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请科技领域代表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 矢志建设科技强国”进行交流。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所长叶聪出席见面会时介绍,这二十年来,研制深海潜水器从“蛟龙”号,到“深海勇士”号,再到“奋斗者”号,一直在大深度、自主可控方面努力,现在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他还提到,对新的空间的探索,孕育着未来发展机遇。
叶聪来自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他的工作主要是载人深潜装备研发,是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的总设计师。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研制的“奋斗者”号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是目前世界上载人数量最多、下潜和上浮速度最快、作业时间最长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2020年的时候,“奋斗者”号到达了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测量的深度是10909米,同时也在世界上首次开展了万米海底作业的高清视频直播和互动。近五年以来,已经累计开展了300多次下潜,跟印度尼西亚、新西兰等4个国家对地球上的9条主要深渊海沟开展了科学考察,获得了万米海底的环境数据,发现了深海生物新物种,也在深海开展了长期观测和现场试验。
“做载人深潜装备研发,在国内开展科研可以把各学科、各优势单位力量整合起来,高效地研制出我们的装备。”叶聪谈到,这是让人很兴奋的事情。他对“十四五”有一个特别强烈的感受,就是装备的使用场景更加丰富,可以发挥更好的效果。“以前,我们主要是奔着深潜突破千米、万米的目标。”“十四五”期间,随着科技创新的进步,新的问题、新的科学选题被提出,要考虑在一个装备几十年的寿命周期里,装备如何不断适应发展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不仅仅是验证了装备的能力,还在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现在,可以实现潜水器的“有人+无人”协同作业,把网络协同技术用到以前单纯依靠人的装备上去,叶聪自己强烈地感受到,可以做长期性的工作,可以把实验室从水面、甲板搬到海底去,这个过程中,技术在不断迭代,跟科学研究形成了很好的互相推动发展。
这二十年来,研制深海潜水器从“蛟龙”号,到“深海勇士”号,再到“奋斗者”号,一直在大深度、自主可控方面努力。现在,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就是把发展的维度和目标更加多样化。
“载人深潜装备的发展让我们对深海科技进步有了足够的信心。”叶聪谈到,面向未来,将持续推动载人深潜的智能化、谱系化和体系化,继续服务深海探测、保护和开发工作。
“可能大家感觉我们做深海研究工作,距离日常生活和产业发展很遥远。但往往这种对新的空间的探索,孕育着未来发展机遇。”叶聪现场还解疑了公众对于深海研究的理解,“我们不仅是要到深海去看一看,还要去探索海洋对我们生存环境的影响。”他谈到,要研究一些科学问题,“生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以及面临的发展问题”,可以向深海要空间、要资源、要方法、要答案。所以,既要把现在的深潜技术和产业结合,也要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不断探索“无人区”,拓宽认知边界。
记者:李运恒 编辑:刘雨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