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苹果新闻的爆料是越来越多,就连之前都不怎么发声的质量检测环节,也出现在新闻上了,邀请媒体进行参观。
(水刑)
另外就是iPhone17和iPhone18以及20周年纪念版的“假想图”,在网上也是一大堆。
大家感知最强的应该是新设计语言,还没有中文名字的“液态玻璃”是大家吐槽比较多的,在最新的Beta3版本里,其玻璃的通透效果又被降低了许多,被网友说是回到了毛玻璃。
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这些,我们来看一个关于iOS模拟器的有趣项目:大家都知道现在网上有各种模拟器和虚拟机,就是没怎么见到iOS的,一来是运行性能的问题,一来是配置很麻烦(直到现在也是)。
也有些“类模拟器”工具是用云端设备来代替的,费用很贵,钱包烧不起。
而现在又有人冒出了新动静,想要挑战一下Windows运行iOS,还有基于QEMU免费开源模拟器搭建的一键包(整合包制作者_B站UP主:TK讲科技),解压打开就能点亮iOS。
但是大家不要高兴得太早,这玩意也仅仅是点亮而已,基于QEMU运行那是卡得上帧接不上下帧数,运行的也是 iOS 14.0 beta 5老版本。
看一下维基百科对QEMU的解释:
QEMU的架构由纯软件实现,并在Guest与Host中间,来处理Guest的硬件请求,并由其转译给真正的硬件。
然而因为QEMU是纯软件实现的,所有的指令都要经过QEMU,使得性能很差,而配合KVM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KVM硬件加速来缓解卡顿情况,但是这个项目还不支持。
而且默认也不支持网络连接,想要使用网络,需要再创建一个VM虚拟机来当作中转,然后在QEMU为iOS模拟出一个USB虚拟设备来连接。
算是一个探索型的项目,要是这玩意成功了,那以后会冒出来一些奇怪的iOS模拟器,很久以前还有像是黑雷模拟器的iOS模拟工具,但是风评一直不太好。
另外做这些模拟器也有点风险,作者自己是这么吐槽的:
苹果的模拟器做好一点基本上就是露头就秒,下架和停止运营,官方也不会允许这类东西的存在,最多就是拿以前的版本来研究玩一下,对模拟器和虚拟化感兴趣的朋友或许是不错的玩具。
回到新设计的问题上来,市面上现在关于苹果系统界面设计的讨论很多,而iOS26目前也还没有出正式版,也不知道最后正式版会不会把透明度改回来。
只是现在有些设计型的工具比较尴尬,跟着苹果的透明度走,结果苹果的透明度改来改去,他们估计也得对齐一下颗粒度。
这样下去,或许以后借鉴苹果的厂家和设计者就需要考量一下,要是哪天苹果变卦了,自己还跟不跟?苹果可以用调整效果作为措辞来修改,而跟随者就会显得比较狼狈。
加上欧盟那边也在苹果身上敲金块,然后苹果在AI的方向也不是很给力,界面新设计上的口碑也不是很好,还有各种钓鱼和逆向工程对苹果系统蠢蠢欲动,然后苹果自己也要变得“更开放”,侧载和运营政策等等,总体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有一种力量在把苹果拉下王座,让其归于平庸。
颇有一种权游或一些电视剧里年迈的国王,失去了爱子之后,孤身望着王座心事重重的样子。
就连苹果引以为傲的生态互联体验,也在被慢慢稀释,其他品牌也开始学习硬件互联体验,开始在macOS上连接手机,传资料互通等等。
苹果本身不需要整活,但现况是没有以前无言就能镇场的底蕴,大家想要看到苹果有活,后续还会有更多新旧更迭与自身蜕变的事。
省流就是:谁来了都想咬一口这苹果,有的是为了夸好吃,有的是在对比与自家的口感。
但是大家以为自己品尝出经验的时候,苹果又上新了新品种,后面还有新CPU,新的屏幕形态,新的空间设备,新的通信体验等等。
能带来新内容和形态,这才正是许多人所期待的,虽然遭到了许多吐槽,但苹果依旧在积极探索新东西的路上……最契合这种“创新魂”的莫过于罗老师了,可惜容错空间不一样。
话说苹果现在比以前有意思多了,时不时像微软一样给大家整点活,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