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科:以科技为刃 破生态困局

2025年04月07日19:50:17 科技 4382

  曾经的矿坑边坡塌陷如今铺设了平整的环坑步道,两侧景观树木成行,居民悠闲地散步赏景。在辽宁阜新,昔日被称为“城市伤疤”的海州露天矿正在蜕变成为市民休闲的“生态地标”。

  中国煤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煤科”)2018年10月成立全资子公司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工生态”),以全产业链技术优势助力资源枯竭型城市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特别是近年来,与阜新市政府就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开展了深度央地合作。中国煤科所属科工生态以打造全国废弃矿坑治理典范为目标,以科技为支撑,通过构建“地灾治理+生态修复+资源利用”三位一体治理体系,大力推进百年矿区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资源开发与生态治理的平衡之道,让废弃矿坑“披绿生金”。

  生态治理:从“城市伤疤”到“城市绿肺”

  因资源而兴,因资源而衰,曾经是所有资源型城市难以绕开的宿命。作为新中国煤炭工业的活化石,辽宁阜新的海州露天矿自1953年投产以来累计生产煤炭2.44亿吨,创造工业产值近百亿元,其恢宏开采场景更被镌刻在第三套人民币五元纸币上,成为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永恒印记。2005年6月,海州露天矿因资源枯竭被迫关闭,却留下了相当于38座故宫面积总和的“城市伤疤”。

中国煤科:以科技为刃 破生态困局 - 天天要闻

  2009年建成的国家矿山公园曾试图为矿坑“整容”,但多年开采形成的长期地质不稳定,导致每年产生地表残余变形超5厘米,造成了公园范围内文化广场、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的破坏,崩塌、滑坡等灾害风险危及矿坑周围企事业单位、居民、游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残煤自燃区温度常年保持在200℃以上,释放的有毒气体导致植被退化,更威胁着周边生态安全,大量具有珍贵保存价值的矿山地质遗迹在不断遭到破坏,对海州露天矿北帮矿山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2022年,科工生态与阜新市政府开启央地协同治理新篇章,创新提出了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与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相结合的综合治理“煤科方案”。项目团队运用“空-天-地-孔”一体化勘测体系给露天矿坑做全面“体检”,利用无人机热红外技术精准定位65个高温火点;运用dem实景三维建模、半航空瞬变电磁探测、可控震源式二维地震探测等技术手段,首次摸清了困扰矿坑多年的灾害病因及采空区特征;创新性使用自主研发的智能化注浆管控系统,实现了采空区多孔精确控制充填注浆,困扰矿区二十载的北帮边坡蠕动变形顽疾终被攻克。在此基础上,完成了8.2公里的环坑生态步道建设及景观提升,建成了阶梯式观景平台与立体绿化带,进一步开发了矿山公园的休闲娱乐功能。当前正与地方政府积极对接,全力推动海州矿后续地质灾害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

中国煤科:以科技为刃 破生态困局 - 天天要闻

  从“城市伤疤”到“工业遗产”再到“城市绿肺”,居民曾经避之不及的矿坑,如今成了亲子活动、摄影采风的网红地,国家级矿山公园的景观得到实质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这座百年矿坑正以新的身份,续写着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生态故事。

  海州矿的蜕变,是新时代矿山治理的缩影;阜新的蜕变,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生动实践,是生态治理最生动的社会答卷。

  绿色转型:从“工业遗产”到“经济引擎”

  思路决定出路,露天煤矿也可以变成“绿色经济引擎”。科工生态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下,创新构建“全生命周期治理”体系,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用”协同机制。通过实施“地质修复+生态建设+产业培育”系统工程,引入光伏新能源、煤矸石综合利用、文化旅游等产业,将海州露天矿区以煤为主的传统能源经济,升级为以碳中和工厂、碳中和景区、绿色矿山等为主的低碳经济,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由“深棕”向“深绿”的全面升级。

中国煤科:以科技为刃 破生态困局 - 天天要闻

  据有关报道,海州矿及周边矿区遗留的煤矸石堆存量约为1.2亿吨。煤矸石,俗称“矸石”“矸子”,本来是煤炭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资源。过去,由于回填成本巨大、思想观念落后等原因,只能将矸石堆放在矿坑周围。岁月累积,经过不断自燃、风蚀,反而成为降低空气质量、影响矿区生态的“元凶”之一。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印发《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大力提高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要变废为宝,把曾经的“短板”变成“长板”,就必须有科技创新的支撑。

  科工生态聚焦煤基固废综合利用的问题和难点,与高水平科研院所组建成立固废综合利用领域技术联盟,前瞻布局了煤基固废规模化处置和高值化利用的技术、材料和装备研发。凝聚各类科技资源,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利用煤矸石生产高值利用试验线已建成运行,实验产品完全可以满足环保、节能和自动控制要求。针对煤矿规模处置矸石的需求,通过研究多种煤基固废协同的充填材料、多应用场景协同煤基固废井下处置工艺及技术、地面及井下配套设备及平台,达到合理降低充填材料成本,实现煤矸石集中化、高效化、规模化处理的目标。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未来,中国煤科将进一步发挥企业技术优势,聚力央地合作发展,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推进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以科技创新推动价值转化,助力阜新打造央地合作“辽宁样板”。(张智韦)

