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烦?这是多好的事儿呀!

2020年11月16日23:36:03 育儿 1845

四五岁开始,儿子似乎每天都有许多问题,来等着大人答。比如有一次我正在写东西,他在旁边吃午餐:“妈妈,我为什么要吃米饭呢?”我抬起头来,停下手里的活。

“因为吃了饭人才有力气,才能学习,玩耍啊!”

“为什么要吃米饭才有力气,吃汉堡薯条就不行吗?”

我无奈的看着他,心想这孩子脑子里是不是装了“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在这个家里出现的频率太高了。

为什么树叶会掉?为什么要睡觉?为什么买东西要给钱?...这让我意识到:他再也不是那个大人说什么都信,说什么都老实听着的小屁孩了!

他正在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判断能力、有独立思维的人。

被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烦?这是多好的事儿呀! - 天天要闻

爱提问=在变聪明

理论上人类大脑的高级认知会在5、6岁左右加速发展,进入其黄金时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enjamin Bloom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思维能力金字塔。这个金字塔由下往上,展现了从底层思考向高层思考发展的过程。

被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烦?这是多好的事儿呀! - 天天要闻

思维能力金字塔

记忆:涉及对言语的简单记忆,不需要对原输入的信息做改组和加工。

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有目标的进行思考。

应用:把抽象信息应用于新情境中。

分析:用自己的话表达别人的观点和逻辑。

综合:将观点和逻辑迁移应用到其他情境和生活里。

评价创造:衍生出符合逻辑的、能够影响别人观点的,或立场。

记忆、理解、应用都属于初级思维能力,分析、整合、创造属于高级思维能力。孩子2、3岁的时候,基本都处于初级阶段。这个时候他们还没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独立选择的能力,只是简单的理解和记忆,所有的应用也都是表面上的模仿。

很明显的表现是,他们对你说的话,没有表现明显的异议。通常大人会觉得这个时候的孩子挺容易带的,比较听话。

当孩子长大了,他会有自己的想法,即使你说出了答案也会提出质疑。便是高级思维能力的“分析”和“评估”。孩子的高级认知发展5、6岁左右为黄金时期,身为爸妈,我们必须要在这个时间段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

面对孩子不断攀升的认知和日益增多的提问,父母的态度很重要,如果选择敷衍和撒谎,那么日积月累的拒绝,就会破坏孩子的思维能力。长此以往,孩子的好奇心会逐渐减少,永远的停留在初级思维阶段,缺乏进步。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

被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烦?这是多好的事儿呀! - 天天要闻

要引导孩子“自我生成”

孩子在问问题的时候,如果有充分的时间去引导,就可以尽可能让孩子“自我生成”答案。

丹尼尔L施瓦茨在《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里》提到:在解决问题中调用一部分信息来组成完整的信息,自我生成就是调取这部分信息的过程。

“记忆”常常作为一个词组来使用,但将它拆成“记”和“忆”来理解的更为恰当。“记”就是将初次获取的信息进行收集编录,在脑海中留下短暂的痕迹。而“忆”则是进行回忆,将它内化为自我的存在。

自我生成,便是靠“忆”来发挥作用。

比如许多孩子会提到的一个问题:“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要引导孩子自我生成答案,我们可以这样回答:

“阳台上的小花朵,在没开之前是什么样的?”

“一颗种子,埋在泥土里。”

“那为什么埋进泥土里?”

“怕被人踩坏?”

“那它后来怎么开的花呢?”

“浇水、晒太阳!”

“没错,其实每个人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是一颗小种子,你也一样哦。为了保护你不被伤害,你从一开始就是在我肚子里的,那你猜猜你是怎么长大的呢?”

“吃饭、睡觉来的!”

这里的每一步骤都是给孩子的提示,而且最好结合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和常接触的例子。

你可以说出前半句,让他回答后半句,或者主动对他提问,把“皮球”踢给他,这些都比把答案直接给他要好。

被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烦?这是多好的事儿呀!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网络

虽然我们都知道孩子问问题,是为了获取知识,但还是很多爸妈会因此感到烦恼或者无从接招。

尤其学龄前孩子,不善于伪装自己的情绪,一有问题就非常想立刻知道答案,无意中就会给爸爸妈妈们增加“烦恼”。另一个就是家长的认知有限,不是所有事情都懂得解答,况且有些东西并不是一言两语就说得清的。

假如你现在在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回答孩子,你可以这样做:

比如上面那个问题,与其用“充话费送的”,“从路上捡的”之类的回答来敷衍孩子,不如简单地说“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

孩子可能会敏感地察觉到妈妈应该是在认真地回答问题,但也会更想知道细节,这时你可以说:“晚一点妈妈再跟你说这个属于你和我的秘密吧,妈妈现在没空,会讲不好。”

这样的回答,既先给了孩子一个简单的答案,又让自己有个缓冲的空间,最主要是我们的态度,会让他知道自己的问题是被看到的,并没有被忽悠。

对于大一点孩子的问题,我们还可以提议等有空了,就带他上网或者去书上翻找答案,这样的过程,其意义远大于获得结果,而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寻找答案的方式。

这也是自我生成的重要途径。

被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烦?这是多好的事儿呀! - 天天要闻

自我生成三个要点

这里可以用几个比较贴近实际的例子,给大家解释引导孩子自我生成的三个要点:

1、提示线索难度要把握好度

例如,孩子问“人为什么要吃饭?”如果孩子已经了解了身体的构造,你就可以提醒他“胃是管什么的?如果空了会怎样?”如果孩子没有接触过相关的信息,所提示的信息就不能那么复杂,就要从所熟知的生活体验里找提示标签了。

前两天儿子问我:“妈妈,什么肉最好吃呢?”我心想着他还不知道,肘子肉、里脊肉之类的名词,不过最近刚带他去吃了北京烤鸭,于是我回答:“这个肉要用挂炉烤,再抹上来自北京的酱料。”儿子很快抢答:“北京烤鸭是最好吃的肉了!”

