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由上海市商务委与上海海关联合召开的首发进口消费品检验便利化措施试点新闻通气会传出信息,近日,在海关总署的部署下,上海海关与上海市商务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首发进口消费品检验便利化措施试点的公告》,并在全国范围内首创“白名单+差异化合格评定”的首发进口消费品检验模式。试点启动以来,已有14家跨国品牌中国总部20个消费品品牌申请纳入“白名单”,包括两万多款全球/区域首发新品,让中国消费者更多享受同步全球首发体验。
新闻通气会上,上海海关对一系列首发进口消费品检验便利化措施进行解读。据介绍,这些措施以“扩范围、分场景、强联动” 为核心,针对性解决首发消费品进口企业对“快速通关”与“无损检验”的实际诉求,具有三大特点:
一是品类覆盖实现全域性突破。改变以往单一商品便利化模式,将适用范围扩展至服装、玩具、餐具、电子电器等全品类进口首发消费品,涵盖国际品牌全球首秀展品、高端品牌中国首店商品、限量版首发新品等多元形态。
二是分层监管构建柔性机制。创新建立阶梯式便利化体系,实现进口检验环节“无损耗、无等待”的畅通体验——对于不进入流通领域的首展首秀展品、单批次20件以下的小批量新品,实施“合格保证、快速验放”;20件以上批量进口的首发新品,可凭有资质有能力的实验室签发的检测报告实施快速验放,无需重复检测。
三是跨部门协同服务。建立首发新品白名单联动机制,由商务主管部门推荐重点首发企业及新品清单,海关结合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技术支撑,同时强化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实现“监管”与“便利”有机统一。
上海海关表示,新便利化措施实施后,预计单票货物平均通关时间效率提升80%以上,进口餐具等长检测周期产品节省通关时间可达2周。
今年3月,在去年“首发上海2.0版”基础上,“首发上海3.0版”正式亮相,围绕首发进口新品通关“便利化”,已经明确对于在上海市参与首发首秀首展的非销售进口化妆品,可享受免于提交进口特殊化妆品注册证书、进口普通化妆品备案凭证,免于中文标签检验和实验室检测的快速通关模式。此次推出的“白名单+差异化合格评定”的首发进口消费品检验模式,是对“首发上海3.0版”的进一步深化。
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上海市新增首店301家,其中全球及亚洲首店7家,全国及内地首店41家,高能级首店合计占比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