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收看最近有啥事儿,这期我们一起来看看华为最近有啥值得关注的事儿。
7月5日,国际学术期刊 Nature 发表华为云田奇团队的论文。这是近年来中国科技公司首篇作为唯一署名单位发表的《自然》正刊论文。
华为作为全球少有的从底层硬件到落地应用全链条都打通了的公司,有着非常深厚的积累,华为云发布的盘古大模型已经深入金融、制造、政务、电力、煤矿、医疗、铁路等10多个行业,支撑400多个业务场景的AI应用落地。同时在科研领域,华为盘古科学计算大模型,包括药物分子大模型、盘古气象大模型和海浪大模型。
底层硬件方面,华为有升腾和鲲鹏芯片来打造算力生态,被制裁前已经做到了一线水准。
同时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全栈技术均由华为自主创新的,没有采用任何开源技术,另外,由于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定位是服务B端,这里面肯定会有大量行业数据,涉及行业机密,为啥什么东西看都不看就嚷嚷着开源呢。
其实这个也代表了华为做大模型的思路,把注意力放在应用场景清晰,价值明确的B端,确定能给用户产生价值,而不是只是让AI给你写写情书之类的C端应用。
第二条值得关注的新闻是,7月13日华为召开了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布会,正式推出了专利许可的专属界面。
目前看有手机,WiFi,蜂窝物联网三类,未来可能还有华为专利积累深厚的计算,储存等许可项目。
从官网的定价来看,华为的封顶费率基本和国际水平一致,没有上来就砸价钱。
当然,我们回顾华为运营商业务的发展历程,华为基本都是靠极致的性价比和服务来打开市场的,有一些市场是默默无闻奉献了好几年才打开一个缺口的。
所以说是封顶费率嘛。
在公示中华为还展示了自己过往的研发投入与实力。
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9,973亿元人民币,截至2022年底,全球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12万件,其中中国44,478件,美国22,840件,欧洲中东非洲43,088件,亚太11,606件。
2022年专利许可收入5.6亿美元,已经签署的双边许可协议180多份,通过专利池接受许可的公司超过350家。
去年这场发布会的时候,华为还没有公布这些信息,其实华为一直以来就不希望大家太过于专注它收取专利费的事情,因为华为并不希望把这做成自己收入的大头,专利在国际市场上更多是保护自己。
但是随着事态的推进,华为失去了太多市场,现在把多年的知识产权积累进行适度的变现,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在一个月前日媒就在报道,华为正在向日本30家中小企业收取专利授权费,同时在东南亚也收取类似的专利费。
这些日本公司主要涉及无线通信模块相关的通信领域,从小到几名员工的公司到100多人的创业公司都有囊括,都收到了华为专利付费的要求。
也是时候让世界感受华为研发的压迫感了。
没道理说欧美企业研发强势的时候,我们交专利费就叫“世界规则”,华为研发强势了,收专利费就叫“迫害小企业”吧?
我觉得一直以来中国企业都以配合,文明,妥协,尊重的羊群形象出现在国际视野,大家偶尔看到一家跟欧美企业一样凶猛的中国企业就觉得不适应了。
但实际上这个世界一直都是蛮荒状态,华为这样干才是常态,是正常的,反而先前短暂的十来年的时间是极少数出现的温和期。
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既然你都断我路了,我为啥不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呢?
