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我国3500-4000米超深水钻井周期纪录!这个海上油气平台不一般

2025年05月27日21:50:23 科学 1911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5月27日,封面新闻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垦利10-2油田群开发项目(一期)中心处理平台在山东青岛国际化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离港起运,标志着平台陆地工程全部完工,进入海上作业阶段。平台实现多项首创技术,创造了渤海区域海上油气平台尺寸和重量新纪录。

打破我国3500-4000米超深水钻井周期纪录!这个海上油气平台不一般 - 天天要闻

“海洋石油228船”承载渤海油田最大海上油气平台——垦利10-2中心平台缓缓离开山东青岛国际化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受访者供图)

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工程建设中心项目经理沈留兵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垦利10-2油田是迄今为止我国海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岩性油田,原油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项目一期中心处理平台是一座集生产、生活为一体的3层8腿多功能海洋平台,高度22.8米,投影面积相当于近15个标准篮球场大小,设计重量超2万吨,是渤海海域重量最重、外形尺寸最大的海上油气平台。”垦利10-2油田不同区块原油品质差异较大,中心平台设计了热采及冷采两套系统,搭载关键设备240余套,是目前渤海区域工艺流程最复杂的生产平台之一。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协同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项目攻克超大型海洋平台轻量化设计关键技术,在国内首次将420兆帕高强钢应用于海洋油气平台上部组块建造,在最大限度对平台进行‘瘦身’的同时,也为国产高强钢在海洋工程中的大规模应用开辟了新道路。”海油工程青岛公司垦利10-2项目经理杨锦驹告诉封面新闻记者。

此外,平台通过搭载基于deepseek-r1的工程生产一体化智能助手,可实现智能生产、能耗管理和安全管理一体化,着力打造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创新型海上低碳智能平台。

垦利10-2油田群开发项目(一期)中心处理平台应用管线总长达42000米,焊接长度超40000米;应用电缆总长约760000米,超过北京到青岛的直线距离;项目工作量相当于常规项目的2倍,作业高峰期近1300人参与建设。

青岛制造基地正值建造高峰期,施工滑道资源紧张。为破解滑道资源瓶颈,加快建造进度,项目团队打破常规滑道一次性预制加总装方式,将组块在非滑道区进行深度预制后,采用spmt(自行式模块化运输车)二次移位至滑道区继续总装。同时,通过一体化、标准化、数字化等手段成功保障项目工期进度。此外,项目充分发挥高水平工匠引领作用,积极带动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并通过构建全员全流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实现关键焊缝一次合格率达99.69%,创造了连续473万人工时“零事故”的优秀安全绩效。

据悉,为加快储量向产量的转化速度,垦利10-2油田采取总体开发分期实施策略,分为一期、二期两个开发项目。作为渤海油田年内的重要产能建设项目之一,一期开发项目中心平台顺利离港启运标志着垦利10-2油田开发建设进入新阶段,对于渤海油田2025年油气上产4000万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进一步提升保障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能源供应能力。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全球第二台、中国首台!预计7月在成都投用 - 天天要闻

全球第二台、中国首台!预计7月在成都投用

记者从四川双流经开区获悉随着全球第二台、中国首台商用Cyclone IKON30MeV(兆电子伏特)回旋加速器进入最后调试阶段成都纽瑞特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加速器及同位素药物产业化生产基地项目预计在今年7月取得安全资质后开始试运行届时越来
跨越约4亿公里距离,耗费10年时间,“天问二号”开始探测小行星 - 天天要闻

跨越约4亿公里距离,耗费10年时间,“天问二号”开始探测小行星

中国行星探测将迎来里程碑的一刻,“天问二号”任务发射窗口期正式敲定,准备在5月29日实施发射,开始进行中国首个小行星与彗星联合探测任务。这次任务将耗费10年时间,探测器将飞越4亿多公里,为我国深空探索再添新篇章。“天问二号”将采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其任务主要有两大核心:一是对近地小...
面对AI抗命,该不该“如临大敌” - 天天要闻

面对AI抗命,该不该“如临大敌”

(一)新华社援引英国媒体报道,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最近公布了一系列针对各AI大模型的测试结果,其中,OpenAI的o3推理模型在得到“关闭”指令后,不仅拒绝执行,还篡改了代码以免被关闭。只看这条简短的新闻,很多人心头一惊。“AI拥有自主意识”是
集装箱造粮仓 机器人当“管家”——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侧记 - 天天要闻

集装箱造粮仓 机器人当“管家”——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侧记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旋机器人能当粮仓“管家”了!5月27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在长沙启幕。在粮油重大科技创新展览上,河南工业大学带来的多款粮食仓储机器人,引来大家围观。(5月27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在长沙启幕。郑旋 摄)“别看它们小巧,行动却非常灵敏,可代替人工,大幅提高效率。”面对...
新民·科技前沿|都市夜空中的行星“眼缘” - 天天要闻

新民·科技前沿|都市夜空中的行星“眼缘”

2025年,其实是观赏火星的好时辰。1月12日,地球迎来了久违的“火星冲日”(即火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依次排成近似一条直线的现象),这是2022年以来这颗红色星球离地球最近、也是亮度最大的时候,星等高达-1.3等,在此前后一个月都是火星的“最佳观赏期限”,目前,火星的星等仍有1.2等。再见如此耀眼的火星,要等到2027年了...
新民·科技前沿|从科幻到现实,永不停歇的火星探索 - 天天要闻

新民·科技前沿|从科幻到现实,永不停歇的火星探索

【编者的话】备受瞩目的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已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等工作后,顺利转入发射区,计划5月底择机实施发射,开启宇宙之旅。它的前辈“天问一号”出色完成了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等火星探测任务,其继任者“天问三号”也将开展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启程在即的“天问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