来源:光明网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智能化浪潮下 如何定义汽车安全?2025广汽科技日揭晓 - 天天要闻

智能化浪潮下 如何定义汽车安全?2025广汽科技日揭晓

4月12日晚,2025广汽科技日暨昊铂HL上市发布会即将在广汽集团番禺总部盛大举行。届时,广汽集团将重磅发布汽车安全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以体系化安全科技重新定义智能化时代汽车安全。广汽集团旗下高端智能新豪华SUV——昊铂HL也将正式上市。广汽安全防护体系,重塑汽车安全边界当前,汽车智能化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数据显...
往复式剃须刀什么品牌好用耐用?多维度测评5款机型,开箱体验 - 天天要闻

往复式剃须刀什么品牌好用耐用?多维度测评5款机型,开箱体验

男士理容界的下饭神器非剃须刀(又名刮胡刀)莫属,一款优质的剃须刀能够令男人身上散发迷人的自信。而如今剃须刀行业整体情况却不乐观,行业中的大品牌,性能出色的,价格高昂,动不动就五六百,甚至上千元。而低价拼销量款,性能很差,很容易夹须扯须、刮伤
一家初创企业,靠什么赢得众多500强客户? - 天天要闻

一家初创企业,靠什么赢得众多500强客户?

来源:趣味科技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逐步成熟与落地应用,企业应该如何面对AI应用投产的核心挑战?生成式AI为企业开启巨大商机近年来,伴随着生成式AI与大模型技术的突飞猛进,一场前所未有的行业变革正在席卷千行百业,同时也为众多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
“中国智造”闪耀欧洲,长安汽车风至欧陆续写新章 - 天天要闻

“中国智造”闪耀欧洲,长安汽车风至欧陆续写新章

3月21日,欧洲·德国,以SHARING THE FUTURE(共享未来)为主题,2025年长安汽车品牌欧洲发布会圆满举行。长安汽车旗下三大品牌九款新车闪耀亮相,特别是即将上市的深蓝S07(DEEPAL S07),凭借独特的设计、智能的科技和完备的安全配置,赢
入门即享百余项配置,比亚迪秦L EV上市11.98万起售 - 天天要闻

入门即享百余项配置,比亚迪秦L EV上市11.98万起售

众所周知,比亚迪秦家族,在比亚迪王朝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2013年秦DM上市,开创了王朝网命名体系之后,比亚迪秦系列也是一路高歌,先后推出了秦PLUS DM-i、秦PLUS EV,以及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秦L DM-i,组成了现在秦家族。并取得了200万
小米公司紧急辟谣!已报案! - 天天要闻

小米公司紧急辟谣!已报案!

4月7日,据@小米公司发言人:近日,我们发现有关小米SU7保险相关的谣言被有组织地扩散传播,现严正辟谣澄清如下:经与我司合作的五大保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逐一确认,上述公司均...
王化辟谣小米SU7出险率/拒保等谣言:毫无事实依据!已报案 - 天天要闻

王化辟谣小米SU7出险率/拒保等谣言:毫无事实依据!已报案

快科技4月7日消息,近段时间,网络上有不少有关小米SU7保险相关谣言。小米今天已经发布严正声明回应,王化也强调,目前SU7车型的投保服务平稳正常,网传信息严重失实。此外,“SU7出险率是同价位车型数倍”的谣言,同样毫无事实依据,小米已对该内容进行证据保全,并依法向公安机关报案。此前,一张网传某保险公司内部文件...
为应对关税 苹果要求供应商降价:短期内不会在美国组装iPhone - 天天要闻

为应对关税 苹果要求供应商降价:短期内不会在美国组装iPhone

近日,新关税政策正式公布,这一政策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全球科技产业领域激起层层涟漪,苹果公司首当其冲,其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遭遇重挫。为应对关税 苹果要求供应商降价。据投行摩根士丹利测算,新关税政策将给苹果公司带来沉重负担,预计每年将增加约85亿美元的成本。如此巨额的成本增加,无疑给苹果公司的...
为何在头条精心创作的文章总无人问津?三大教训揭露真相 - 天天要闻

为何在头条精心创作的文章总无人问津?三大教训揭露真相

#晒图笔记大赛#​在头条创作的507天里,我曾无数次深夜盯着个位数的阅读量陷入沉思,明明耗费三天写出的深度好文却输给随手发的流水账。去年有位创作者花20小时打磨的科普长文只收获37次点击,而同期用手机在地铁上写的育儿心得却意外突破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