这几年的制裁对华为的影响真的很大,在7月3日谷歌发布的2023中国全球化品牌五十强里面,华为都已经掉到了第六,前三是字节跳动,小米,联想。
另外从Brand的出海品牌社媒影响力榜单也能看到华为终端第四十五,下降8名。
这些数据其实都显示了,过去几年华为被迫减少全球化投入后,品牌已经进入了一个衰落期。
但在2022年的时候,华为其实已经开始回归一些国际市场,包括华为的手表,耳机在很多市场都卖得不错。
这次P60系列先后在慕尼黑、迪拜、吉隆坡、墨西哥举行发布会,也意味着华为手机的出海要再次回归了。
接下来是两条跟车相关的新闻。
第一个是华为将为问界品牌建设专门的销售渠道。
其实很好理解,问界是华为车BU一个生态品牌,跟赛力斯,江淮,北汽,奇瑞一起规划车型,由华为主导设计,共同开发,使用华为的智能化技术,以及车厂的整车能力,联合塑造这个品牌。
这么多整车厂跟华为合作,原本的门店里摆不下这么多车,华为肯定要重新找一个更大的地方,把问界车型都放进去,让消费者自由选购。
不然每个门店就放那么两三台车的,显得华为有偏心的嫌疑,我现在造一个大舞台了,你们百花齐放去吧。
另外华为和赛力斯成立AITO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也是为了更好地管理整个服务体系。
就我作为一个问界车主来说,我的服务群里面的人一个月换一茬,虽然首次保养的时候过去,服务是挺好的,但人员流动性这么大,确实给我的感觉不是很好。
第二个就是在问界M5 2023更新之后,问界M7 2023和智驾版也来了。
整体外观变化不大,新增了5座车型。
作为对之前问界M7在A柱安全性上的回应,华为称这次在车辆整体提升上增加了五个亿的投入,对车身结构,底盘用料,悬挂结构等进行了全面的升级。车身结构也进行了重新开模,为此重新改造了焊装产线,车身部分结构用了潜水艇级高强度钢。
不知道具体效果怎么样,但这个堆料的功夫是很有诚意了。
而关于智驾版,最需要关注的是华为ADS 2.0高阶智驾包的限时五折1.8万了,在 7 月进行 OTA 升级后,AITO 城区 NCA 智驾功能将在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杭州 5 城开放,今年三季度不依赖于高清地图的城区 NCA 将在 15 城落地,四季度将增至 45 个城市。
加上之前华为说要让大模型赋能智能驾驶的事情,我认为华为是想快速让更多的智驾车型上路,把数据给跑起来。
本身我们通过最近智驾版以及阿维塔车主的试驾视频可以看到,华为ADS2.0的威力确实不一般,要是再有足量的数据去优化,那可真是遥遥领先。
最后是一些最近与华为相关的数据。
2023年618期间华为的销量同比上升52%,从6.5%的份额增加到了10.8%。
5月Questmobile数据显示,华为运动健康月活4890万,是小米运动健康的四倍。
华为钱包的月活11437万人,当然这个数字不是最惊人的,惊人的是使用华为钱包APP的人里面有14.1%不是用的华为手机,可能是荣耀老用户?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老荣耀在华为体系里面的留存。
华为的用户真的很忠诚,我们看艾瑞的换机报告里,华为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是442天,是所有品牌里面最长的。
还有一个神奇的数据是,华为在中国儿童手表里面做到了15%的份额,距离第一名小天才还是差了很多,但是差距大大缩小了。
在一个有社交级护城河优势的巨头面前,能打到这个份额,属实是逆天。
另一点就是,华为折叠屏手机也不只是在中国区卖了。
可以看到华为在中东欧,亚太,都做到了第二,在中东,非洲,中拉美,也做到了第三。
国内市场因为折叠屏整体的量大了,华为出货量又稳定,份额出现了下降,但是看全球份额,华为折叠屏还是在上升的。
所以这一点也佐证了,华为手机的国际化业务正在快速回归。
我们从DSCC的研究也能看到。
华为Pocket S全球市场占比15%,Mate X3占比6%,合计已经21%了。
所以华为整个量还是在起来的,只是一些货分到海外去了。
我靠,谁不知道卖华为折叠屏能赚打钱啊。
但比较遗憾的是,华为平板还是面临一些供应连续性的问题,在一季度同比是出现了出货量的下滑的。
但是全球销量来说是止跌的,而且是在全球下跌的情况下,所以可能平板也有一些货是在倾向海外市场的。
总的来说华为最近值得关注的新闻就是这些,感谢大家收看第一期最近有啥事儿。
往后其他品牌的也会跟着更新,总之就是新闻差不多凑够一期的量就更新一期。
大家要是对手机行业的深度新闻感兴趣,欢迎关注我的账号,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