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压日丨精准测量、科学控压,守护生命“无声防线”

2025年05月17日21:00:10 科学 4059

2025年5月17日是第21个“世界高血压”,主题延续“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作为全球心血管疾病的首要风险因素,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中国2.45亿患者中近半数不知晓病情,农村患病率已超城市,年轻化趋势显著。

高血压:潜伏的“血管炸弹”

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专家介绍,高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的持续高压状态,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即可确诊。其危害体现在:

1、靶器官损伤:长期高压导致心脏肥厚、动脉硬化,引发心梗脑卒中、肾衰竭;眼底病变可致失明,认知功能下降;

2、并发症叠加:与糖尿病、高脂血症形成“代谢综合征”,加剧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3、隐匿性风险:50%患者无症状,部分患者血压正常但家庭或动态监测异常(隐匿性高血压),夜间打鼾、失眠、压力大者需高度警惕。

精准测量:科学控压的第一步

1.测量规范

● 环境准备:测量前30分钟禁烟、不喝咖啡、不要憋尿,静坐5分钟;

● 体位要求:坐靠背椅,上臂与心脏同高,袖带下缘距肘窝2-3厘米,松紧以能插入1指为宜;

● 测量禁忌:勿跷二郎腿、说话、移动,至少测2次取平均值,若两次差值>5mmhg则测第三次;

● 家庭监测:初诊或血压波动者每日早晚各测1次,连续7天;稳定者每周测1-2天,记录趋势图供医生参考。

2.分级与干预

● 1级高血压:140-159/90-99mmhg,优先生活方式干预;

● 2级及以上:≥160/100mmhg或合并靶器官损害,需启动药物治疗;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正常,常见于老年人,需关注脉压差。

科学控压:六大核心策略

1.限盐增钾:每日钠盐摄入<6克(啤酒盖一平盖),减少腌制食品、加工肉类;增加香蕉、土豆、菠菜等钾含量高食物;

2.控体重减脂:bmi控制在18.5-23.9kg/m²,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每周减重0.5-1kg为宜;

3.戒酒限糖:每日酒精摄入量白酒<50ml、葡萄酒<100ml、啤酒<300ml;减少添加糖摄入,预防胰岛素抵抗;

4.规律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配合太极、八段锦等柔韧性训练;

5.心理平衡:通过冥想、深呼吸缓解压力,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情绪波动;

6.规范用药: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如氨氯地平、缬沙坦),联合用药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误区澄清与特殊群体管理

1. 常见误区

误区一:无症状,不用吃药。

即使没有症状,持续的高血压也会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严重损害,高血压需早发现、早治疗。

误区二:吃药会产生依赖性,副作用大。

降压药属于非成瘾性药物,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

误区三:血压正常就停药,不用坚持吃药。

高血压是慢性病,通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来控制血压。

误区四:一开始不能用“好药”,否则病情严重时无药可用。

降压药不会出现耐药情况,且医学是发展的,以后也会出现“更好的药”。

误区五:发现血压升高,要快速降到正常。

一般情况下,血压是缓慢升高的,所以降压过程也要平稳。即使高血压急症也不可快速降压,以免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

误区六:根据偶测血压值来判断高血压。

判断是否患上高血压,不能以在门诊或家里偶尔测得一两次血压偏高为准;应连续测量非同日的3次血压值,若均高于140/90 毫米汞柱,才判断为高血压。

误区七:血压越低越好。

血压短时间内降得很低,将会降低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引起脑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应根据医生建议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不能盲目追求数值降低。

误区八:吃药盲目追求新、贵,频繁换药。

只要能保持血压稳定不波动,且没有明显副作用,药品品质有保证,就应坚持服用,无须频繁换药。

误区九:长时间一味服药而不到医院检查。

服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即使血压稳定,也应定期到医院复诊,检查心、脑、肾等靶器官情况及药量是否相对不足。

误区十:跟着别人经验擅自用药。

高血压病因复杂,临床有很多分型,照搬他人经验跟风吃药易产生用药安全风险,应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坚持药物治疗。

误区十一:不能长期吃降压药,副作用大。

规范使用降压药毒性是很小的,而高血压对身体产生的伤害会远远超过药物的副作用。

误区十二:血压正常后继续服药会出现低血压。

所有的药物都有代谢周期,坚持吃药是为了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来控制血压,不会让血压一直下降。

误区十三:拿保健品当降压药服用。

虽然有些保健品具有一定的辅助降血压作用,但是不能单单依靠吃保健品来进行降血压治疗,保健品不能代替规范的降血压药物。

2. 特殊群体管理

● 妊娠高血压:需密切监测尿蛋白、水肿,避免使用acei/arb类降压药;

● 青少年高血压:多与肥胖、压力大相关,需排查继发性病因(如肾动脉狭窄);

