院附属学校成立了拱墅第一家区人工智能少年研究院,并且开通了ai未来馆,里面部署了各种ai场景,让学生线上线下都能感受到ai的魅力。
这些场景如繁星闪烁,展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更令人瞩目的是,拱墅教育正打造一个“智能体应用广场”。这一平台不仅汇集预设智能体供师生调用,还鼓励教师自主创建专属智能体。从备课到教研,从课堂互动到资源管理,老师们可上传本地知识库,定制契合教学需求的智慧助手。学生也能通过账号体系参与互动,生成思维导图,反哺数据生态。平台如同一座桥梁,连接技术与需求,共享智慧与创意,预示着未来教育的无限可能。
拱墅教育正以多样化的探索和高节奏的推进,书写属于未来的教育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