我接着说,你觉得好吃的肉,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吃的肉,那应该就是最好吃的了吧。

提示孩子生活中所看到过的,孩子的脑海中会立刻浮现皮酥肉嫩、待人享用的烤鸭。

相反,如果我们提示肘子肉最好吃,孩子没有看到过,就算形容的很贴切,孩子也是答不出来的。因为他的思维里从未出现过这条信息,更没有亲身体会过其中的美妙。

2、用开放性的问题反问孩子

在我们回答之前,可以先把问题丢出去,这是个既偷懒又有用的做法。“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会先自主调动所有的认知和记忆,加上家长的提示,说出一个大概的答案。

有一次儿子问我:“妈妈,小鸟为什么会飞?”我说:“因为它有....你觉得它有什么?”儿子想了想,回答:“小鸟有翅膀!”

通过你一句我一句对话式沟通,层层递进的启发着孩子自主思考,通过动脑筋得到的答案比父母直接给的,记忆要深刻的多。

3、强化线索到答案之间的路径

可以用在一起的过往经历作为线索。

“上次去商场,你为什么哭啊?”

“因为妈妈不给我买汉堡吃,所以我就哭了。”

“为什么要买汉堡?”

“因为我饿了。”

“饿着肚子很难受,所以要吃汉堡。那你知道人为什么要吃饭了吗?”

“因为不吃饭,肚子会饿的难受。”

通过不断的给出线索,引导孩子在回忆阶段发挥“自我生成”作用。

强化线索到答案之间的路径还可以通过实践表达。有一次吃早餐的时候,儿子问我:“为什么同样大的饼有的是甜的,而有的没有味道?”我说:“饼里有的放了白糖,有的没有放。”儿子还是表示很疑惑的样子。于是当天晚上下班回家,我们开始做饼,知识通过手动获取了。

有时候让孩子积极的参与进来这也是很有用的线索,容易让孩子更好的思考和理解答案。

被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烦?这是多好的事儿呀!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网络

近年来,思维能力越来越受家长重视。不少父母舍得花几万块给孩子报名各种思维训练补习班,却不愿意多回答孩子的一个问题。以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可恰恰忽略了培养孩子思维能力最有效的是:好好回答问题。

亲子关系间的问答沟通,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每个孩子都是最好的问题制造者,回答好问题才能保护好孩子的这份求知欲。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便是重中之重。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人口报关注 | 晋中市千人托位数达4.59个 - 天天要闻

中国人口报关注 | 晋中市千人托位数达4.59个

【来源:晋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_卫健要闻】近日,山西省2025年托育服务宣传月启动仪式暨托育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晋中市祁县综合托育服务中心召开。以祁县为代表的晋中市各县(市、区)坚持托幼一体化发展,努力探寻化解婴幼儿家庭托育难题的经验方法,打造普
新生宝宝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在病房也可以很幸福呀! - 天天要闻

新生宝宝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在病房也可以很幸福呀!

湖南日报5月29日讯(文字/视频 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吴清怡 宋宇 刘玉君)“希望我们的小宝贝早日打怪成功,加油”“小勇士,爸爸妈妈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今天,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湖南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上演了一幕幕温馨画面
第二届中国母婴产业母婴龙标奖将于五端午重磅揭晓 - 天天要闻

第二届中国母婴产业母婴龙标奖将于五端午重磅揭晓

2025第二届中国母婴产业母婴龙标奖将于五端午重磅揭晓据国内母婴行业资深媒体《母婴视界》了解,备受业界瞩目的中国母婴产业2025第二届母婴龙标奖历时三个多月的评选,已进入最终评审阶段,将于五端午赛龙舟之际重磅揭晓母婴龙标奖金奖、银奖、铜奖获奖名单。2025第二届中国母婴产业母婴龙标奖评选旨在聚焦母婴家庭全场景的...
孩子说被老师打了,要不要和幼儿园老师沟通? - 天天要闻

孩子说被老师打了,要不要和幼儿园老师沟通?

01昨天早上,孩子上学之前,突然说,她的C老师打她脸了。这一说,家人不淡定了。队友送孩子上学去了,公公说没必要找老师,即使打了也正常,太调皮了有时他都想打。婆婆很在意这件事。想当年,队友在小学时被同学欺负,她去学校打了同学一顿,从此相安无事
感到不顺时,这两样东西一定要主动丢弃 - 天天要闻

感到不顺时,这两样东西一定要主动丢弃

生活有时就像一团乱麻,让人满心疲惫。明明在工作中拼尽全力,却始终看不到明显的进步;明明待人真诚友善,人际关系却依旧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明明对孩子尽心尽力,孩子却依旧叛逆得让人头疼;明明内心无比坚强,生活的重担却依旧压得人喘不过气。
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吗?网友评论_太暖人了 - 天天要闻

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吗?网友评论_太暖人了

我家那小子,三年级了,数学考试又考了68分。我蹲在教室门口等成绩单,手心全是汗。班主任把卷子递过来的时候,那眼神跟刀子似的。 回家路上,臭小子还蹦蹦跳跳说要去买冰棍。我瞅着他后脑勺翘起来的那撮头发,突然想起他三岁那年,非要给我表演倒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