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上天苏联就要遁地,到了一万多米突然停止,究竟发生了啥?

2021年01月14日22:15:02 科学 1135

20世纪后半叶,当时的苏联和美国一直是冷战状态,谁也不服谁,美国和苏联为了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也是做了很多异想天开的事情。

当时的科学技术正处于新兴发展状态,美国在1945年原子弹试验成功,苏联不甘示弱,于1949年成为第二个拥有核武的国家,也是在这个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形成了一种制约,也就有了后来的冷战,

美国上天苏联就要遁地,到了一万多米突然停止,究竟发生了啥? - 天天要闻

美国在1960年就开始进行航天计划,期间也经过多次测试,三名美国航天员与1969年驾驶着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壮举,人类登上月球在之前也想都不敢想的,美国成功登上了月球,苏联无奈,也想要在其他领域上扳回一局。

苏联的航天事业虽然强大,但也无法实现登月这个目标,既然美国登上月球探索了未知区域,地球的深处同样神秘,在1970年,苏联的”挖穿地球“计划着手实施。人类虽然是地球的主导者,但对地球的了解还是不够的,众所周知,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形,挖穿地球听起来像是一个荒诞的想法,但苏联确实这么做了,而且后面还有一些国家还跟着做了。

美国上天苏联就要遁地,到了一万多米突然停止,究竟发生了啥? - 天天要闻

苏联将计划实施点选在北极圈的科拉半岛和挪威的交界处,派了很多科学家进行研究,也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苏联也坚持挖了很多年,12263米的深度已经超过了认知,要知道世界第一高峰也不过八千多米,全世界的目光都停在了苏联身上,苏联却突然停手不挖了,也是让人费解,究竟发生了什么?

美国上天苏联就要遁地,到了一万多米突然停止,究竟发生了啥? - 天天要闻

苏联也没有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解释,倒也有一些说法可信度还是蛮高的,称苏联自己也意识到挖穿地球是不可能实现的,而计划所需的资金让苏联方面有些吃不消,盈不止损,也就这样停止了。而且在挖到地下一万多米的时候,温度已经超过预期,据说有180度,在这种影响下,要想继续就得提升技术,苏联自是无力承担。

美国上天苏联就要遁地,到了一万多米突然停止,究竟发生了啥? - 天天要闻

美国也知道行不通,钻到九千米就停下了,换种角度来看,苏联还是赢了,虽然中途停止,但也不是白费功夫,在钻探过程中,对于地球也有了更深度的了解,同时也挖出了不少有研究价值的碎片化石。

在苏联失败之后,也没有国家再有”挖穿地球“的想法,但也刺激了他们对地球勘探的热情,大多都是以失败告终,除了日本的“从莫霍界面到地幔计划”,这个计划完全是为了科学研究,日本选择地壳只有六公里的海床实验,人类也第一次发现了原位地幔,也为地壳和地幔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很多研究信息。

美国上天苏联就要遁地,到了一万多米突然停止,究竟发生了啥? - 天天要闻

人类对于未知区域的好奇心不会减少,探索也会一直进行着,在数十年来的科学探索之中,人类也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些偏离认知的科学研究,多数都是异想天开,投入再多,也只是无用功。科拉半岛万米深的人造井就是一个教训。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能短暂站立和行走 重伤雪豹“凌小蛰”最新情况 - 天天要闻

能短暂站立和行走 重伤雪豹“凌小蛰”最新情况

记者从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了解到,日前,身受重伤的小雪豹“凌小蛰”经过一个月的救治,精神和身体状况都有所好转,能够短暂地站立和行走,但后肢的力量还不太强,行走和站立的时间不太长。据了解,在“凌小蛰”刚来到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的时候,专家检查判断,它可能是高空坠落导致丧失行动能力。经过救治,整...
科学家回收风力涡轮机叶片,制成强度是原来的3倍的塑料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回收风力涡轮机叶片,制成强度是原来的3倍的塑料

风能正在蓬勃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巨大的风力涡轮机由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组成,一旦它们达到目的,就会面临严峻的回收挑战。但是现在,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环保的方法来回收风力涡轮机叶片。这一过程避免了苛刻的化学物质,回收了高强度的玻璃纤维和树脂,可以用来制造耐用的塑料。该...
无重金属量子点实现了高速、人眼安全的激光雷达突破 - 天天要闻

无重金属量子点实现了高速、人眼安全的激光雷达突破

激光雷达是一种使用激光脉冲计算距离的系统,类似于声纳使用声波的方式。到达地球的光有各种各样的频率,其中一些对我们来说是可见的,而另一些则不是。在这些频率中,短波红外(SWIR)以其独特的特性脱颖而出,使其对光探测和测距(LIDAR)系统非常有用。激光雷达是一种使用激光脉冲计算距离的系统,类似于声纳使用声波的...
人类与鸟类的战争 - 天天要闻

人类与鸟类的战争

澳大利亚国徽上是两只动物,左边那个是袋鼠,大家都知道,右边那个有人会误认为是鸵鸟,其实它叫鸸鹋,读音ér miáo,北京动物园里就有,长得很像鸵鸟,它是世界上体型第二大的鸟类,排名第一的当然就是鸵鸟,因为它们长得太像了,所以鸸鹋也被叫做“澳洲鸵鸟”。1932年,根据《威斯敏斯特法案》,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独立国...
热水和冷水一起放进冰箱,为什么热水能先结冰?物理学家终于有了严格证明 - 天天要闻

热水和冷水一起放进冰箱,为什么热水能先结冰?物理学家终于有了严格证明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环球科学”(id:huanqiukexue)图片来源:Pixabay热水有可能先结冰,但热水先结冰也有点不太可能。撰文|王昱审校|不周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它们除了温度,它们完全相同。把两杯水同时放进冰箱,谁会先结冰?常识告诉我们应该是冷水先结冰,但1963年,还在上中学的坦桑尼亚少年埃拉斯托·姆潘巴(Erasto...
生化阴谋?美国释放超20亿只“变异蚊子”,到底意欲何为? - 天天要闻

生化阴谋?美国释放超20亿只“变异蚊子”,到底意欲何为?

蚊子虽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但是蚊子的泛滥,却也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它们不仅叮咬人的皮肤,让人感到奇痒无比,更关键的是,通过叮咬吸血还会传播各种疾病。肆虐非洲地区的登革热、疟疾等,主要就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基于此,我们才会想尽一
神奇动物在山东①丨中华秋沙鸭 - 天天要闻

神奇动物在山东①丨中华秋沙鸭

编者按: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又到了候鸟北迁的时节。国家林草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越冬水鸟达到监测最高数量,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比尔・盖茨:我们生来不是为了工作,AI 将取代人类做大部分事情 - 天天要闻

比尔・盖茨:我们生来不是为了工作,AI 将取代人类做大部分事情

IT之家 4 月 5 日消息,随着生成式 AI 的迅速崛起,世界正在迅速演变到一个新的领域,并重新定义我们如何看待工作。在过去几个月里,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分享了关于 AI 如何影响工作的有趣见解。在今年 3 月的一次《印度快报》采访中,比尔・盖茨分享了更多关于 AI 对工作影响的见解:我们生来不是为了做工作。工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