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系列文章当中我曾经提到过,我们这代人小的时候,经常见到的虫子基本上都会成为我们的“玩具”,而蜜蜂,则是当时小男孩证明自己“勇敢”的虫子之一。我小时候是长在市区的,很难接触到蝎子、蜈蚣这种真正“凶猛”的虫子,蜜蜂,已经算是顶级的了。
我记得当时在北京城区能够见到的蜜蜂有三种:一种是黄胸木蜂,因为其体型“魁梧”,小朋友都管它叫“牛蜂”,我们都是不敢招惹牛蜂的;一种是黄蜂,我们管它叫马蜂,据说马蜂能够把人蜇死,所以我们也不会轻易去招惹马蜂;剩下的,就是在花丛中最常见的蜜蜂了。虽然蜜蜂蜇人一下也很疼,但是因为有太多的小伙伴被蜇过了,大家知道这种疼痛“扛得过去”,这也成就了“捉蜜蜂最勇敢”的说法。
在传说之中,每只蜜蜂的肚子里都是有一个“蜜囊”的,捉住蜜蜂之后,可以把它分成两半,就可以找到蜜囊,据说吃起来特别甜,但是,我从来没有尝试过去找蜜蜂的蜜囊吃,要说起来,当年的小朋友真的是“很皮实”的,一点都不怕寄生虫所带来的“危害”。
我所参与的“把蜜蜂当玩具”的行动主要有两项,其中最长玩的一种,就是用绳子从中成药的外包装塑料球的孔中穿进去,打一个结之后,这个塑料球就成为了一个“流星锤”,之后,用这个塑料球去捉蜜蜂,这样既可以保证手不和蜜蜂接触,避免了被蜇的危险,同时一旦捉住蜜蜂,还可以把那个“流星球”甩来甩去,之后再打开看看蜜蜂“晕了的样子”。
另一种“捉蜜蜂”的行动,则是我们用密封当作“饲料”去喂一些其它食肉的昆虫,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位从郊区归来的小朋友带来了一只“螳螂”,当时我们就一直在用蜜蜂喂这只螳螂,而螳螂也确实会吃蜜蜂。
除去上述两个“方式”,我们小的时候最常见的与蜜蜂的“互动”就在于一堆小男孩儿凑在一起比试“谁敢抓蜜蜂”。我印象当中当时在社区里面有一位小我一岁的小男孩儿,特别的……勇敢,他是真的就敢直接用手去把蜜蜂攥在拳心当中的,就我的记忆当中,已经不知道这位小兄弟被蜜蜂蜇过多少次了。为了显示自己也是足够勇敢的,我也试着用手去凭空把蜜蜂握到掌心,最终,我很正常地被蜇了。
说起来,虽然我相对“斯文”一点,但是像洋辣子、蜜蜂……这样不致命的虫子,还是都带给过我足够份量的“伤害”的。被蜜蜂蛰过之后的手,是真疼!我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听说的,被蜜蜂蛰过之后在青苔上摩擦可以缓解疼痛……,青苔的汁液是不是可以中和蜜蜂蜇人的毒我不清楚,但是把被蜜蜂蜇过的地方放在地上摩擦,真的是疼得要命。
大约是四年级吧,那次被蜜蜂蜇过之后,我最终放弃了再去招惹这种看上去“憨憨的”小虫子。如今,我觉得给蜜蜂拍照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希望今年夏天,我可以拍到自己满意的蜜蜂照片,或者,马蜂、黄胸木蜂……的照片都可以!