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晚用“太阳”发电

2025年05月25日08:00:18 科学 4155

  太阳能是地球上最环保也相对稳定的能源了,可是它有一个明显的短板,那就是夜晚太阳落山后就“罢工”了,人类无法再利用它的能量。可是夜晚才是人们使用能源的高峰期,照明、供暖、制冷……方方面面都需要能源。有什么办法让人们在夜晚也能用上太阳能呢?

在夜晚用“太阳”发电 - 天天要闻


  这个问题科学家思考了很多年,最近他们找到了一个答案:利用太阳留在地球上的余热。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向外释放能量,其能量形式除了光能还有热能,科学家要利用的就是太阳落山后留在地球上的热能。


  夏天,经过一整个白天的太阳热力洗礼,气温能够达到三四十摄氏度,冬天热带地区的气温也有10摄氏度左右。可不要小看这几十摄氏度,与太空温度比较的话,将地球比作一个大火炉毫不为过。太空的“温度”一般被认为是-270℃,接近绝对零度,因此,一般情况下,地球与太空的温差高达300℃。就像水从高处往低处流一样,热量也每时每刻从地球“流向”外太空,通过收集这些流动的热量,科学家能够将之转换成电能。而且,得益于地球与太空的温差十分巨大,即使是冬天的夜晚,这套用热能发电的系统也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01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团队制造了第一块能在夜晚发电的“太阳能电池”。这块“太阳能电池”的主要结构与普通太阳能电池完全相同,它也同样能在白天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只是,“夜间太阳能电池”在吸收太阳光的电池板之外附上了一种能将热量辐射出去的薄膜,这个薄膜能反射室外的太阳热量,还能将建筑物内部的远红外光收集起来再将其发散出去。被发散出去的热量会被电池中的嵌入式热电发电机捕获,将这些热量转换成电能。

在夜晚用“太阳”发电 - 天天要闻


  遗憾的是,这一“夜间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并不高,夜间产生的功率仅为每平方米50毫瓦,驱动一盏100瓦的灯泡就需要数千平方米面积的“夜间太阳能电池”。而且,到了晚上,“夜间太阳能电池”中存储的热量冷却得比较快,导致电池所产生的电量会很快衰减甚至电量全无。因此,这个设备目前只适合安装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比如我国西北地区以及青藏高原


  科学家一直在不断尝试提高“夜间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有的科学家通过增加辐射热量的薄膜层数,提高温差来增加发电效率;有的科学家则另辟蹊径,寻找其他吸收太阳“余热”的方法,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科学家尝试的就是第二种思路,他们研发出了一种名叫热辐射二极管的设备,这个设备所使用的材料与夜视镜的类似,但它不仅能“看清”夜色中不断向外辐射的红外能量,还能将之聚集在一起发电。

在夜晚用“太阳”发电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在温差为12.5℃的条件下测试了该设备的发电能力,其每平方米的发电效率为2.26毫瓦——与“前辈”相比,热辐射二极管的发电效率逊色得多,不过它的优势是能收集所有物体辐射出的红外能量,包括活着的生物发出的红外线,将这些能量转化成电能,因此它所产生的电能相对更加稳定。


  新生的夜间太阳能电池现在还十分稚嫩且弱小,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它将如同白天发电的太阳能电池一样,逐渐成长为人类能源大厦的支柱。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什么叫细胞不对称分裂,在生物学上有重要应用。 - 天天要闻

什么叫细胞不对称分裂,在生物学上有重要应用。

#认证作者激励计划#细胞分裂是否对称主要取决于我们讨论的是哪种类型的细胞分裂以及具体的生物背景。细胞分裂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此外,某些情况下也会提到无性繁殖过程中的不对称分裂。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中,一个母细胞会复制其遗传
402片濒危鲨鱼翅进境有异味被查 - 天天要闻

402片濒危鲨鱼翅进境有异味被查

近日,深圳宝安机场海关查获濒危鲨鱼翅402片。深圳宝安机场海关关员在对转运货物开展巡仓监管时,发现一票货物外包装破旧且散发出浓烈的异味,随即对其开箱查验。经查发现,纸箱内装有用透明保鲜膜包裹的疑似鱼翅一批。
行进中国|一根竹子的“七十二变” - 天天要闻

行进中国|一根竹子的“七十二变”

广德竹海。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竹编传承人手工编织竹制品。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竹包包让人爱不释手。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竹桌椅搭配的休闲茶室。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用笋衣编成的动物摆件惟妙惟肖。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自带蓝牙功能的竹键盘和竹鼠标。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人民网广德5月25日电(记者汪瑞华、张俊、陈曦、苗子健)竹筷...
科学家首次实现超冷原子“超纠缠” - 天天要闻

科学家首次实现超冷原子“超纠缠”

IT之家 5 月 25 日消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 Manuel Endres 团队通过“光镊”(基于激光的镊子)对单个原子进行精细控制,首次在超冷原子体系中实现 "超纠缠" 量子态。相关研究成果已于 5 月 22 日发表于在《科学》上(IT之家附 DOI: 10.1126 / science.adn2618),展示了量子操控技术的新高度,或为量子计
甘肃发现重大“王国”遗迹 - 天天要闻

甘肃发现重大“王国”遗迹

甘肃临洮再次发现多处恐龙化石遗迹近日,甘肃农业大学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金城首席科普专家团队成员杨精涛团队在甘肃临洮中铺取得重大发现——多处恐龙化石遗迹重见天日。经初步挖掘与判断,这些化石隶属于蜥脚类恐龙。目前,部分骨骼形态已清晰显现
最近年纪大了胃口变小 一次都只能吃六包泡面了 - 天天要闻

最近年纪大了胃口变小 一次都只能吃六包泡面了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SEVENTEEN著名大食量男团,之前刚看一晚上夸张式的形容,真正看了他们的物料,就会一次又一次的震惊他们的胃口极其之大,犹如饕餮。
李沧华澜数智港拟建基因编辑实验室 - 天天要闻

李沧华澜数智港拟建基因编辑实验室

点击蓝字关注5月23日获悉,李沧区九水东路568号华澜·数智港18号楼7层拟建基因编辑实验室,投资1000万元,工期2个月。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1014.7m2,建筑面积1014.7m2,主要设办公区,展厅、植物室、检测实验室、DNA提取室、分子实验室、冷库、种子周转区、仓库、危废暂存间、电泳室等,用于从事农作物的基因编...
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5月24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第四届公众开放日活动如期举行。活动当天,超过1500名市民化身“一日科研体验官”,走进实验室,亲身参与科普讲座、实验互动、主题展览等丰富多彩的体验项目,创下历年参观人数新纪录。“公众参与热情远超预期,开放日预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