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云志勤禅师(生卒年均不详),唐末五代时期僧人,长庆大安禅师之法嗣,本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俗姓许。初礼大沩,久未契悟。时长庆大安禅师于沩山充当典座。
一日经行,灵云禅师见桃花灼灼,因而悟道,平生疑处,一时消歇。于是作偈曰: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华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沩山禅师看了他的悟道偈之后,反复诘问,遂与之印可,并教诲道:“从缘悟达,永无退失。善自护持。”
﹝有僧举似玄沙,沙云:“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众疑此语。沙问地藏:“我恁么道,汝作么生会?”藏云:“不是桂琛,即走杀天下人。”﹝住后,上堂:“诸仁者所有长短,尽至不常。且观四时草木,叶落华开,何况尘劫来,天人七趣,地水火风,成坏轮转,因果将尽,三恶道苦,毛发不曾添减,唯根蒂神识常存。上根者遇善友伸明,常处解脱,便是道场。中下痴愚,不能觉照,沉迷三界,流转生死。释尊为伊天上人间,设教证明,显发智道,汝等还会么?”僧问:“如何得出离生老病死?”师曰:“青山元不动,浮云任去来。”问:“君王出阵时如何?”师曰:“春明门外,不问长安。”
古人讲,开悟的契机因人不同而千差万别。有言下荐得,有从缘悟得,有读经明得。诸般悟处,以从缘悟得,得力最大。因为从缘悟得需要有长期的修行作基础,是量变到一定的程度而发生的质变,而且完全是无心而得。因此,一旦从缘悟得,便永不退失。从灵云志勤禅师的悟道偈中,可以看出,他在睹桃花悟道之前,整整苦修了三十年。没有这三十的功夫,纵然天天见桃花,亦不得悟入。
志勤禅师悟道后,不久即回福州灵云山传法。
其座下曾有僧问:“如何得出离生老病死?”
志勤禅师道:“青山元(原)不动,浮云任去来。”
这一答语,对于我们这些怖畏生死的凡夫来说,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安慰。生死是什么?原本是人的妄想。究实而言,无生死可得。若悟本来面目,生死不过如浮云一般,而我们的自性何曾减损过一毫,何曾移动过一步!
志勤禅师在灵云山驻锡期间,与雪峰义存禅师之间多有机锋往来。
雪峰禅师曾作偈送双峰古禅师,最末一句是:“雷罢不停声。”志勤禅师知道后,另作一句云:“雷震不闻声。”雪峰禅师听说后,遂赞叹道:“灵云山头古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