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球观察地球,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恐惧?

2020年12月13日10:57:02 科学 1812

从月球观察地球,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恐惧? - 天天要闻

如果在天气好的时候,夜晚用使用普通的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就可以看到月球表面起伏的地貌变化,获得不错的观察体验,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站在月球上眺望地球,会是什么感觉呢?为什么有人说,在月球上眺望地球,会感觉到恐惧呢?

从月球观察地球,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恐惧? - 天天要闻

加加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宇航员,他也是第一个在宇宙中眺望地球的人类,古人常说“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如果没有离开地球进入宇宙中,无法想象地球的体积有多么巨大。

地球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区域被海洋覆盖。地球是一个岩石行星,虽然从表面看起来是蔚蓝色的,但是地球是太阳系类地行星中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只有在宇宙中亲眼观察,你才能体会到地球的巨大。

从月球观察地球,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恐惧? - 天天要闻

阿姆斯特朗是首个登上月球的人,在阿波罗计划中,总计有12人登上过月球,在月球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也只有这12个人有机会站在月球上眺望地球,我们只能通过各种照片,体会从月球观察地球的感觉。

从月球观察地球,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恐惧? - 天天要闻

为什么从月球观察地球会让人感觉到恐惧呢?恐惧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活动,让我们产生恐惧的原因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在面对某种危险又无法解脱,内心产生的强烈担忧情绪被称为“恐惧”。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巨大的物体也会让人感觉恐惧,这种情况被称为“巨物恐惧症”,一些宇航员也会有这样的心理问题,被称为“天文恐惧症”或者是“宇宙恐惧症”。

从月球观察地球,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恐惧? - 天天要闻

在人类早期的天文工作中,因为科技水平不够,参与航天任务的宇航员人数较少,工作时间较长,长期处于幽闭环境中让一些人患上了“宇宙恐惧症”,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情况大大减少直到完全消失。每一位宇航员在进行任务之前,都需要经历严格的培训和筛选,严重的心理问题几乎不会出现。

从其他的行星或者空间站观察地球,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恐惧?原因其实很简单,对于人类来说,地球太过于庞大,观察地球的全貌会让人感觉到自己万分渺小,。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的文化建立在地球上,身处月球或者是空间站时,会感觉到恐慌,因为在这些区域发生意外得不到来自地球的救援,任何一个微小的意外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从月球观察地球,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恐惧? - 天天要闻

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最害怕的就是“孤独”,从月球眺望地球会加大一个人的孤独感。宇宙浩瀚无比,宇宙中存在浩如烟海的行星,地球和月球只是无数行星中很普通的一个天体系统

对于人类来说,地球和月球是不可改变的唯一,人类的文化在地球上,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无法离开地球,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动,出一趟远门都需要准备许多事情,更别提离开地球可能会产生的内心压力。

从月球观察地球,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恐惧? - 天天要闻

从月球观察地球,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恐惧? - 天天要闻

旅行者一号探测器在远离地球很远,拍下了著名的“暗淡蓝点”,在这张照片中,地球只是一个暗淡的蓝色光点,在整个黑暗的宇宙中显得微不足道,看到这张照片,同样会让人感觉到有些恐惧。

对于整个宇宙来说,地球可能微不足道,如果地球消失,不会对宇宙造成任何影响,可是对于人类来说,地球就是我们的全部。换一个角度看地球,也可以让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地球和宇宙的关系。

如果给你一个成为宇航员的机会,你会选择把握这个机会进入宇宙,换一个角度看看地球吗?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微科普】莫要一谈辐射就“色变”,正确看待这把“双刃剑”! - 天天要闻

【微科普】莫要一谈辐射就“色变”,正确看待这把“双刃剑”!

Q辐射具有两面性!“快把WiFi关了,有辐射!”“电脑前面放盆仙人掌,防辐射!”“孕妇必须穿防辐射服!”这些十分耳熟的忠告,折射出公众对辐射普遍存在的心理恐惧。然而,科学真相往往颠覆认知。恐惧:混淆与误解公众对辐射的深度误解和过度恐慌,常因混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辐射类型: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等高能辐...
宁德时代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 - 天天要闻

宁德时代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

近日,宁德时代起诉海辰储能等主体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已由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定于8月12日开庭审理。这场纠纷因两家企业在587Ah储能电池标准领域的竞争引发行业关注,而案件走向恰逢海辰储能港股IPO关键期,其上市进程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发力太空计算!千亿巨头大动作 - 天天要闻

发力太空计算!千亿巨头大动作

【导读】中科曙光拟与中科星图共同构建中国太空计算产业新生态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太空计算正成为新的战略新兴技术高地。中科曙光、中科星图7月8日晚公告称,双方当日签署了《太空计算领域的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将共同推动“太空计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落地、构建中国太空计算产业新生态,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国太空算力服务...
专家分析台风“丹娜丝”三个特点 登陆后影响时间或拉长 - 天天要闻

专家分析台风“丹娜丝”三个特点 登陆后影响时间或拉长

中国蓝新闻 浙江之声记者 徐欣悦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热带风暴级),今天13时中心位于温州偏东方向约118公里的海面上,预计将于今天傍晚到夜间在台州到宁德一带沿海登陆。省应急管理厅总工程师胡尧文介绍,目前看,尽管台风强度不强,但有三个特点要特别关注:一是路径罕见,作为第一个从南海穿过台湾海峡再可能登陆浙...
“泰山奖”得主卢煜明,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 天天要闻

“泰山奖”得主卢煜明,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卢煜明被认为是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下一个中国科学家”。撰文丨凌 骏责编丨汪 航近日,欧洲科学院官网在线更新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教授在列。卢煜明院士是全球无创产检技术的奠基人,他耗时22年开发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技术自2011年推向全球,在超90个国家落地应用,每年为全球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