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释迦牟尼是尼泊尔人

2022年12月25日20:41:03 佛学 1220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释迦牟尼是尼泊尔人 - 天天要闻


不少人认为,佛教起源于现在的印度,其实不是,准确的说法,是起源于古印度。古印度过去叫天竺,比现在的印度大得多,包括巴基斯坦尼泊尔等许多国家。因此,这些国家也属于佛教的发源地,而不是单指现在的印度。

佛祖释迦牟尼也不是印度人,而是尼泊尔人。在古印度的时候,尼泊尔叫做迦毗罗卫国。因此,释迦牟尼是地地道道的尼泊尔人,与现在的印度没有关系。

佛教中的“佛”,是“觉者”的意思。佛教所宣扬的,是让人们通过修行超越生死,最终得到解脱。佛教的吸引力之一,是宣扬轮回,能够让人们产生希望,即便这辈子没什么前途了,也可以通过修行,把希望寄托在下辈子上。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释迦牟尼是尼泊尔人 - 天天要闻

当时由于社会动荡,人民受苦受难,佛教能够带给人们精神安慰,寄托希望,所以很快就在古印度传播开来,最终形成了世界性的大宗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何时传入中国,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的学者认为,早在秦始皇时期,就有佛教传入中原;有的则认为,佛教传入中国,是在开通丝绸之路之后,有些佛教徒就来到了中国。

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目前比较多的看法是,佛教正式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汉明帝时期,这是有史书记载的。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释迦牟尼是尼泊尔人 - 天天要闻

后汉书》记载,在公元64年的一天夜里,汉明帝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身材高大、头顶放光的金人,从西方飞来,很是壮观。

汉明帝感到很奇怪,就把梦告诉了大臣们,要他们解梦。有个大臣说:“听人们说,西方有佛,就像陛下梦见的那样。陛下做的这个梦,是大吉大利,说明佛就要庇护我们了。”

大臣说的这番话,表明当时人们对佛教已经有所了解了。汉明帝听了大喜,立即派遣使者去天竺问佛取经。汉明帝这次遣使去西方取经,比后来唐朝时期的陈玄奘,要早几百年呢。

使者一行十余人,冒着风霜严寒,到西天取经。西去的道路遥远和艰难,他们走了很久,还没有到达天竺。恰在这时,他们在中亚一带遇见了天竺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便请他两人去中国传教。两位高僧欣然应允,用白马驮载着佛经,去了中国。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释迦牟尼是尼泊尔人 - 天天要闻

公元67年,使者与高僧一同到达了洛阳。汉明帝十分高兴,亲自予以接见。第二年,汉明帝下令,组织了大批劳力,在洛阳修建了中国第一个佛教寺院,为纪念白马驮经,故取名为“白马寺”。

摄摩腾和竺法兰这两位天竺高僧,从此就在白马寺住下,最后就在白马寺圆寂了。两位高僧在洛阳一带讲经说法,为传播佛教辛苦了一生,他俩被尊为中国佛教的鼻祖。

白马寺建立以后,又有许多高僧到来,他们在这里传授佛法,翻译佛经,白马寺成了中国第一译经道场。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初期,与白马寺关系十分密切,白马寺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汉明帝引进佛教以后,起初是在皇宫和贵族之间流行,后来逐渐由上层扩展到民间。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有局部的灭佛行动,但佛教仍然得到较快发展,后来成为影响最大的宗教之一。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