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自己申请,补贴、奖励等“丝滑”入账……上海大力推进的“免审即享”,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等工具,将政策精准送到企业身边。上海正加力提速推进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攻坚突破任务”,聚焦企业需求最迫切、协同推进要求高的十个事项,加力推出新一批增量举措,合力解决营商环境建设中的“老大难”问题。
上海奔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创立于张江科学城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021年3月成立,致力于生命科学领域的智能自动化变革,创业团队来自机器人和生命科学领域的世界五百强企业,至今已获得一线投资机构的多轮数亿元战略投资。公司首席产品官阎文舟告诉记者,他深切感受到上海“精准滴灌”的政策服务对企业创新的有力赋能。“过去是我们自己‘找政策’,现在上海的‘免申即享’政策通过大数据匹配企业资质,有关部门会主动联系我们‘送政策’,告诉我们可以领取哪些补贴,全程无须填写提交申请材料,使我们快速享受到小升规(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带来的政策红利。”阎文舟感慨说,政府的“无感化”服务不仅为他们节省了很多人力和时间成本,而且能够将更多资源投向技术攻坚,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并迅速推向市场,这正是需要长期研发投入的科创企业所期待的。
经过短短数年的快速发展,奔曜科技已在海外组建了专业人才团队,推动产品与解决方案进入全球市场,政府的“真金白银”支持也为公司卸下“出海重负”。阎文舟表示,在出海征程中,浦东新区的张江专项资金对企业参加境内外重要展览和会议、宣传给予补贴。“去年,我们参加了德国medica展会(德国杜赛尔多夫医疗器械展),只需递交一份信息表,就能获得海外参展补贴。”
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是聚焦科学智能前沿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的战略性新型研发机构,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研与工程技术团队,打造世界一流的科学智能前沿创新策源地,是上海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亲历者。
“我们深切感受到全市上下想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壮大的热情。”副院长邹亮说,年初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和刚刚推出的“十大攻坚突破任务”让他备受鼓舞,“随申兑”惠企平台的精准触达、“无事不扰”的监管创新等都是非常有效实际的惠企举措。
“作为人工智能科创机构,各类科技人才的引进一直是我们特别关注的内容。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吸引人才的有力名片。”邹亮表示,上海对高端人才有着天然的强大吸引力,全国不少城市也在发动人才争夺,期待上海能在人才政策方面推出更多突破性举措,让各类科研人才更愿意来到上海、留在上海,形成全球ai科技创新人才的更强磁场,共同建设上海科创高地。
“我们可以看到从今年年初开始,上海市各级政府部门围绕提升企业感受,推出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积极响应企业各项诉求。”
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法务总监王烨君介绍,去年年底协会向政府部门反映很多企业希望行政处罚能够“宽严相济、更有温度”,这个意见现在被纳入了今年的优化营商环境8.0方案,相关部门还在3月组织召开了商协会与行政执法部门的对话会,双向沟通十分畅通。再比如针对企业高度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市检察院第三分院4月23日在协会揭牌成立了“知企通”检察服务工作站,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和靠前服务。“从企业反馈来看,大多数外资企业非常看好中国的营商环境。协会要做的是将这些政策信息和有力举措及时传达给企业,帮助企业用好这些政策措施,同时将企业的声音及时反馈给政府部门,做好政企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