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线拉回到2019年,第一代ES6上市,当时我给它的第一个关键词是“进化”,但这个比较是基ES8来说,ES6无疑是进化后的作品:如果说蔚来ES8是“半成品”,那ES6则已经接近了完成品。

时隔5年,基于全新的NT2.0平台打造,拥有Banyan智能系统的“完全体”ES6到来。

如果说上一代ES6的是一种突破,那一年后ES6则表示它懂得收敛。不同于以前“大嘴”的油腻张扬,反而更像是瘦身整容后的鲜肉,细节造型确实变化不少,身材紧实且极富质感。

而车侧和车尾的比例更是无比的流畅协调,没有一丝冗余设计,一切都显得刚刚好。


值得一提的是,NOMI搭载了新一代神经网络技术NOMI Mate 2.0,加入了更多新表情和自然动作,语音交互识别率更高,交互速度更快,使用体验依旧很好。

氛围营造到位,乘坐体验也要跟上。在全新ES6上,蔚来搭载了全自研的座椅系统,带来了更好的品质,更灵活的满足用户定制化需求,更高效的反馈提升机制,更高的零部件共用率。最重要的是,它能通过FOTA的方式升级,这可是供应商的产品可做不到的。


实际体验中,零百加速水平在6秒多的“舒适模式”最适合日常驾驶,虽然没有配置空气悬架,但底盘使用的是自研的ICC智能底盘域控制器。在该模式下默认悬架较软,过沟坎时车身不会给予过于生硬的弹跳回馈,尽可能地过滤掉颠簸。

而对于长波震动,悬架能够处理的非常柔和舒适。而在高频的短波震动下,悬架也能高效的化解,即便在经过减速带以及井盖这些大坑洼时,通过柔软厚重的悬架以及座椅层层削弱后,传进车内的震感并不明显,悬架处理起来如鱼得水。


频繁的过弯并不会让车身姿态受到太多影响。每次入弯出弯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只有左右移动的横向G值,整个车身表现却十分稳健。

值得一提的是,全新蔚来ES6在车顶也增加了“犄角一般”的激光雷达,硬件配置和布局与蔚来ES7相同,涵盖1颗激光雷达和两颗800万像素摄像头。自动驾驶芯片采用4颗英伟达Drive Orin芯片,提供高阶辅助驾驶的能力。

在高速场景中,蔚来全新ES6的NOP+ Beta在高速公路上表现,主路-匝道-主路的切换完全无惊无险,同样在主路的车辆辅助换道、超车体验,也可以用柔和、平顺加以形容。NOP+能大幅缓解用户的紧张感和驾驶疲劳度。

虽然NOP+暂时还达不到超越人类“老司机”的水准,但是作为一名驾驶助手已可以打上“合格·毕业”的标签了。虽有夸赞,但日后仍需努力。

在最重要的补能方面,新旧两代车型则共用蔚来的充换电服务体系,是随着能源服务体系的建设一同成长的。以往在试驾其他品牌电动车的时候,我都会下意识克制自己脚下的动作,尽量减少充电的次数。哪怕如今充电功率已经足够高,但每次都要下车去插枪拔枪,至少半小时的充电时间都会让人在内心充满抗拒。

而蔚来的这一套流程下,来只需要五分钟你就能拥有一块接近于满电的电池了。这样的用时基本上已经和加油持平了。
同时,蔚来换电的全过程都不用下车,全程自动化,这一感受绝对是加分项。
从“半成品”到“完成品”,蔚来用了五年的时间完成了一次产品端的进化。无论是整车的驾驶品质还是智能化水平,蔚来ES6都可以称得上是高分之作。 这样的评价并非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从终端消费市场的销量反馈同样可以得到肯定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