● 老年高血压:收缩压目标可放宽至<150mmhg,避免直立性低血压。

行动倡议:共建健康社会

1、个人层面:养成每日测压习惯,记录血压、心率、症状日志,定期复诊;

2、家庭层面:子女协助老人学习血压计使用,监督限盐、用药依从性;

3、社会层面:社区开展免费筛查、健康讲座,医疗机构推行“高血压俱乐部”管理模式。

高血压防控需“精准测量”为基、“科学治疗”为要、“生活方式”为本。让我们从今日开始定期监测血压,践行低盐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共同筑牢心血管健康防线。

世界高血压日丨精准测量、科学控压,守护生命“无声防线” - 天天要闻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二病区 刘雯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汉邦科技张大兵:国产色谱领域的逐梦领航者 - 天天要闻

汉邦科技张大兵:国产色谱领域的逐梦领航者

《科创板日报》5月17日讯(记者 陈俊清) 张大兵,迎来高光时刻。5月16日,汉邦科技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敲钟上市,交易首日,市值42.69亿元,张大兵是其实控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敲钟现场,张大兵表示,汉邦科技将以此次上市为契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渠道,坚定不移地...
蓝厅观察丨多领域密集互动 中欧关系是否“回暖”? - 天天要闻

蓝厅观察丨多领域密集互动 中欧关系是否“回暖”?

在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中欧交流热度近期出现增加势头,面对美国不断通过关税扰乱国际贸易秩序,近几个月来,中欧多领域的密集交往释放出了哪些最新信号? 欧洲的反思:谋求战略自主并寻求伙伴多样化就在16日,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刚刚结束对瑞士和法国的访问后,17日,丹麦外长又开启了其访华行程。在上周举行的第十次中法...
人在太空,如何与微生物和平共处? - 天天要闻

人在太空,如何与微生物和平共处?

空间站作为一个复杂、封闭、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为航天员长期驻留创造了良好环境,同样也为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空间站微生物的来源是什么?可能造成哪些影响?如何防控?一起来了解下吧。01 空间站微生物从何而来?微生物是一类数量繁多、分布广泛且适应性极强的群体,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空间站。这些微生物在温...
世界高血压日丨精准测量、科学控压,守护生命“无声防线” - 天天要闻

世界高血压日丨精准测量、科学控压,守护生命“无声防线”

2025年5月17日是第21个“世界高血压日”,主题延续“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作为全球心血管疾病的首要风险因素,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中国2.45亿患者中近半数不知晓病情,农村患病率已超城市,年轻化趋势显著。高血压:潜伏的“血管炸弹”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专家介绍,高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的持续高压状...
新疆多地现不明飞行物,目击者称和月亮一样亮,几秒内突然加速消失,气象部门回应 - 天天要闻

新疆多地现不明飞行物,目击者称和月亮一样亮,几秒内突然加速消失,气象部门回应

极目新闻记者 陈洋洋5月16日晚,新疆乌鲁木齐夜空中出现不明飞行物,引发网友热议。多位目击者向极目新闻记者表示,该飞行物分为上下两个扇形,中间有一条很明显的分隔线,在夜空的衬托下特别明亮,当时有很多市民都掏出手机拍下了这一画面。网友xerman拍下的不明飞行物乌鲁木齐网友xerman告诉记者,当晚10时56分,他和朋友...
鱼的记忆只有7秒?她用实验说“不”,原来他们这样发现好问题 - 天天要闻

鱼的记忆只有7秒?她用实验说“不”,原来他们这样发现好问题

如何用基因编辑技术去除病变细胞?量子纠缠未来能否实现超光速通信?今天的张江科学会堂,“问题”格外多。这些问题来自“天问杯”学生好问题征集活动,以悬挂、光影和展板形式出现在公众眼前,体现了挖掘儿童和青少年好奇心、培养他们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价值
应急科普丨这样应对“风”险 - 天天要闻

应急科普丨这样应对“风”险

大风天气可能造成高空坠物、广告牌坠落、树木倾倒等增加户外作业和出行安全风险还可能引发火灾事故防范这些潜在“风”险这样应对!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社融媒体工作部...
是的,你没看错!捡冰雹能换“玛瑙”还能助力科学研究 - 天天要闻

是的,你没看错!捡冰雹能换“玛瑙”还能助力科学研究

最近,全国多地频发冰雹和大风天气前几天北京出现了一场“鸭蛋大”的冰雹你遇到了吗?与此同时一则“冰雹换玛瑙”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收集了冰雹真能兑换玛瑙吗?“冰雹”被收集后用来做什么?一探究竟为什么要面向公众收集冰雹?“冰雹换玛瑙”怎么换? 由于冰雹天气在小范围内来去迅速目前常规的气象观测难以捕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